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2020年各行各业会不会比较难?为什么?

心灵的小号


受疫情影响第一波就是目前看到的服务业、农业,直接减少了收入,非常惨烈。接下来第二波,受服务业影响的上游制造业、农业。第三波,由于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进出口必然严重受影响,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40%以上,一些外向型企业会越来越难过。


张聪0327


疫情期间哪些行业最受影响?

1.养殖业

2.电影业

3.旅游业

4.餐饮业

5.酒店业

6.交通运输业

7.石油行业

8.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疫情期间哪些行业最受益?

1.短视频

2.游戏行业

3.线上教育

4.无人化服务

5.线上办公软件

6.要点及生鲜超市

7.医药哈工业

8.金融贷款行业


思维讲座


新型冠状病毒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各行各业饱受压力,惨淡处境,肉眼可见,餐饮行业年夜饭退订,聚会的喧闹不在,门可罗雀,商场酒店、教育培训、电影院凡是需要人们需要出门的行业,收入都是断崖式下跌,餐饮业海底捞亏损数亿,其他品牌甚至面临破产,许多线下实体,生死一线。旅游业人至罕见,房地产甚至一个月也卖不出一套,传言要降价40%。。。外贸内衣订单,受外国疫情影响,已生产的半产品可以要取消订单或者推迟货期,东莞昨天又倒闭3家内衣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据经济专家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危机就是转机,并非安慰人的标语,突发事件是难关,也是业务更上一层楼的契机。非常时期、非常事件会压垮一些商业形态,但非常时期也是重塑人们消费观念与习惯的机会。曾经绞尽脑汁想触达更多潜在用户的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企业服务、本地生活便利服务等,万万没有想到,疫情催化了“互联网+”的垂直服务。2003年的那场非典,成就了淘宝和京东的线上井喷式发展,2020的这场疫情,又将传统生鲜蔬菜推进了千家万户;未来的实体店销售额将会再次缩小,实体店如何转型,特色面对面体验和服务?线上医疗预约图文视频问诊,近几年也小有成就,此次疫情,最需要的是居家隔离,线上医疗,我想也会让更多人从不习惯走上喜欢;现在线上教育我们几乎都局限于私立培训机构,中国中小学的线上教育几乎是空白,这次公立会不会进行线上转型?私立的线上培训会不会机会与竞争并存?


小猪斑马


今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十分严峻的打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就连一些大企业都已经倒闭,像方正集团,我们许多高校都使用的方正教育系统但前几天它已经倒闭破产,不仅因为自身负债累累,还受疫情影响。其他行业像实体零售店、农副业、旅游业、教育培训、文化产业、餐饮业、酒店行业等都受到了特别大的冲击。2020年是很多行业特别困难的一年。

疫情导致许多企业停产停工,酒店等聚集性场所关门停业,本来春节期间是旅游,餐饮行业的旺盛期,但受疫情影响估计今年一整年的经济都会很难恢复,就算疫情过后有报复性消费反弹,但还是很多人不会随意外出。而且疫情影响企业发展困难,员工工资降低,大量人口失业,生活都过不下去怎么再出来消费。

因为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像餐饮,酒店等。人们不敢外出实体店的顾客减少,虽然餐饮业的外卖业务增加但是人手缺乏也给店家带来困难。酒店行业本来就是有淡旺季之分,遇到疫情更是没有顾客来消费。

再说农副产业,疫情影响快递很难发出,许多农副产品不能卖出,农民只能在本地低价售卖。家禽活畜交易更是被关闭停业,许多养殖户只能继续增加成本养着家禽。教育培训行业也不能正常开课只能网络教学,文化活动体育赛事都延后举办。



小蛋药的毕业生活vlog


就眼下的形势来看,今年的竞争一定比往年更加残酷,

无论是商场、还是职场;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

这将是基于目前形势的一个基本盘。


那能怎么办呢?

只能努力往前走!

前些天,有个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神奇的莆田人,两天时间完成了口罩生产测评,

两天生产出城市几百万人的口罩,甚至还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口罩。


就在某些自媒体叨逼叨口罩产量不足没法开工的时候,

很多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口罩不足?

干就是了!

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行动派的!

患难之际见格局,

我们常说的“危机共存”,危难的背面可能是机会

当下的形情况来看,


裸辞、创业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普通人,我们首先要保证今年有一份营生可做,努力工作,

挣一碗饭吃,

先拼命立住脚跟,

再去考虑发展的问题


撑下去!


玉蓝儿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此次疫情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一,负面影响比较大的行业

1,旅游/电影。一方面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不外出,不聚会,另一方面,部分场所国家强制性停业。

2,酒店/餐饮。原因同上,大面积停业,哪怕是一些行业巨头。

3,白酒/消费。跟随餐饮行业进入低估。

4,民航/客运。多省延长休假,以及大家对疫情的担忧,出行量明显降低。

二,有明显负面影响的行业

1,资源行业。石油化工 煤炭有色等能源行业近期价格持续下跌。

2,外贸/海运。航运价格持续走低。

3,大金融。部分省市企业复产延期,对于以贷款为主的银行有所影响,而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更大,随着资本市场风险喜好下降,券商也会受到一定得负面影响。

三,影响中性的行业

科技板块。

四,利好的行业

1,网络游戏和在线视频。大量企业延期复产以及假期延长,以上行业流量大幅增长

2,医药/医耗。近期口罩 手套 防护服 消毒液等产品纷纷脱销,相关厂商供不应求。

总之此次疫情会对各行业产生影响,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我们更要看到机会的到来。加油!


叫我老WU


受疫情影响损失较重的行业主要有七个:

第一是电影行业。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电影票房59.05亿元,占全年的9.2%,2020年春节颗粒无收,影响了整个电影产业链。疫情结束时,小型院线有遭洗牌出局的危险,至于部分大型院线就要看房地产母公司的经营与负债情况。

第二是餐饮行业。餐饮行业高度依赖流水,现金储备有限;同时年夜饭退订,又导致大量食材囤积,再加上饭店信用资产不够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但餐饮行业作为刚需,疫情后需求将迎来报复性反弹,酒店类餐厅由于人们对聚餐的担忧恢复速度可能会较慢。

第三是旅游文娱业。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139亿元,同比增长8.2%。若按8%的增速估计,2020年春节本应创造5550亿的旅游收入。疫情结束后,大型景区由于人们仍旧担忧人流密集,经济恢复也会变慢。

第四是服装零售业。受疫情影响,零售商面临库存积压,疫情过后,这批衣服也面临过季,低价甩卖亏损巨大,而压力也会逐渐往上游传递到服装生产及原料供应,工厂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会受影响。实体服装零售主要因为人流量急速下降遭受巨大打击,网络服装零售则因物流受限损失不小。

第五是房地产业。受疫情影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周期延长,房企的高周转被打断,融资成本增加。

第六是汽车业。在当前车市大形势下,供给侧冲击对车市的总体影响有限,但车企盈利必将受影响。至于需求端,若一季度疫情结束,购车行为延后造成的损失还是可控得,全年新车销售仍有望与去年持平;但若疫情长时间持续,整体经济和消费力必将承压。

第七是金融服务业。企业延期复工、民众减少外出消费会导致一季度有效信贷需求下降。大批中小企业生死一线,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会受到冲击。未来政策再次宽松,这是确定的。从政策发力的方向来看,不太可能像2008年一样采用刺激政府投资和房地产的方式,政策方向会更倾向于中长期的发展,强调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兰州蛋蛋的店


疫情之下:2020年各行各业会不会比较难?为什么?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题主是一位关心社会发展的有远见的人士,为你点赞。

关于题主的问题,因为问的范围太大太广,所以,回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甘肃为抗击疫情医护人员送行

但是,题主的问题答案,不妨先说出来,疫情之下,2020各行各业肯定受到影响。当然,这个影响,有两个方面,一部分行业,比如,零售餐饮业,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很大,也有一部分行业,比如,与疫情防治有关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行业,却因为疫情的来临,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壮大的机遇。

因此,就题主问题,结合当前疫情防治形势,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明白“各行各业”到底指的是那些行业

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太多太广。

社会的发展,从初期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时代,到跨入机械化为主体的工业化时代,再到今天这个

信息化时代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各行各业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有的行业被时代抛弃了,譬如手工织布业、以家族为主的马戏团、用土烧制锅碗瓢盆行业等等。于此同时,一些新生行业不断涌现,譬如,现代交通运输业,现代航海业航天业,到最近的网上经济等。

无论各行各业,到底有多少个具体行业,恐怕一时很难说出来。按照传统划分办法,我们可以分为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这三个大类。

单就这三个产业来说,疫情之下,2020第一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最小,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当然,现在也有另一种划分法,就是八大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二明白疫情影响的独特性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我们可以发现,疫情爆发后,造成的是人们人为的居家隔离,外出除非必须,很少外出。

这就必然造成零售行业,理发等服务行业,无人做车,造成出租、公交、地铁、航空、铁路行业的业绩直线下滑。同样原因,由于人们外出减少到最低程度,导致酒店、景点、旅行社、保险等相关产业停摆。当然类似的受到影响的行业不胜枚举。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疫情区别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疫情不会损害人们的财物,只不过暂时限制了人们的消费,一旦疫情消失,相关受到负面影响的产业, 就会迎来一大波恢复增长。而且有很大可能是报复心反弹。眼下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一旦疫情解除,久闷在家的人们,就会比往年更大热情去走一走、去旅游、去消费。如此一来,早先受损失的行业,业绩也会呈现直线上升势头。

因为,疫情的影响,只是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对所有工农业等行业硬件设施,没有任何破坏,这一点,区别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第三,要明白疫情影响的时效性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还是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每年春季都要爆发的流行感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爆发的起始时间,大约都在一月份左右,猖狂于2月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疫情的势头也慢慢低了下来,到五一前后,这病毒就悄悄地消失了。真是来无影去无踪。

针对病毒这个特性,我们相关产业,为了减少损失,可以提前谋划,从人力资源,现金储备,到相关生产资料的累积,以及科学谋划开工停工时间,这样就可以以最小代价,度过难关。

总之,2020疫情这场危机,各行各业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这个危机,如何迅速抓住这个危机之中难得的机遇,让企业来个华丽的转身?

这不,中国船舶,中国石化,比亚迪这几天已经开始生产口罩等防护用品,说出来,你信吗?我也不信,可是,这就是应对危机的活生生的存在的事实。

我们难道不能从中,体味出点什么吗?更应该在这美好时光里,迅速去干点什么吗?


话说古今多少事


今年第二、第三季度会是各行各业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世界疫情不明朗的情况下,也许会难得让人难以想象。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超非典时期,2003年期间,中国经济正处于腾飞之势,非典也就是稍微“挡了一下”,然后经济继续腾飞。 如今中国经济体量比当年大了N倍,GDP增速也早已放缓,正处于经济软着陆期间,2018年难,2019年更难,本想着2020年会不会好一些呢?没想到一场疫情,让经济更加难上加难。 本次疫情对旅游、餐饮、商场等服务行业,以及像房地产、二手房门店、汽车行业等影响巨大。

国内经济影响,不管从力度上还是时间上都要远大于疫情,仅限于国内的情况。对国内经济的转型,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果疫情仅限于国内的话,影响力度不大,持续时间也比较短, 但随着新冠肺炎全球化,新冠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力度和持续时间,尤其是对美、欧、日韩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度和持续时间,将会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和消费,直接地放大到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上,对国外影响越大越持久,则国内的经济将会成正比的持续下降。这是国内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的,也是在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境外直接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会直接相应到国内的开工量和外贸出口,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建设缺少了外部推动力,进而影响到国内的内需增长和就业,对中低端制造业造成沉重打击。



假定一季度疫情结束、4月基本恢复正常,专家粗略估算中国GDP将损失掉约3万亿元人民币。如何快速补上硬缺口? 财政、货币、房地产等现有主要常规政策空间不大,新基建战略对短期恢复经济增长亦难以挑大梁。

美国经济和股市下行风险加剧,内在的调整压力已经开始释放,美国疫情防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美国股市下一步会因可能的全球经济衰退伤及上市公司而继续向下调整,美国股市周一出现暴跌,触发市场熔断机制,油价暴跌引发市场恐慌,全球股市纷纷跳水。那么金融市场波动会给经济形势带来什么传导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何?



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周一的全球市场动荡很明显,是由石油价格大幅下挫导致的。现在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这使得全球经济前景处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状况。一有风吹草动的症状就会比较剧烈,就像这次的石油价格的超级冲击导致市场大幅波动一样。当前,大家都在议论疫情冲击之下的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我想这主要取决于疫情蔓延多大范围、持续多长时间,而这又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如何应对。


疫情让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苦苦独撑之后,中国的经济有所好转迹象,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紧接着就要开始下行,近期的世界股市和石油市场的大跳水已经说明一切。相反,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如果疫情暴发,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可能比中国要更糟。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依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国际社会看好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抗压韧性,目前并没有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影响从中国向外部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随着近期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的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而中国复工复产、经济运行逐渐恢复,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可以说,中方的表现再次体现了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积极有为的中国行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全球力量,助力彻底战胜疫情的目标早日实现。


疫情让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苦苦独撑之后,现在看来中国的经济有所好转迹象,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紧接着就要开始下行,近期的世界股市和石油市场的大跳水已经说明一切。相反,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如果疫情暴发,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可能比中国要更糟。


疫情面前无国界,国外控制不住了,国内一样不能“清零”。况且现在世界经济是一个共同体,中国最严重的时候各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经济、旅游各项发展都有影响。反之如果欧洲这次疫情控制不住了,经济崩溃,对中国同样也有影响。中方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为国内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好疫情防控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当前全球疫情形势持续快速发展,对此中方密切关注,对各国防控工作压力感同身受。中方愿继续秉持公开、透明及对全球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与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有效合作,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作出中国贡献。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积极有为的中国行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全球力量,助力彻底战胜疫情的目标早日实现。


生活天天有阳光


2020前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各行各业大多都处在停业歇业状态,这导致了各行各业有限库存都得到了消化见底,甚至出现了0库存现象。随着疫情的结束和全力复工各行各业将会加大力度开足马力来生产,这会给行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但是停工数月也给一些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压力,周转资金不足原料供需不足和人员不足等情况可能制约了这些企业。如果这些困难企业能够得到有效帮助,那么后半年可能弥补或超出前半年的损失。2020全球爆发病毒感染,中国已胜利在望。世界需要中国和中国产品,这样一来我们的出口将会进一步增强增大,也给我国大中小企业带来机会。所以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将会更好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