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元:跋山涉水 月行萬里

打開器材庫,掀起氈蓋,楊虎元搬出一個塑料筐。這就是他在上世紀90年代自制的水質採樣箱。經費緊張,他就從啤酒廠撿來塑料外包裝箱,在底部和每個凹槽四周附上減震材料,裝水樣的玻璃器皿就再也沒有磕破過。

如今,這個磨花了的採樣箱已經“功成身退”,而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的楊虎元仍在環保戰線上奔走。

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他是敬業的環境監察“步隊”。上世紀90年代末,去礦山企業檢查,道路崎嶇難行,車輛難以進山,楊虎元就徒步翻山。常常是早晨9點多進山,黃昏才出山,腿累瘸了,鞋底走斷了,他卻淡淡地說:“習慣了。”

櫛風沐雨,甘守清寂,他是專注的“月萬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環保督查中心46萬平方公里的轄區,幾乎相當於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四省的面積總和。“從呼和浩特的家裡出發,到最遠的根河市有2300公里,加上沿途督查,每個月行程都逾萬里。”楊虎元眼神悠遠,黝黑的大手摩挲著“最美基層環保人”榮譽證書。


他跋涉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只為拼出一片碧水藍天。傾一己之力,踐一生之諾,從大學畢業起,楊虎元從事環境監測11年,環境監察16年,當年的“帥小夥”如今添了幾分堅毅沉穩。

檢查企業,他蹲下跟工人嘮嗑,從工人的工資中發現蛛絲馬跡,順藤摸瓜,將企業以白天停產、夜間生產來規避檢查的事實查實。徵收排汙費受阻,他轉變策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河水說星空,終於獲得理解,並榮獲“全國排汙費徵收先進個人”。

在他眼裡,自己一個人好不算好,團隊好才是真的好。車禍受傷,楊虎元拄著雙柺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傳、幫、帶”,他說, 把技術傳授給年輕人,把精神傳承到下一代是他的責任。60多個市縣500多人次,楊虎元利用休息時間義務培訓基層環境監察人員,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

“現在,環保隊伍壯大了,儀器設備也更先進了。”楊虎元回到曾經奔走過多年的深山,當年進山時栽下的小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