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眾所周知,從2018年以來,中國汽車銷量在持續下滑。銷量下滑,但一些汽車工廠並沒有停止,所以造成了"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現狀。照這樣持續下去,許多車企會因為入不敷出,導致破產從而淘汰出局。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近日,中國乘聯會公佈了最新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汽車生產企業乘用車銷售2144.4萬輛,同比下滑9.6%。這一數據較2017年的2471.8萬輛減少了327.4萬輛,累計下滑13.24%。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據乘聯會專家張明生透露,在2019年,我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66.55%降低至53.74%,下降了12.81%,接近產能的一半。而由於疫情的影響,這個數字很可能會跌破50%。

8家車企產能不足,需要擴大產能

在統計中可知,有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的車企,他們分別是廣汽豐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天津一汽豐田、四川一汽豐田、華晨寶馬、北京奔馳、東風日產。當然,產能利用率也和銷量有著密切的聯繫,這8家車企2019年的合計銷量佔乘用車總銷量的25%,整整佔了總銷量的四分之一。這些出色的車企需要在2020年擴大產能,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其中,廣汽本田2019年銷量為77萬輛,同比增長4%,其中本田和理念品牌合計銷量75.6萬輛,謳歌品牌銷售14786輛。廣汽本田目前在廣州擁有三座工廠,總設計產能60萬輛,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28%。2020年,廣汽本田計劃將第三工廠的12萬產能擴大到24萬產能,形成72萬輛的總產能,值得期待。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此外,其餘5個車企包括華晨寶馬、北京奔馳在2019年銷量均實現增長,僅東風日產出現微跌。但東風日產靠著幾款不錯的車型——天籟、軒逸、奇駿,去年總銷量達143.62萬輛,同比下滑1.8%。目前,東風日產已經選址湖北武漢新增一家制造工廠,建成後增加30萬輛汽車產能,也十分令人期待。

一線合資和自主品牌產能正常,穩步提升是關鍵

數據顯示,以上汽大眾為首的7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80%—100%之間,產能正常,處於合理區間。這也是良好的銷量帶來的,像上汽大眾在2019年的總銷量達到200萬輛,國內6處地區擁有多家工廠。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而60%-80%區間中,則主要為上汽乘用車、吉利集團、長城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安馬自達、廣汽三菱、奇瑞汽車等10家以自主品牌為首的企業。這幾家企業在2019年的合計銷量佔總銷量近四分一,可以說,自主品牌未來可期。

其中,作為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吉利汽車在2019年的總銷量達到136.2萬輛,同比下滑了9%。同時,吉利的"老對手"長城汽車在2019年銷量達106萬輛,同比增長0.7%。看來哈弗神車為長城帶來了不小的銷量。


100多家車企形勢嚴峻,挑戰與機遇並存

除此之外,還有有103家車企產能利用率全部低於60%。其中,8家在40%—60%之間,19家產能利用率在20%—40%之間,8家在10%—20%之間,有32家不足10%。

產能利用率不足10%的32家企業的合計銷量只佔乘用車總銷量的0.89%,而產能卻佔總產能的12.35%,同時這些企業2019年的銷量同比是大幅度下降的。此外,還有36家企業的產能佔總產能5.71%,但還沒有開始銷售產品。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而面對危機,這些車企該如何來應對呢?這些車企由於短板明顯、車型不足、戰略佈局不清晰、缺少技術支撐,導致銷量下降。這些已經走到淘汰邊緣的自主品牌,想要度過這個寒冬,還是需要做出巨大變革。車企可以根據自身缺陷,來調整產能規劃。

中國汽車銷量下滑,車企產能過剩,僅8家產能利用率大於100%

中國乘聯會張明生也表示,為了不使乘用車產能過剩現象日趨嚴重,減少小規模乘用車生產企業的數量,應該成為汽車行業未來幾年的一項重要工作。這也才有助於中國造出自己的"本田"和"豐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