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國人戴口罩,為什麼那麼難?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開始蔓延,世衛組織定性為“大流行”。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3月13日宣佈“國家緊急狀態”。同日,紐約市曼哈頓一名82歲女性新冠肺炎患者病逝,這也是紐約州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圖片來源:中新社)

很多人很好奇,疫情都已經這麼嚴重了,為啥美國人還是不愛戴口罩預防呢?

1 在黑死病流行的時代,歐洲不會拒絕口罩

截至3月16日,海外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人數已經達到91447例,反超中國的81099例。

中國如今的新增病例,連續多日都只有幾十例,其中還包括多起國外輸入病例。反觀國外,意大利、伊朗、西班牙、德國等國家,日新增確診幾千例,美國新增病例人數也接近千例。

顯然,在國內疫情已經基本被控制的情況下,國外疫情卻日益嚴重。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問題,歐美人都不愛戴口罩!

有人猜測,會不會是因為歐美人不戴口罩,導致了疫情在歐美嚴重蔓延呢?

其實,口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歐洲。

在中世紀時,歐洲流行過“黑死病”,曾導致歐洲人口減少1/3,在意大利某些城市,死亡人數甚至達到80%,著實令人恐怖。

當時意大利的醫生去看患者時需要全副武裝,不但要穿長袍,戴一個大長鳥嘴的面具,還要在鳥嘴裡塞滿據說可以防病的草藥。這個面具,就是口罩的前世,所以,要說歐美沒有戴口罩的傳統,那是不準確的。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圖注::羅馬醫生Beaky。作者:Paul Fürst, 1721年)

而醫生所戴的面具,後來經過了各種藝術改造。在黑死病風頭過去,歐洲人又開始party之後,這些面具還成為了假面舞會上的道具。製作面具也成為意大利的一個產業,如今到威尼斯旅遊,大街上隨處可見製作精美的面具。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在19世紀末,當致病的細菌病原體在歐洲被發現之後,一種用紗布製成的面罩(“Mikulicz mask”)被髮明出來,醫生在手術時佩戴,避免被感染。

在20世紀初,中國東北出現了大鼠疫,留學英國的伍連德回國抗鼠疫,在防疫救治過程中,自創發明了“伍氏口罩”,防止病菌飛沫傳播 ,可以說是把口罩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圖為伍連德發明的加厚紗布口罩。圖片來源:Wellcome Collection)

當然,到了今天,由於空氣汙染、霧霾的出現,即便沒有疫情,國人確實也更習慣佩戴口罩,而當疫情出現時,也更容易接受佩戴口罩這樣一個操作。

相反,在抗生素髮明之後,歐美長久沒有出現過飛沫傳播的瘟疫,人們已經習慣了不戴口罩,沒有戴口罩的群眾基礎,不少人還留有大鬍子,戴口罩也不方便,這些都是不利於推廣戴口罩的因素。

即使在醫院內,因為戴口罩的防病菌效果有限,一般情況下醫護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

2 口罩防病毒,效果確實有侷限

用口罩來防病菌,其實還是有侷限性的。

首先,在醫院裡的實際操作中發現,很多病菌都是通過接觸傳染,真正需要嚴格實行的,是進行徹底的洗手,通過這樣的操作,可以實實在在地把醫院內的病菌感染大大減少,也可以減少因此而導致的死亡事件。所以,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美國醫院裡的醫護,一般情況下都不戴口罩。當然,這也造成了一個表面現象,因為一般人看不到醫生洗手的操作,也不太知道為了預防流感,美國醫院的工作人員,每年都被要求接種流感疫苗。

作為常規的操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歐美都是有循證醫學及數據支持的,也只有通過這樣的去偽存真,才能真正提高醫療治療和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對於病毒來說,因為顆粒較小,口罩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有效防止病毒被吸入。以N95口罩為例,能夠阻擋的物理顆粒的最小直徑為75納米。病毒的一般大小為幾十至幾百納米,而且不管是通過飛沫還是氣溶膠傳播,實際物理傳播載體為較大的微米級別,戴上N95口罩之後,可以非常有效地起到防病菌作用。

但如果要較真的話,會發現即便是N95口罩,也不可能百分百擋住病毒,還是有部分病毒可以穿透,如果面對的病毒量巨大,戴N95口罩的人還是會中招。所以,對於比較危險的操作,醫生還需要戴物理防護面罩。

因此,如果過度誇大口罩的作用,讓吃瓜群眾覺得戴上口罩就很安全,可以想去哪就去哪,這反而有可能增加接觸病菌的機會,而一旦病菌落在口罩、衣服表面,如果不小心被手觸碰,就有可能病從口入。

所以,真正更有效的,是遠離人群,至少要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飛沫傳播。

3 美國人不用口罩,其實也有苦衷

對於一般人來說,因為沒有像醫護人員那樣會有很大的感染風險、每天面對大量的病毒,因此不需要使用N95口罩,使用一般的醫用口罩就可以預防病菌的吸入,尤其是在一個比較密閉的空間中,如電梯、交通工具、會議室等等。

除了防病菌的功能,口罩還有一個作用:安慰劑。這就像哭鬧的嬰兒,如果給他一個“安慰奶嘴”,他會瞬間感覺好很多,就會安靜下來。

所以,對於習慣了戴口罩的人來說,面對疫情,沒有口罩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但歐美人一般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會按要求戴上口罩,所以普遍沒有戴口罩的需求。

因為需求比較少,商家的存貨本來就不會多。在新冠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在美國的華人已經在商店掃過貨,把能買的口罩都買了,往國內寄送了大量的口罩抗疫。

有數據表明,美國N95口罩和一般醫用口罩的國家儲備,分別只有1200萬和3000萬,而美國的醫務工作者總共有1800萬人

[1]

這樣算下來,面對突然而至的疫情,即便只是三分之一的醫護人員需要使用N95口罩,美國的國家儲備也只夠使用2天。因此,不但N95不夠用,一般醫用口罩也都不夠醫護用,如果過分強調口罩的功能,會給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恐慌,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比病毒更大。

4 不得不用口罩的時候,美國還是會用的,就怕太晚

在美國疫情還沒有出現時,有的華人比較恐慌,出門就已經戴上了口罩,因為沒能“入鄉隨俗”,反而成為了被歧視的目標。在美國紐約的地鐵上,就出現了針對戴口罩的亞洲人的暴力事件。比如今年2月5日,紐約郵報就報道了一個非洲裔男子對一個戴口罩的亞裔女性的攻擊,警方也呼籲受害者到警局協助調查[2]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圖片來源:《紐約郵報》網站新聞視頻截圖)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戴口罩多少可以減少傳染病毒的風險,尤其是在流感季節,但是也會招來受歧視的風險。因為新冠肺炎風險畢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還是覺得,沒有太多必要戴口罩。

確實,在美國疫情已經開始出現時,美國還是沒有普遍開始戴口罩。甚至美國的地方官員在宣傳新冠病毒可以接觸傳染時,不但不戴口罩,還舔指翻頁,可見在任何一個國家,積習都是難改的。(也真是一個大問題:戴了口罩,怎麼翻講稿呢?)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圖注:加州Santa Clara 的衛生官員在進行關於新冠疫情的講話時,習慣性舔了手指翻動講稿。截圖來自時政新聞 The Hill 推特賬號)

在美國的醫院內,大多數醫護工作人員,也是不戴口罩的,口罩都是留給患者佩戴。

這是慣性,也是理性,畢竟就這麼點存貨,不省著用在關鍵的地方,一會就沒了。

但是,隨著疫情的越來越嚴重,“不戴口罩”不可能仍然是一種常態。

3月13日,在美國因新冠疫情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之後,美國地鐵有工作人員在進行防疫消毒時,主動為乘客分發口罩。

3月15日,波士頓已經確診2例醫護人員的感染,其中一例是眼科及耳科的醫務工作者,另外一例尚未報道是否因為接觸確診患者被感染。

3月17日,亞特蘭大的Grady醫院有9個醫護人員確診感染。

在此之前,賓夕法尼亞大學兒童醫院,也有一個醫生,因為旅行中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旅行回來之後接觸了問診的患者,給患者帶來了感染的風險。

根據美國CDC最新於3月16日的數據,目前美國的確診病例人數已經達到3487例。鑑於日益嚴重的疫情,已經有醫護人員在社交媒體呼呼,是時候正視戴口罩這個問題了。

让美国人戴口罩,为什么那么难?

(圖注:美國華人醫生殷姿(Emma Yin)借用紐約時報的新聞,在Facebook發出呼籲,希望醫療系統能重視必要的防護)

當然,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目前美國的口罩存貨,能維持幾天呢?

美國沒有太多口罩的產能,據說中國現在每天能生產1億個醫用口罩,在中國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的情況下,也許可能出口支援一下歐美各國。如果世界各國的疫情不能緩解,中國的防疫壓力將一直存在,至少得對輸入病例嚴防死守。

雖然美國疫情日益嚴重,一般民眾還是沒有必要使用不太透氣的N95,最好把它留給感染風險更高的醫護人員。

而在非常時期,美國也應該放低一點標準,商店裡不一定非要提供N95口罩,普通的醫用外科口罩可以多準備一些。

如果抗疫是一場持久戰,總不能指望大家今後都戴個面紗、圍巾去聚會。

最後要說的是,疫情當前,科學防疫很重要。

不管國內還是歐美,現在這個階段,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勤洗手、少聚會的習慣,必要的時候最好能戴口罩,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讓我們一起期盼,全球疫情早日結束。

參考文獻

[1]HHS clarifies US has about 1% of face masks needed for ‘full-blown’ coronavirus pandemic. CNBC. https://www.cnbc.com/2020/03/04/hhs-clarifies-us-has-about-1percent-of-face-masks-needed-for-full-blown-pandemic.html

[2]Woman wearing face mask attacked in possible coronavirus hate crime. New York Post.

https://nypost.com/2020/02/05/woman-wearing-face-mask-attacked-in-possible-coronavirus-hate-crime/

原文發表於“騰訊醫典”

【主創團隊】

排版:周舟

運營:郭倩

統籌:張寧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癌症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僅提供科普知識,具體診斷和治療方案,請相信正規三甲專科醫院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