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湖北的單我都接”

<table> “去湖北的單我都接”

湖北籍貨車司機彭伏平。

/<table><table> “去湖北的單我都接”

來自齊齊哈爾的愛心司機孫志軍。

/<table>

山東濰坊小夥巨亮偉2月13日從老家出發,拉了一貨車3萬套成人紙尿褲,開到河南信陽就不敢南下了。

經過志願者耐心勸解和自我心理建設,他再次踩動油門,懷揣著怕與愛,一口氣將物資送到武漢指定地點。

過去兩個月,巨亮偉是成千上萬個穿梭在中國高速路網運送防疫物資的貨車司機之一。

貨車將防疫物資從全國各地輸送至武漢,而司機是奔走在生命線上的無名奉獻者。有一些司機甚至從年初就一直“漂”在高速路上,擔心傳染家裡人,不能回家。他們也不想回家,想幫助更多的人。

據互聯網貨運平臺叭叭速配統計,截至3月12日,平臺貨車司機公益支援湖北1345臺次20175噸,其中支援武漢1121臺次17936噸,抗疫物資包括醫療器材、防護服、蔬菜糧油等。

託運防疫物資“很少議價”

2月29日凌晨4時許,一輛粵B車牌江鈴凱運廂式貨車行經京港澳高速長潭段K1506南往北路段時,左前輪因爆胎後無法控制,側翻倒地,撞向路邊護欄。

寒風冷雨中,駕駛員彭伏平幸好無傷,一個人等到天亮。

此前,彭伏平從深圳福永等地湊滿一車醫療器械設備後北向疾馳,意外讓他的第9次援鄂之行按下“暫停鍵”。

作為一名在東莞打拼定居的“新莞人”,彭伏平眼見湖北家鄉疫情嚴峻,年初七開始就一直在外拉防疫物資,很少議價。“只要是去湖北的單我都接,有時一次拼5家的貨,跑好幾個城市才湊齊一車。”

車禍前,彭伏平大概賺了近萬元運輸費,但去掉房貸、車貸、家庭開支等,手裡才有千餘元。託運防疫物資“很少議價”,卻因想多省錢沒給貨車買車損險,彭伏平面臨高昂的路產賠償費用和汽車修理費用。

“車禍是疫情期貨車司機的重要風險,也是司機接單時一個‘怕’的地方。”叭叭速配工作人員介紹,因疫情期公益開支太大,公司擬定的貨車司機風險愛心基金一直沒有實現。

不過,彭伏平獲得了愛心援助。當天,在現代投資長沙分公司長潭養護路產安全管理所、交警、路政以及施救單位工作人員幫助下,事故車輛被拖移至附近車輛救援服務站,並被免除2.3萬餘元路產理賠費用與4000多元施救費用。

騰訊公益基金會也伸出援手。此前的2月7日,騰訊設立15億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綜合保障基金”,其中3億元為“致敬戰疫人物基金”。針對彭伏平的情況,基金會當天就積極響應,給予了特別支持。

愛心之路並不孤獨

年初二,王東華幫助上海某國企把一批儀器運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後,開啟了高速公路“漂游”之旅。2月25日接受採訪時,王東華正在第9趟去武漢的高速路上。

“我從家裡出來後,只去湖北,別的地方不去,去的全部是醫院。武漢各大醫院我都去了,方艙、協和、婦幼……都去了。”王東華介紹。在疫區受捐單位的送貨現場,他沒有當面寒暄的機會,每次都是讓志願者遠遠地領取物資後自行離開。

工作期間,王東華沒什麼“線下”社交活動,每天也就是聽聽收音機。想吃家裡的飯菜,就讓家人送來遠遠放下,自己去拿。

“說家人不擔心我是胡扯,但我回去就要被隔離至少14天。讓別人跑,還不是同樣有風險?”王東華說。

愛心之路並不孤獨。疫情最緊張的時候,上海與湖北之間的高速路上,每天有50來輛貨車往來,很多車上都是王東華熟悉的臉龐。

疫情期間,這些司機以貨車為家,將車停在高速服務區休息,吃的主要是泡麵、零食。前往疫區時,司機一般只帶些一次性口罩,沒有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用具。

幾乎沒有一單糾紛

疫情早期,去往武漢等湖北疫區的全國貨運需求暴增,叭叭速配112名客服兩班倒。

叭叭速配創始人饒小波介紹,國內外愛心力量強大。武漢封城之日開始,他便獲得大量防疫物資運輸需求。

叭叭速配客服部門經理孟召任對平臺第一單公益調配任務記得很清楚。當時,波蘭愛心華人從華沙捐贈8000套防護服,要從北京首都機場發貨到武漢某醫院。北京的李立飛師傅在16小時內驅車1200公里完成任務。

“疫情期我們發現一個反常現象:平臺幾乎沒有一單糾紛。以前司機和用戶經常會因為運費問題、時效問題有爭議,這次你跑晚點、多跑一百公里,都沒意見,都是感謝。”饒小波稱。

平臺跑得最遠的一趟,是從齊齊哈爾到長沙。2月15日,在結婚紀念日的次日,孫志軍一個人從齊齊哈爾出發,開了40多個小時,將30噸大米運到3300公里之外的長沙。

孫志軍告訴記者,家人其實不同意接單,但他想著如果不把貨運過去,很多人會吃不了飯。

很多為疫區拉一單貨回家的司機需要隔離14天,導致可調度的司機人數一度緊張。隨著疫情逐步緩解,一批批物流園開業,更多司機投入進來,主動要求去武漢、黃岡、孝感等地送貨。“參與公益運輸的司機隊伍中,主要來自河南、山東、安徽、湖北等,佔了70%。”孟召任稱。

“衝在第一線的,還有我們貨車司機。祖國公路是血管,物流就是血液,這個職業挺高尚的。”孫志軍說。

南方日報記者 李榮華

本欄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