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在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未知,当我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就像一个人刚走进一个行业的时候,会迷茫,会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位“引路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难免会出现许多令我们感到刺手的问题,忙中出错也时有发生。所以当我们遇到难题,或者处理不了的事情时,我们通常要请教这个行业的“长辈”,这个“长辈”并不是说辈分比你高或者年纪比你大的人,而是比你入行早,经验比你丰富,阅历比你长的人,也可以说是前辈。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师说》中的一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民间也有句俗语叫“若要好,问三老”也是一样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三老”呢?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这句话最早是作为古代的乡官之名,设立最早是三国时期,用于化解两方的矛盾而专有的一种官位。

战争年代,国家动乱不堪的时候,在县里,都会设有“三老”的官职,所谓的“三老”并不是我们通俗所理解的三位老人,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个老人处理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经验,能够为县里出谋划策,县里面有什么特殊的问题,都需要向他去请教,他也能给出一个相对明理和公正的判断。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历史就有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三老”,他就是班超。班超是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小儿子,其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而且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自幼博览全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班超塑像

后来班超年纪大了,卸去官职,告老还乡,由一个叫“任尚”的人接任。这个任尚在上任之前请教拜访了班超,问他一些治理西域的经验。班超说:“处理两族的事情,不能靠武力解决,水至清则无鱼,做政治也一样,不能太过于苛责,做改革一定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任尚有点不服气,认为班超是一个没有能耐的懦弱之人,便没有采取他的建议。刚上任就横冲直撞,一意孤行,最终挑起了事端,爆发了战争,让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易大师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永远都没有错,当我们进入低谷的时候更需要一位“贵人”的提点,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我们不要像个愣头青一样,任性不听劝,凭感觉做事,最后到处碰壁。

不可否认的是,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说的话非常的简洁却能表达出深奥的道理。而且你看完是不是也获益良多呢?

当然,时光荏苒,人类也在不断的进步,很多俗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的俗语,更加流光溢彩。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格言、俗语的魅力正是在于即使时代不同,但它仍有积极的意义,内容上对人颇有启发而且雅俗共赏。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往往读到的却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于比较繁忙,但又需要及时总结的人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至于要看什么书,才能收获到这么多“金句”,取材于民间谚语和各家典籍中的佳句的《增广贤文》

,就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增广贤文》大概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内容通俗易懂,流传很广,是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大众化经典。

可以说,《增广贤文》是一本什么时候读都会有收获的好书,想要吸取国学精华,从简单文字中获得处世之道,看《增广贤文》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俗语:“若要好,问三老”,老祖宗告诉你,“贵人”的重要性

《增广贤文》精装正版,有完整原文,译文,解析,完全不怕 看不懂。只需要46元,也就是2包烟钱,就能让你受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