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高分電影我看很一般,如《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反而覺得《疾速追殺》才是好電影?

666的早晨


年齡段不同,欣賞角度不同,經歷不同,所看所感受的也就不同,其實高分電影都是對於大眾來說的。

就像以前,郭敬明拍的小時代,評分很低很低的,可依然擋不住他大火。大鵬的縫紉機樂隊,個人感覺還不錯,可是票房不怎麼樣,評分也不怎麼滴。有些人喜歡文藝的,有些人喜歡暴力的,還有些人喜歡科幻的,有些人喜歡小清新的,眾口難調。有些電影評分高是因為特效,給人以震撼的衝擊力,有的評分高是因為演員演繹的角色。還有的評分高是因為真實,就像自己活在劇情裡一樣。就像經久不衰的西遊記,雖然只是一個連續劇,可是火了這麼久,這麼多年仍舊是西遊記這個版本的龍頭老大。

對於國外的那些電影來說,他們迎合的觀眾大部分是那些歐美地區中國雖然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地域文化分歧還是存在的,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接受的但在他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習以為常的,所以我們不能以自己的眼光來要求全世界都和你一樣,作為一個吃瓜群眾來說,看看就行了,不必放在心上!


電影兮詩


當年22歲記得在網吧土豆上面看的 阿甘正傳 看完後整個人一下午都恍恍惚惚 心裡沒有喜也沒有悲 只覺得回味無窮 後來陸陸續續又看了不下五遍 豆瓣評分前100部電影看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已經三十五歲的我回頭想想 電影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三體 改變了我的世界觀


之乎者也19


首先你可能不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這類的電影,其次疾速追殺也非常好看。

1,我看過的片到目前為止也有幾千部了,基本都看國外片,肖申克的救贖我個人感覺也挺一般吧,但很多喜,評分也很高,我認為主要是電影的故事寫的不錯,挺激勵的。

2,美麗心靈是我高中時候看的,那年獲得了奧斯卡獎,這部片子還是挺不錯的,劇情懸疑,整體不錯。

3,極速追殺三部曲應該是第一部最好,後兩部中上水平吧,看的比較過癮,一般這類電影很難拍好,它算不錯的一個。


卓別別1


每個人的審美不同,不分對錯的,什麼片子都有特定的人群去喜歡。你說的救贖啊,美麗心靈啊,被評為神片,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和審美,你的沒感覺只是審美不同。就像我一姐夫看火藍刀鋒看的特來勁,我跟著看了一會,[吐血]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的。看你自己喜歡的就好!


兔八哥177299025


我就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很一般,我以前看過一次,那時還不知道這部電影是什麼高分電影,後來過了幾年聽說這部電影評分很高,還說什麼人生必看的一部電影,又去仔細的看了一遍,感覺更一般了,要不是想知道他到底高分在什麼地方,我都不想看完。


塢咔咔


我兒子幼兒園時喜歡喜洋洋和灰太狼,小學時看光頭強,現在中學喜歡看邏輯性強的偵探片了,跟個人欣賞水平有關係,我十七八歲的時候迷戀港片,武俠的槍戰的都愛看,現在沒事翻出來當年的片子一看,(媽的,什麼玩意兒)[大笑]


逸涵老爹


一,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對同一個事物,每個人的欣賞角度都是不同,電影當然也是如此。

就你舉的這幾個例子來說,《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都是豆瓣評分很高的佳片,它們的藝術性,觀賞性毋庸置疑,是我心目中的經典。而同時《疾速追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被國內外許多影迷奉為經典,拋開拍攝技巧,剪輯手法,鏡頭語言等影視專業方面的原因不說,就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精神內核,關於人類對自由的渴望,對希望和理想的堅持,都是直達人心靈深處的東西,所以會被許多人認可。


《美麗心靈》是世界著名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完美還原了數學家在愛妻的幫助下與病魔抗爭,靠著堅強的意志最後取得成功,為數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電影所表達出來的那種頑強和抗爭精神令人深思,給人鼓舞和震撼,這是它最成功的地方,也是被許多影迷送上高分寶座的最主要原因。

而《疾速追殺》雖沒有多麼深刻的精神內核,但這並不影響它是一部好看的,讓許多人認可的好電影。不管是酣暢淋漓的打鬥還是狂風暴雨般的槍戰,都在精湛的剪輯手法,以及基努·裡維斯神乎其神的演技中的呈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看得爽,看的蕩氣迴腸,所以有非常多的人喜歡上這部電影,我對《疾速追殺》三部曲都非常喜歡。

二,即便同一個人,對同一部電影,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最好的例子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許多人年輕時看是看樂子,看裡面的搞笑無厘頭情節,看完之後哈哈大笑。但隨著年齡變大閱歷增多,再去看《大話西遊》就會發現裡面更多深沉,悲情的東西,看完之後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三,看電影,選自己最喜歡的就好,不必強迫自己去看排行榜。

看電影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一種放鬆和娛樂的方式,所以喜歡,舒服最重要,沒必要去看高分榜單,更沒必要去看別人在看什麼。


寫手素食主義


不同年齡對電影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就比如《泰坦尼克號》上映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對電影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完全不理解,覺得還不如《真實的謊言》熱鬧好看。和我媳婦談戀愛的時候,和她一起看《泰坦尼克號》又感觸愛情對於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原來如此奢侈。

所以能夠理解你對《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的感觸不是很深。其實這兩部電影都是經典著作。肖申克的救贖是要告訴你,人生要充滿希望,而且每個人都在為之努力奮鬥。主人公安迪涉嫌殺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而深陷牢獄之災,對於他而言面臨的是未來的日子暗無天日,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向才是人生的意義。“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所以希望才能支撐安迪勇敢的活下去。

《美麗心靈》其實告訴我們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上帝為你打開一扇大門,可能也會為你關掉幾扇窗戶,天才也必須為之付出代價,而這種代價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這部電影其中還闡述了藝術與愛情,到底是大腦和心靈誰更美麗,這也是看完這部電影后,觀眾所需要思考的。

你說的《疾速追殺》我都沒看過,也不好妄加評論,但是我猜可能是和《真實的謊言》類似的大片吧。看的時候很刺激,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盛宴。但是看完後一段時間,你不一定記得電影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謝謝你的問題。






歡樂玩具總動員


首先,你說的高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美麗心靈》《阿甘正傳》等等,好片太多了,的確都非常經典!肯定也值得它的分值!但覺得一般的人,並不見得就是沒有審美。個人覺得,這還真不能隨便就說明白的事兒,這種情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你看影片時的年齡多大?

如果你十幾歲或者哪怕正當20幾歲,手機、電腦裡都是遊戲,可以說還沒步入社會,更別提人生體驗了,所以,這個階段的你,只要體會青春帶給你的快樂就好了,對這類描寫人生、人性、生活的劇情片會覺得枯燥,沒有耐心看下去。反而更喜歡驚險、刺激類的商業娛樂片,這都很正常,沒有對錯。

2.你看電影時的目的是什麼?心態怎樣?

看電影也是分目的、看心態的。如果,你的目的就是單純想放鬆心情,不想動腦子,就想娛樂一下自己。那像你說的《疾速追殺》之類的動作爽片肯定更適合你。如果你剛剛看了一篇好的文章、好的影評、好的電影推薦,心情很沉靜,已經沉浸在那種氛圍裡,這時,你靜下心來觀看一部洗滌心靈的影片,肯定會讓你吸收良多!

3.你看電影時的環境氛圍怎樣?

這個觀影氛圍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觀影氛圍很嘈雜,很吵鬧,那這種環境怎麼會讓你有沉浸其中的帶入感呢?我很難想象一個熱鬧火爆的派對上放映《肖申克的救贖》會是什麼反應。這種場合更適合爆米花電影啊,所以,想要很好的體會劇情類影片,建議你找個安靜的、不會被打擾的環境細細品味。

4.你看電影的設備是什麼?

雖然劇情類影片不靠視覺效果,以劇情取勝,但不代表用手機、電腦觀看能獲得很好的觀感。畢竟屏幕太小,你很難察覺有些神片裡的一些細節設定,很難被那些經典角色的微妙神情所感染,你頂多算是看字幕把故事大概瞭解了而已。所以,想要有好的體驗,建議電影院觀看,老片可以在家用投影觀看,再不行,電視觀看也比手機、電腦要強很多。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好電影是值得反覆觀看的,有些電影你在不同年齡、不同場合、不同氛圍下看時的感受會完全不同!《肖申克的救贖》以及其它一些經典影片我都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了,依然看不厭,但同時我也喜歡《疾速追殺》等爆米花電影帶給我的爽的感覺。只要好片,我都喜歡。





頭號剪影


我是一名劇作者,當然也是一名電影觀眾。

題主所提問題,其實是一個現象級的問題。很多觀眾,都有類似這樣的問題。比如,我覺得這部點很好看,為什麼大家評介卻很一般,甚至很差呢?又比如,很多觀眾都覺很多商業大片很好看,為什麼沒有得獎呢?那些得獎的影片,很多似乎不那麼好看,怎麼會得獎呢?等等等等。其實,這是由於觀賞角度和觀賞目的不同而導致的一種現象。就像我們欣賞書法、國畫一樣,你覺得好看的書法,書法家說那只是毛筆字,你覺得畫得不太像的國畫,卻被行家贊為精品。

好,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

拍攝於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和拍攝於2001年的《美麗心聲》兩部美國電影,不僅豆瓣評分高,也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對影視創作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那麼,兩部電影經典在哪兒?這實際上是一個電影欣賞的問題。有句俗話,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內行人看的是什麼門道?簡而言之,第一,就是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獨特而又“真實”。第二,看故事。是否感動、是否符合人物像的塑造、是否具有一波三折的技巧,情景、情節是否“真實”。第三,看節奏。故事的推進是否能帶動觀眾進入忘我的情景中去,是否能觸動觀眾心覺、視覺、聽覺等立體綜合效應。第四,看主題。人物、故事、節奏等,是否能清晰地表達出作品要反應的主題。《肖申克的救贖》,塑造了一個被冤入獄的銀行家,想在監獄裡洗清自己的“罪行”,卻同樣遭到監獄黑暗的層層阻力,為了衝破這些阻力,他用他最擅長的金融知識,從容應對。而不是用我們常常想到的英雄式的暴力去應對,這就使得人物的所有行為變得很合情合理,很“真實”。然而,當他努力掙扎奮戰到最後,他所看到的、經歷的現象,卻讓人改變了初衷,給了觀眾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美麗心聲》則講述的是一位英俊古怪的數學家小約翰納什的故事。他讀研究生時就發明了著名的博弈理論,使他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卻得了精神分裂症,打破了他生活的平衡。為了回覆平衡,他開始與疾病做鬥爭,最終依靠愛情的力量和他堅韌的意志,戰勝了病魔,迴歸平靜。給人以震撼而又感動的勵志力量。影片中太過合情合理的情節把主人翁的古怪性格塑造地淋漓盡致,人物形象十分鮮明,讓人刻骨銘心。這兩部電影有許多相同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挖掘人性的同時,沒有去放大、浮誇主人翁的“英雄形象”,一切都是那麼合情合理,順其自然,雕琢無痕。

相反。電影《疾速追殺》則是一部英雄復仇故事片,也是典型的商業電影大片(大投資)。它塑造了一位無所不能的退休殺手為了過世妻子留下的狗報仇,一路殺到紐約最終與自己的朋友馬庫斯決死的故事。通片看完,人物都是雷同化,沒有典型性和真實感,故事都是你都編的老套路,除了觀看時有一點視覺暴力衝擊以外,沒有任何可留戀。這,或許就是與前面兩部電影的區別。

在電影圈,有“文藝片”和“商業片”之分。文藝片,通常投入少,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商業片,一般投入較大,更注重故事的觀賞性和刺激感。有沒有兩者相結合的呢?有。比如像《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