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怎麼選?寶潔教我的那些事兒

職業的選擇,是一條進階的路。如果沒有辦法一下進入50強的公司,就考慮下500強;如果500強對於目前的自己有難度,就看看其他有口碑的公司。我們都想要最好的,那就為自己想要的最好去努力爭取。

第一份工作怎么选?宝洁教我的那些事儿

2012年的夏末,武漢天氣依然炎熱。我穿著人生第一套西服,擠上了從馬房山出發到光谷的公交車。剛進入大學三年級的我,要去面試寶潔的暑期實習生啦。

現在回想起那個時刻,依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當時的我,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姑娘,為什麼那麼篤定地就早早開始研究如何進入寶潔?從此在快消行業摸爬滾打,收穫了數不完的成長經驗和職場故事,還有好朋友。

馬上又到畢業季了,今天來聊聊,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到底該怎麼選呢?

1. 你是誰?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在很多人生重大的決定中,我都無數次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是誰?我的優勢是什麼?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發現自己的優勢有兩種方式,一個是讀書,一個是實踐。

所以,當你並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做什麼的時候,可以鼓足了勁兒地折騰,升級打怪得靠裝備呀,跌一個坑撿一個裝備。在你大學時期時間成本極低的時候,把你感興趣的事兒列個表,一件一件完成劃去,最後看看哪些事情才是你想做第二次,甚至一輩子的?

我從兩件事發現了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

先說不喜歡吧,我不喜歡做培訓老師。我是學英語專業的,我們這個專業找實習,最對口的就是新東方了。在新東方實習的時候,我帶三人小班的初中英語,三個小朋友從學期開始,帶到學期結束,認認真真寫作業改錯題的進步很快,老是偷懶走神的依然原地踏步。

真是捉急啊,恨不得給這個小孩腦袋裝芯片!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我就知道我的人民教師的路是走不通了。潤物細無聲的耐心我算是耗光了,我得乾點自己更能控制結果的活兒。

而在AIESEC我發現了自己喜歡做什麼,我喜歡和商業相關的一切活動。比如幫外國學生找國內的實習工作,比如和機構談校企合作,比如通過眾籌辦一場青年領導力峰會。

在這樣的經歷中,我近距離接觸到了各種大公司的big name,比如寶潔、聯合利華、Cisco、華為。更在各種活動邀請嘉賓的過程中,面對面地見到了這些公司的老師,跟他們聊天,努力地想一窺究竟。

那個時候我就想,世界五百強,對口的公司我都要試試。那時候,寶潔在大學生圈子裡自帶光環,又不限專業,成為了我的第一目標。

2. 成熟的培訓體系,幫你快速從學生成長為職場人

寶潔教我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公司可以提供一個足夠大的舞臺,賦予新人最好最全的裝備包。

在幫助新人成長這件事上,寶潔絕對是一家成熟的公司。雖然快消行業的光環不復從前,寶潔黃埔軍校的title依然實至名歸。

大三的暑期兩個月實習,其中一週是在廣州總部集中培訓,培訓的開場就是“We only recruit the best of best”來給戰戰兢兢的實習生們鼓足信心。這也是我一直很欣賞的外企文化,不管幹什麼,你首先得相信自己,有了自信才好辦事兒。

打完雞血然後進行各項培訓,從公司文化、產品到,從日常溝通到商務交流,甚至細節到如何正確使用outlook發郵件、訂會議,把職場新人基本所需技能方方面面講了一遍。白天培訓,晚上和小夥伴們秉燭聊天,五湖四海的故事和歡笑,同頻共振的快樂就像在昨天一樣。

完善的培訓體系,能讓你以最快速度完成學生到職場人的轉型。沒有培訓,直接上手靠自己摸索,可能要花更多時間,走更多彎路。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儘可能地在能力範圍內選擇成熟的公司。除了培訓之外,一般成熟公司有明確的分工體系,各司其職,也基本不會讓新人整天做複印啊、接待的雜活兒。也更有底氣讓新人獨立承擔更大的項目,因為公司有足夠的Plan B去承擔你成長的風險。反之,抗風險能力弱的公司,對人才的培養也會更保守些。

什麼?去創業公司才能快速成長,獨擋一面?

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選擇只能看概率,不能看運氣。創業公司雖好,但太考驗選擇的眼光,對於白紙一樣的大學生而言,信息不對等,判斷難度太大了。

小米的投資人之一,晨興資本的劉芹曾經給出一個數據:以IPO為標準的話,創業成功的概率只有五萬分之一。而美國的創業公司,一年後40%會死掉,5年後死亡率高達80%,而能夠存在10年的公司,僅佔4%。

萬一在創業公司工作一兩年,公司不幸倒閉,這時候出來重新找機會就會比較尷尬:公司社招一般是希望找到有類似工作經驗的人,或者有大公司背景作能力背書的人。如果這兩樣都沒有,要從頭再來,還要跟應屆生競爭,面試官總要多想想的。

所以,先儘可能去培訓體系完整的大公司,打好基本功,快速擺脫青澀的學生狀態,先轉型為真正的職場人。

3. 第一份工作,是你的第一張社會名片

寶潔教給我的第二件事兒,就是關注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職場上更是如此。

我還記得我第一天去武漢的經銷商辦公室報到的時候,我老闆帶我去見經銷商的總經理,我緊張地握手說您好,我老闆很坦然地在旁邊介紹:“這是我們新來的寶潔經理,多關照下。” 總經理看著我誠懇地說:“那以後要多多支持我們了啊。”

對於一個0社會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公司的名字就是你的第一張社會名片。

這張社會名片不僅能讓你站在公司的臺階上和業內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對視,更提供了你當時可獲得的最大社會資源。這些資源來自公司的合作伙伴,來自你身邊的老闆和同事,來自平臺光環。

有人說年輕人除了平臺光環一無所有。對於這個觀點我想說:當你能擁有平臺光環的時候,儘量去擁有;然後利用這個光環快速成長。除了成長,其他細枝末節的事情,那些無關緊要的擔憂,通通先丟掉。

你的第一張社會名片,live up to it and exceed it. 先名副其實,再超越其名。

4.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邊界

多年前當我們還是寶潔的管理培訓生時,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有一個小夥伴拋出了一個問題:“你是願意當羊群的領頭羊,還是願意做狼群裡最弱的那一隻狼?”

這個問題我今天想起,依然覺得很有深意。我的答案一直沒變,我願意做後者,狼群裡最弱的那隻狼。

社會人,首先要看圈子,再看強弱。羊群再好,那也是被狩獵者追逐的對象,是食物鏈的末端,在這個圈子裡領頭羊又怎樣,還是要為生存四處逃竄。這是一種被動的生存方式。

而狼群,是主動出擊的狩獵者。即使是狼群裡最弱的那一隻,那也是動物世界裡的捕食者。只要在這個圈子裡,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成長,最弱也不是一直不變的狀態。

在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公司,就是在選擇你的成長圈子。你身邊的同事、朋友,你的生活圈子,決定了你的邊界。

我工作後的第一位老闆,就是我的精神導師。

他教會了我坦誠溝通,珍惜別人的反饋。因為反饋就是給你的禮物(feedback is a gift)。剛工作的小朋友,往往都自信心不足,在跟年紀比自己大一輪的合作伙伴做計劃的時候,總是怯生生的。

當時老闆告訴我,組織高效的會議有兩個要點:準備+技巧,然後每次都要覆盤。

最可貴的是,只要是我們一起參加的會議,我做的彙報,我都會很忐忑地請老闆打分,而他會非常真誠地給我打分,並且告訴我下次可以提高的點在哪裡。

能有一個願意每次為你打分的老闆真的不容易。想想做認真做評委是多麼需要集中注意力,而玩玩手機後拍拍你肩膀說不錯,又是多麼輕鬆。

我的小夥伴們,則更是一群快樂的藍精靈。他們拓寬了我的眼界,總是能從另外的角度啟發我,更重要的是,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都讓我覺得自己還能變得更好。

找到這樣的平臺,和你欣賞的人走在一起。

5. 在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剩下的交給堅持

今天為什麼想聊的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選擇呢,是因為我最近在回想自己的職業選擇,無論是公司裡面換崗,還是換工作,源頭都來自我的第一個選擇。

寶潔的暑期實習生項目,全國可能有幾千上萬人投簡歷,最後只有19個人坐上了飛往廣州的飛機。

毋庸置疑我是非常幸運的。當你等待運氣的的時候,你要知道如何引導運氣,

這個話題我們以後詳細聊聊。

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好的背景和運氣,可以畢業就進很好的公司,獲得很好的培訓和資源。因為求職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如果你能明確知道自己缺少什麼,有目的地去在工作中補足短板,那麼公司大小也沒那麼重要。

但能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的畢業生,我不知道別人,至少我自己當年不是。

職業的選擇,是一條進階的路。如果沒有辦法一下進入50強的公司,就考慮下500強;如果500強對於目前的自己有難度,就看看其他有口碑的公司。我們都想要最好的,那就為自己想要的最好去努力爭取。

在這條進階路上,未來還會有很多選擇,在每一個選擇上我們都會面臨這個問題:“我是要去挑戰更好的,還是就接受目前的現狀?”

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是為自己的簡歷打工。有平臺光環是好的,有拿得出手的成功項目也是好的。每一段工作經歷,都是你下一份工作的序曲。

剩下的,就交給堅持。

本文由 @廖小搖Olivia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