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中國戰“疫”成效 點贊對外支援行動

中新網3月18日電 近來,中國境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呈下降趨勢,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聯合國、世衛組織及國際主流媒體不僅注意到中國的抗疫成效,也頻頻提及中國經驗,呼籲各國借鑑學習,還紛紛點贊中國對外支援行動。

外媒聚焦中国战“疫”成效 点赞对外支援行动

3月17日,武漢火車站候車大廳內,支援湖北的部分河南醫療隊員準備乘坐高鐵返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各地馳援的醫療隊將分批離開武漢。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境內疫情形勢向好 嚴防境外輸入

當前,中國境內疫情擴散勢頭基本得到遏制,除湖北省外,其他省份連續多日無本土新增病例。

《紐約時報》16日稱,經過大約2個月的積極防控,中國使形勢發生逆轉,人們的生活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記者小唐納德•麥克尼爾表示,“中國在擊敗這場流行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聯合國網站同日也發佈消息稱,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之際,中國境內的確診病例卻呈現下降趨勢,這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得到遏制。

印度《經濟時報》、《耶路撒冷郵報》等媒體均注意到中國防疫形勢向好的態勢。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15日援引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安東尼•福西的話說,在經歷了最嚴重的階段後,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迅速消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得益於積極的防控措施,中國最近幾周的疫情態勢趨於穩定。但隨著全球疫情擴散,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多,中國正不斷加強防控措施,切斷境外輸入的傳染鏈。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等多家國際媒體都對中國防控境外輸入的措施進行報道。其中,路透社特別指出,海外疫情變化迅速,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織牢境外輸入的“防控網”已成為當務之急。

外媒聚焦中国战“疫”成效 点赞对外支援行动

3月16日,工作人員將旅客的快遞一一送上門。隨著上海的疫情防控重點轉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後,坐擁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浦東新區,成為了真正的“前線”。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中國經驗值得參考和借鑑

當前,中國境內疫情明顯改善,但全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疫情有不斷升級的趨勢,歐洲地區疫情尤為嚴峻,不少國家借鑑了中國的抗疫經驗,實施了“封城”、限制民眾外出等措施,予以應對。

曾在世衛組織任職的英國公共衛生專家安東尼•科斯特洛15日在《衛報》上撰文稱,從建立移動測試中心、縮短化驗結果、隔離密切接觸者,再到動員社區、通過移動通訊設備共享及收集信息,以及推行線上採購食物通道……中國在7周內將疫情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他指出,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等也通過借鑑上述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他建議英國儘早借鑑這些成功的經驗,採取行動,遏制病毒的傳播。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通過援引多名醫生及疾病專家的話指出,中國嚴厲的封城和隔離措施,有效降低了確診病例數。中國將體育場臨時改成隔離設施,以及將旅館設為隔離場所等措施,都是值得他國參考的。

《哈佛商業評論》也對中國企業應對疫情的措施進行梳理,稱許多公司通過靈活調整業務範圍、改變管理方式、為員工提供明確及安全的辦公環境、改變銷售渠道組合、圍繞新需求拓展新的業務等方式,從危機應對階段進入復甦及未來規化階段。

外媒聚焦中国战“疫”成效 点赞对外支援行动

3月17日,浙江省組建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共12人赴意大利。 圖為送行者在杭州向即將奔赴意大利的專家揮手致意。 王剛 攝

中國支援他國共同戰“疫”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6日刊文稱,中國成功度過了疫情最危險的階段,國內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中國積累了應對疫情經驗,也有餘力騰出手來解決自己發展和國際援助的問題。比如對當前歐洲疫情的重災區意大利,中國就提供了呼吸機、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

12日晚,援助意大利的中國醫療隊專家組一行9人攜帶31噸醫療物資飛赴羅馬。意大利外長迪馬約為此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今天,意大利不孤單”,“世界上還有很多願意幫助意大利的人。”

對於中方幫助,意大利人及當地媒體通過多種形式致謝,馬來西亞《中國報》等媒體也對此予以報道,稱這些舉動非常暖心。

而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德國之聲”、英國《晨星報》等多家媒體則撰文稱,因疫情而處於緊急狀態的意大利,曾向歐洲盟國求助,可最後提供幫助的卻是中國。

15日,西班牙、塞爾維亞等國因疫情不斷升級向中國尋求援助,中方給予了及時回應,緊急提供醫療物資等援助。

15日晚,由中國捐贈的首批1000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送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今日俄羅斯、《愛爾蘭時報》援引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話稱,困難來臨之時,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歐盟,“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中國才會幫助我們”。(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