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严把“十关”推动食用菌产业复工复产

在平泉市中润食用菌产业园区的蘑菇大棚里,菇农佩戴口罩,控温、增氧、刺孔、倒袋……忙碌着管理自家的香菇。

在承德京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桌上,一张张“我没有与武汉湖北人员有接触史、我承诺我没有发烧等症状、我是健康的、我要上班。”的申请书正准备递交村、镇核实盖章批准。经核实批准后,平泉近10万菇农将陆续有序复工复产。平泉市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年生产香菇6亿袋,产量58万吨,产值60亿元,全市300余个食用菌产业园区,20余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带动10余万农民就业。平泉市农业农村局书记秦凤彬介绍道:“按照往年正常生产程序,全市食用菌生产目前正处于发菌期,绝大部分菌棒菌丝已经长满,完成2-3次倒垛,部分菇农完成了刺孔放氧,已进入后熟期,再有一个多月左右时间,将陆续进入上架出菇。”

“疫”战正酣,出菇迫在眉睫。在这关键的时期,平泉市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紧抓科学管理,在两个战场精心排兵布阵。疫情防控严格把好复工报批、健康上岗、消毒安全、生产运行、农产品出入、职工就餐、集体活动、交流沟通、疫情应急、职工承诺等“十关”,让每一位一线菇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严格按照要求,坚决有力隔断传染源,切断风险源,快速复工复产。同时,坚持市场为导向,强化科学管理,有效应对。一方面做好控温、增氧、定期适时通风,减少棚内温差,对于长周期品种可延长后熟期,提高优质菇率。对于短周期品种放缓菌丝生长速度,依情而定。同时,对于次等菇,提早谋划烘干设备设施,积极谋划区域联合,主动结成互助生产组,早应对,有备无患,变危为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