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學:“三保”行動深入人心,食品消費習慣發生變化

3月18日,主題為“凝心助力防控疫情 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三保”行動視頻推進會在京舉行。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總編輯朱長學在會上表示,“三保”行動深入人心,消費者普遍支持,總體評價處於高位。10分制下,消費者對“三保”行動的總體滿意度平均為8分,反映出“三保”行動緊扣消費者心理,符合消費者期盼,社會反響良好。

朱長學:“三保”行動深入人心,食品消費習慣發生變化

市場監管總局啟動 “三保行動”以來,企業積極響應,應者雲集。截至3月17日20時,已有涉及到百姓衣、食、住、行各領域的15535家企業正式參與其中,尤其是電商平臺、商場超市、連鎖便利店等龍頭企業旗下的門店達30多萬戶,參與的企業遍及大中小城市和農村。

朱長學說,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復產復工穩步推進之際,為配合“三保”行動,進一步發揮企業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同時主動保護消費者權益,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下,與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零點數據調查公司共同展開針對31個省份、2062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瞭解全國消費者對本地市場“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的評價,以及食品消費變化情況。

“從數據調查中我們發現‘三保’行動深入人心,消費者普遍支持,總體評價處於高位。10分制下,消費者對‘三保’行動的總體滿意度平均為8分,反映出‘三保’行動緊扣消費者心理,符合消費者期盼,社會反響良好。”朱長學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在無意中改變了消費者的原有生活習慣。朱長學說,他們在調查中發現,受疫情影響,食品領域消費行為習慣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食品購買渠道的選擇上趨於就近化和網絡化,聚集購物比例下降;二是高頻消費轉為中低頻消費;三是預計疫情結束後,在線購買食品的熱度會有所下降,購買類別仍集中在保障日常生活的基本品類;四是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就餐方式更趨健康化。

就問卷調查顯示的問題,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梳理了推進“三保”行動的有關政策建議。如應深入推進“三保”行動,擴大供給面,延長供應鏈,深化服務點;推動食品領域供給側質量水平提升;推動農貿市場升級;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體系,強化“紅黑名單”和信用建設等等。

圍桌共食、相互夾菜是中國人長期以來的飲食習慣,但餐桌上無數雙筷子來回夾,也為各種致病細菌、病毒傳播製造了機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就餐時不使用公共餐具,已經成了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習。

“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宣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也是我們媒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朱長學說,我們通過多渠道傳播形式,向社會科普食品安全與健康生活知識,倡導餐飲服務業開展“公筷”行動,做好食品消費和食物儲藏的指導工作。尤其將加大禁食野生動物宣傳教育力度,強化法制宣貫,激發行動自覺,推動形成社會治理合力。

疫情牽動人心,民生事無小事。朱長學表示,疫情當前,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共克時艱、守護市場秩序、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和重大責任。做好“三保”,就是保價格,讓百姓安心;保質量,讓百姓放心;保供應,讓百姓暖心。我們將在總局領導和指導下,積極參與“三保”行動,不斷匯聚全社會磅礴動力,堅決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