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们的记忆会骗人!

“好了伤疤忘记疼”似乎是大家都有的体验。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1996年,一位美国的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将600多名即将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病人在检查结束后,不立即抽出管子,而是多停留半分钟再撤走;第二组病人则是在检查结束后直接拔出管子。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结果发现,第一组报告的愉悦程度均比第二组患者高。为什么同样的经历,两组患者呈现的情绪却大不相同?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记忆会说谎。

人们对于情绪的记忆是个白眼狼!

也就是说,我们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往往会导致情绪的产生,但事后再回忆起当时的情绪时,可能会发生莫名的偏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举个例子,我们去拉斯维加斯赌博的时候,赢钱了,自我感觉就非常良好,认为接下来自己一定会成为新一代的赌王;一对夫妻吵架和好后,就完全忘了就在上一秒还恨不得把对方手撕八大块的想法;我们忙碌了一年,看着银行卡里突然打入的年终奖,忽然会觉得平时刻薄的老板竟然还有那么一点可爱。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都是人们在犯贱,那我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犯贱的时候:不管之前经历了多么糟心的事情,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们就会稀释消极的情绪,出现积极情绪体验。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情绪记忆的马赛克效应”,俗名:“好了伤疤忘记疼效应”。

我们被骗了!

成功人士在写鸡汤文的时候,往往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其实并不难……”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往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里给他一个大大的白眼。但要是你觉得这些人都是在装逼,那就有点错怪他们了。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心理学界通过实验证明,一件事的成功与否会对人们的情绪记忆产生不同的差异。成功的结果会让人在回忆时夸大正面情绪的强度,低估负性情绪的强度;而失败的结果则会让人低估正面情绪的强度,夸大负性情绪的强度。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是不是有点绕,其实就一句话:成功就觉得不难,失败就觉得受难。也就是说,人们的情绪实际上都是结果导向。我们对于情绪的记忆都来源于对于结果的评估。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奇妙的情绪记忆,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机制来为自己带来正面结果呢?

答案就是:忆甜得甜。


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


既然当我们在面对积极结果时容易“好了伤疤忘记疼”,放大正面情绪,减少负性情绪。那当你经历的事情不如预期那样进展顺利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过去所达到的成就,以及与他人产生的快乐回忆,利用好结果对负性情绪的遮蔽效应,让自己感受到更大的快乐或者削弱负性情绪,以便更积极的情绪去应对压力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