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佈局教育之路:瞄準學校信息化管理

當前,由於疫情而產生的“網課潮”使得釘釘在教育市場爆火,根據釘釘公佈的數據,2月中旬釘釘已有超過30個省份的5000多萬學生用戶。然而,提供網課平臺並不是釘釘佈局教育的開端。其實從2018年開始,釘釘就瞄準了學校的信息化管理需求這個千億級規模的市場。

釘釘佈局教育之路:瞄準學校信息化管理

根據國務院、教育部出臺的政策要求和統計數據,教育信息化經費在2018年已經達到2959億。在2018年6月,釘釘開始尋找學校共同研發、創作教育產品。2019年3月,釘釘首次發佈面向學校的專屬版本“釘釘未來校園”,提供“校園數字化管理平臺+校園智能硬件”的整體解決方案。釘釘未來校園在學校端的推進速度相當快,在推出後3個月內,就已經服務500家區縣教育部門,4萬所中小學校。

釘釘佈局教育之路:瞄準學校信息化管理

(釘釘所提供的軟件、硬件解決方案)

時至今日,這次疫情中,釘釘在智慧校園方面的佈局顯示出了良好的作用。以吉林街小學為例,吉林街小學是早期接受釘釘入駐的學校之一,學校的副校長表示,當前已在釘釘上實現校務管理,如網上巡堂、線上教學、家校溝通及在線輔導等。同時,在這次的流量暴增中,阿里云為釘釘連續擴容10萬臺雲服務器,成功抗住了巨大的流量衝擊。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除了面對意外事件時能發揮充分的保障作用,它能提高教育系統內部的行政效率,使學校的教務管理更加便捷,更進一步促進教育的發展。近幾年來,關於教育信息化的政策頻頻出臺,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學校的教務管理、教研教學中。

但關於教育信息化的具體落地和最終化為實用,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首先是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問題,從省市層面,需要對教育信息化規劃構建整體體系,明確不同部門在體系中的作用,避免不同部門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從學校層面,學校領導人的信息化領導能力和素質需要提升,避免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其次是平衡教育信息化與電子產品的使用。一個最基礎的問題,教育信息化中,平板是一個需求較高的電子產品,但平板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仍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因此在平板的投入上,如何分配家校支出、如何確保平板投入能解決實際問題等都是需要考慮的,然而目前似乎未能出現較好的解決方案。

更進一步地講,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是教育信息化產品升級的一大趨勢,但隨之衍生的問題是,學生因此而生活在監控下,曾經的“智能頭環”、“人臉識別監控”引起了極大的不滿,這是前車之鑑。教育信息化最終受益的應該是學校,是學生,因此,如何把握信息化的度、如何避免數據的不當使用,是教育信息化不可逃避的問題。

教育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校園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市場大有可為,但這其中仍需要政府、企業、學校等各個群體協同努力,謹慎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