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大家個笑話

最近統計局公佈數據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115億元,同比下降16.3%;房屋新開工面積10370萬平方米,下降44.9%;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3004萬平方米,比2019年末增加3184萬平方米。同一時間統計局又公佈了2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3.5%,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2%;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2%和3.0%;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9%和3.3%。然後房產中介機構就裹挾著一些小眾媒體大肆宣傳房子的黃金坑來了。其實大家真的應該少看財經新聞,先不說這些經濟數據是滯後指標外,而且好多媒體執筆人連一些經濟常識都沒有。就統計局的兩組數據來看,表面分析就是生產減少因此漲價?房產成了搶手貨?理智的人其實一眼就能看出這就是房產中介的策略,反正這期間住建部門也沒上班大家都窩在家裡因此也沒交易,我就給自己壯壯膽,這就類似於股票了,沒人買也沒人賣的情況下,莊家隨便出個漲停價那股票也是整體上漲了百分之十了。但是如果等能賣房了,你再看這些人,會蜂擁式的變現。為什麼?有的是救企業,有的是丟了工作還不起貸款了,有的是看到別人賣自己也賣,還有的投資客,先後遭遇了實體經濟的打擊後遭遇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打擊,已經無力支撐資金鍊,所以,這場災難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流動性的重要。那麼房子這種最沒有流動性的資產,結果會怎麼樣呢?大家可以發揮想象,目前中國的樓市已經不可能靠租金收回投資了,你只能靠賣!而為了拉動經濟,多收土地出讓金,政府會越來越鼓勵新房,而打壓二手房交易,最後早晚有一天也會跟美股一樣,爆發流動性危機。2015年以後,都是泡沫。怎麼上去的就會怎麼下來。房子沒有大盤,所以你不會看到指數暴跌,但是具體到某套房子上可能你急於出手那隻能折上折了,特別是在三、四線前幾年棚戶改造政策積累了巨大的泡沫。

目前政府把控力是相當強的,國家和老百姓都不希望房地產崩盤這對誰都無利。因此國家一直提倡房住不炒,政府是想用時代來換空間,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房價穩住不讓其大幅上漲,靠經濟發展來化解這場泡沫。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出世界的三大泡沫:美國的股市、歐洲的債市和中國的樓市,現在已經爆掉了兩個只剩下最後一個了。這場經濟遊戲相當於十個鍋九個蓋,哪個地方泡沫先破對其他地方風險就少了或者說推遲了。但就目前階段來說唯一的風險就是,美國如果發生流動性危機,會間接著刺穿我們的樓市泡沫。但前兩天美聯儲推出了2020年第一次量化寬鬆政策,後續可能還會有多次,這對我們樓市是有一定利好的希望中國的樓市能穩步軟著陸。

講大家個笑話


那國內什麼情況下樓市崩盤會引起銀行危機呢?

我們分析房子主動斷供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現在一套房首付差不多30%,再加上各種稅收和後續的裝修,一套自住房怎麼也得花出百分之五十了,因此房子跌一半之前,你都不會考慮斷供,再苦再難也得挺著。因為斷供從經濟考慮就已經不划算了,還要揹負銀行的失信名單,所以老百姓幾乎不可能發生主動斷供。另外投資性房產畢竟佔總數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都也是開發商持有,因此倒閉幾家開發商對銀行是影響不大的,怕就怕引起群體性的恐慌。

那麼最終銀行擔心什麼?其實就是怕被動斷供,也就是失業後引發的斷供,我不想,但是真還不起貸款了,這時候銀行才會發生斷供潮,遭遇債務危機,然後一下刺穿樓市泡沫,除此之外,房產降價銀行一點都不關心因為降價跟銀行沒有半毛關係,貸款和利息都是板上釘釘的不會因為房子降價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所以國家並不傻,既使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還是能保持了定力,並不是不想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了,而是不但房地產拉經濟的邊際效用越來越低而且房地產再來一波,經濟和實體可能就進入谷底爬不上來了,最後大家也看到凡是地方政府有鬆動樓市的跡像,住建部基本就是露頭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