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金门战役,若三野准备的7个团全部顺利上岛,能否打垮国军?

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遭遇过一场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战军在49年秋天打的金门古宁头之战,登岛9000余人有去无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战的失败原因,归咎于陆军部队不习渡海常识,情报错误漏算国民党守军人数,以及连战连胜后的轻敌等因素。其实金门战役我军28军真正预备的登岛人数并非后来的9086人,而是足足7个团约2万部队,但由于船只尽毁,无法接应第二批部队,才导致了九千人在岛上孤军奋战的局面。如果当年7个团都能成功上岛,28军能否击败守岛的国民党军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49年金门战役,若三野准备的7个团全部顺利上岛,能否打垮国军?

第一种可能性是我军惨胜。这要建立在28军2万人同时登岛,或者首批船只顺利返回,快速将第二批4个团运到岛上的前提下。这里要说一说10月25日金门战前形势。三野之所以安排28军的7个团攻击金门岛,是因为根据情报,敌人守岛部队为李良荣的第22兵团。这个兵团的客观实力确实是国军各兵团最弱,所辖甚至只有1个军。但三野想用2万人收拾敌人的一个兵团,军事上确实还是托大了些。即便如此,双方的兵力之比当时约为2万对2万,从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来看,28军击败李良荣兵团还是有较大把握。

然而,国民党军已经提前觉察到金门形势严峻,在战前把高魁元的18军调到金门,用以接替实力较差的22兵团,这是我军没有在第一时间知悉的重要变化。更严重的是,虽然国军部队换防,但三野28军进攻金门时,敌人的第22兵团也还没有撤离金门!这意味着什么呢?登岛的解放军部队需要面对的敌人兵力之和约为4万人(18军加22兵团),接近三野计划登岛部队的两倍了,这还是我军有7个团的情况下。

49年金门战役,若三野准备的7个团全部顺利上岛,能否打垮国军?

所以第二种可能性,则是28军7个团两万人全部上岛,也无法战胜兵力两倍于己的国民党军。18军毕竟不同于李良荣兵团,他们有之前五大主力的血脉,虽然淮海战役时18军已经大部被歼,但重建这支部队的是后来的12兵团司令胡琏,在防御战方面最为擅长的国军将领,其直系部队的顽固程度非一般国民党军可比。

49年金门战役,若三野准备的7个团全部顺利上岛,能否打垮国军?

所以49年的金门之战,无论是惨胜还是苦战之后仍然失败,都不能掩盖战前准备的严重失误。即便7个团全部上岛,也无法获得真正理想的作战结果。别的问题不说,没有足够的船只和船工就敢渡海,甚至连基本的作战部队“一次性登岛”都做不到,后面的环节就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了。三野真正的严重失误不在作战过程中,而是在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