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往无前,相信这场战“疫”终将逝去

17年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非典时,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仔细回想,对抗击非典并没有太深刻的记忆。17年后的我,24岁,成为了一名护士,我相信,这段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记忆将永远的刻在我的脑海里。

一场“硬仗”来了

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报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当时,这“狡猾”的病毒并未引起我太多的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感染病患及疑似感染病患激增,形势严峻,随后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此时的我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硬仗”。

说实话,作为一名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重大事件的年轻护士,要近距离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我的心里是有一丝丝的害怕,但除了害怕,更多的是带着害怕迎面而上的想法。来不及思考太多,也没有告诉家人实情,便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疫线心声|“医”往无前,相信这场战“疫”终将逝去

伍晓瑜(左)与发热诊室的医生互相加油

从紧张到从容,我们是患者的依靠

已记不清是从何时开始,人们开始抢购口罩、酒精以及药品,而医院则被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但此时,领导们都临危不惧,稳而有序的指导我们开展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都是全副武装,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镜,面罩,鞋套,一次性帽子,戴双层手套等等,按照相关指引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不敢有丝毫疏忽。

虽然穿上全套防护装备后会感到闷热,呼吸不畅,防护镜会起雾阻挡视线,脱下装备后脸上一道道的压痕久久不能消退,但大家都努力克服防护装备给我们带来的不适,在生理及心理都高度紧绷的状态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再后来,以上的种种不适在我们看来已是“小菜一碟”,有时还不忘调侃自己“丑死了”。

疫线心声|“医”往无前,相信这场战“疫”终将逝去

在科室,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同事接触了疑似病例后,担心自己携带病毒,自发留在医院,怀着对家人的牵挂继续奋斗在一线;有的病人及家属因不理解和恐惧而拒绝接受隔离;有的病人当知道咽拭子结果时,内心深处那压抑、恐惧、无助的情绪得以释放而大哭……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此刻能做的是,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照护好病患,安抚他们焦虑、恐惧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早日打赢这场战“疫”。

有人可能会问,你们每天与病毒贴身肉搏,零距离接触疑似病患,会害怕吗?答案是肯定的:怕。不仅自己的内心会怕,还有家人也无时无刻担心着我们,但我们是医务人员,国家需要我们,病人需要我们,我们是他们的希望,我们不能退缩。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告诉我们,我们要克服困难,无畏病毒,“医”往前行。

疫线心声|“医”往无前,相信这场战“疫”终将逝去

我们携手负重,方得岁月静好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的确,负重前行才能有岁月静好。高危行业的工作人员,比如: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等,他们都兢兢业业的奋斗在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奋力抗争。但我们的背后还有很多无畏病毒、与我们一起坚守自己岗位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如医疗物资厂工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外卖员、物业、司机等,还有很多响应国家防疫、控疫号召的企业、市民……他们都各司其责,各尽其力,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不是一场单打搏斗的战“疫”,而是一场需汇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的持久战。因此,不应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是,我们携手负重前行,方得岁月静好。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期待我们摘下口罩那天的到来。

相信这场战疫终将逝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