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導語:顧客對商家永遠只說一句話:你的東西太貴了!反過來,商家對顧客永遠也只說一句話:你給的錢太少了!事事如此,時時如此,難怪計較會令人如此生厭。“計較”就像老天安排給人們的一道考題,過了這一關,你會學到很多道理,也就證明你真的成熟了。

你是一個愛計較的人麼?

計較一事,翻來覆去無非這幾個版本:

第一種,我得到的太少了,委屈!

第二種,我失去的太多了,委屈得要哭了!

第三種,我失去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了,委屈得要死了!



比較與計較是徒增煩惱的兩大幽靈,可惜人們計較的習慣早已養成。很多人認為計較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而不知道當你擁有某些東西的同時,也會失去某些東西。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像金錢與物品的關係。當你用金錢買到你喜歡的東西時,同時也會失去金錢;反過來,當你得到金錢(工資)的同時,失去的將是你的時間和自由。

“計較”就像老天安排給人們的一道考題,過了這一關,你會學到很多道理,也就證明你真的成熟了。


“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也會相對失去另一樣


不去計較得與失,放下才會自在

有個年輕人偶然獲得了一顆珍珠,然而令他感到失望的是,這顆珍珠上有一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是能將這個小小的斑點剔除,那麼,這顆珍珠可就真的完美無瑕了。

於是,他就狠下心來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卻發現斑點還在。接著,他又削了一層又一層,直到那個斑點沒有了,但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小時候,我們總是計較家裡給的零花錢少,還跟別人家的孩子比穿名牌服裝。到了工作的時候,我們又計較自己的工資低。結了婚,我們又計較自己的妻子容貌不如別人漂亮,孩子的成績比別人差,家裡的存款沒別人多。

彈指間,我們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能想怎麼過就怎麼過了。我們不再計較別人的議論,他們誰愛說啥就說啥。我們不再計較社會的不公,不再計較別人的成功給自己造成的壓力,不再計較利多利少。


“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不去計較得與失,放下才會自在


人到古稀,不再計較的東西更多了,看淡的事情也更多了。昔日你死我活,現在則淡然一笑。中年時曾費盡心機要得到那格外計較的東西,如今看來已無關緊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了。

當倏然明白這一切的時候,人生也已行將就木。計較的時候得不到,得到的時候已經沒有精力去計較了,想來人生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


“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只留下遺憾


計較眼前的人會失去未來

張喬是公司新入職的同事,有一天快下班的時候,前臺妹子對他說:“這周該你倒垃圾了。”張喬聽了大聲質問:“怎麼又該我倒垃圾了?上上週就是我倒的。”前臺妹子冷漠地說:“上上週是小薇倒的。”

張喬不滿道:“我們部門有七個人,我入職還沒到一個月,怎麼又輪到我倒垃圾了?

我在一旁聽不下去了,接話道:“倒垃圾又費不了什麼事,行了,都少說兩句吧,我去倒。”我們部門人少,辦公室衛生都是自覺打掃,倒垃圾更是舉手之勞,可張喬卻因為這麼一件小事斤斤計較。


“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不要因不值得的小事斤斤計較


月底進行大掃除時,張喬也裝模作樣地幹活,這些都被經理看在眼裡。沒過兩天,他就被公司辭退了。

都說計較太多,人易老。計較感情的人會失去自我,計較金錢的人會失去人性,計較眼前的人會失去未來。

這是一個忠告!

人生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如果每一件事都斤斤計較,那麼,就很難有快樂的時候了。而不去過多計較生活中的紛擾,沒有世俗的不安,這比擁有再多的財富與虛名都更為真實和快樂。

不過,話說回來,不計較並不是要求人沒心沒肺地活著,認真也不要了,精益求精也不要了。


“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計較眼前的人,會失去未來


只有人生的得失才真正值得計較

有人把計較得失總結為三個層次:計較局部得失,計較整體得失,計較人生得失。依我看,只有人生的得失才真正值得計較。

計較局部得失,就是盲目地計較得失,那就變成斤斤計較了,不可取。家裡的事,很多都不值得計較,因為大家都是親人,沒必要。

工作上的事一般都需要計較,這不能從“我”出發,而要從組織的根本利益出發,從全局出發。計較雖然會失去眼前利益,卻得到了長遠利益,因為主動付出而換來的東西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計較整體得失,就是計較大的方面的得失,而不是小的方面的得失。假如整個房子都塌了,你把一扇大門弄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計較”就像選擇題,而我們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原因何在?

好書薦讀:《情商課》


結束語

關於人生的得失,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說法,諸如“過眼煙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總體而言,我們得到的會遠遠大於付出的,大於失去的。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僅就人生的某一階段來計較得失,那是不正確的。

因此,計較人生得失其實就是在時間上整體地計較得失,而人生總的得到應該與總的失去大體相當。

在很多問題上,我們不應計較得失。在個別問題上,我們不僅要計較得失,更要懂得怎樣計較得失。比如,情理之中的得到來自付出,這種付出即算是一種主動的、卓有成效的失去。

人真正要計較的不是小得失,而是大得失;不是一事的得失,而是整體的得失;不是一時的得失,而是人生的得失。


作者|方木魚 《情商課》

排版|小雅

審核|聽海

【熱點話題】關於 計較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幕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