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史上最让观众讨厌的女主角有哪些?

娱乐八卦掌柜


有些国产电视剧在当年引发万人空巷的收视场面,剧中的人物命运也牵动人心,但过年之后再看,有些情节和人物举动是经不起太多推敲的。如果这样的情节照搬到今天的影视剧中,绝不会引发当年那样的观众好感,还很有可能被唾弃。

比如,1990年代初的经典国产剧《渴望》。这部剧长达50集的电视剧,1990年底到1991年初在电视上播出,引发的收视狂潮今天难以想象,剧中的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剧中的人物被施以同情或者唾弃。

其中,张凯丽扮演的刘慧芳获得的赞誉和好感最多,心地善良的她被人们喜爱,命运坎坷的她有被人们怜悯。可是30年过去现在再看刘慧芳,我们的心理就会变得复杂一些。刘慧芳的善心当然值得肯定,但她是不是有点儿过于“圣母”了?

既善良又倒霉的刘慧芳

《渴望》最早是怎么来的呢?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在那之前已经拍摄过《四世同堂》等热播剧,这一次他们想把全国人民看哭,而且拍就拍一部长剧,李晓明、王朔等人凑到一起,于是就有了《渴望》这部催泪剧。

创作者对刘慧芳这个人物有个怎样的预判呢?那就是,刘慧芳要成为最善良的人,但世界上所有的倒霉事儿都得让刘慧芳碰见。其实从后来的剧情来看,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刘慧芳善良,结婚之前她对母亲和妹妹好,对街坊四邻好,对同事们好,对老邻居宋大成好,对大学生王沪生好;结婚之后她对丈夫好,对孩子好,对丈夫家的父母好,对丈夫的姐姐好。在很多观众的眼里,刘慧芳就是一个不折不扣无可挑剔的大好人。

在倒霉事方面,她好不容易养大的收养的女儿,后来被她的亲生母亲接走。她对丈夫死心塌地,最后不得不走到离婚的境地。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后偏偏又遭遇车祸躺在床上。

这样的人物设定,在九十年代初那样的时代,怎么可能不让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为之垂泪呢?

刘慧芳的圣母心无原则泛滥

然而今天的我们再想想,这其中的很多情节就值得商榷,刘慧芳有没有那么好?她到底为什么会遇到那么多倒霉事?

刘慧芳最大的优点是善良,最大的缺点是过于善良,善良到圣母和善心泛滥。刘慧芳一辈子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发自内心找到自己真爱的那个人。

宋大成是那个人吗?好像不是。尽管邻居宋大成对刘慧芳家特别好,对她们家总是提供无私帮助,慧芳的母亲也非常认可勤劳老实的他,但刘慧芳认为这不是爱情,自己不能因为报恩就和宋大成结婚。

王沪生是那个人吗?也不是。王沪生是来厂劳动的大学生,他家在十年非常时期遭遇不测,刘慧芳感觉到这个年轻人非常不幸,最终出于怜悯而与他结了婚。这同样不是爱情,而且两人没有太多共同语言,加上王沪生这个人天生自私,最终不得不分开。

刘慧芳的圣母,还表现在对王沪生姐姐王亚茹的态度上。王亚茹是全剧最恶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即使是亲戚也应该决裂,至少不要投以好感,而刘慧芳对人好起来缺乏原则,过分善良用错了地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用一句平时大家说烂了的话来形容刘慧芳最为合适,那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刘慧芳是一个善良的好人,按理说应该就像剧中歌曲唱到的那样“好人一生平安”,然而她却遇到了一件一件不幸的事情,这一切仿佛都证明好人没有好报。其实仔细想一想,人类的善良也是需要区分对象的,否则可能就是对恶的纵容,最终导致局面难以收拾。

而且对恶人的滥情,还会引发真正好朋友的疏离,因为你不讲原则没有正常的是非观。

刘慧芳仍然是国产剧经典人物

当然,以上这些对刘慧芳的判断,都是基于多年之后的一种事后评判,在当年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主流,绝大部分都是对刘慧芳投以肯定和支持。记得当时剧组成员还登上春晚演了一段《渴望》续集,观众来信对导演说:你如果不让刘慧芳站起来,我就让你趴下。

可见当时观众对慧芳这个人物的认可。不管怎么说,刘慧芳还是国产剧历史上具有极大印象的角色,是真善美的中国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