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和文化的區別是什麼?

榆次撿柴人


文化覆蓋的是一個個的面,知識涉及的只是一個個的點,各個點勾搭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條的線,各種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面,各個面以不同的形態呈現給人類就形成了人類社會。

另外知識可以通用,知識是不分國界的哈,文化因族群不同,不能通用,文化具有一定的區域性。

我們可以說我們是有知識的文化人,而不能說成是有文化的知識人。

最後,我們只聽說過知識付費,沒聽說過要文化付費的,可見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號稱知識付費的人有一定的功利性,能搭建知識體系的人都會搞個什麼跨年演講之類的,連新年都不過了就急著去變現,你敢說他的知識是有文化的嗎?[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九尾狐神仙


我認為知識和文化不是一回事。 有的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甚至到研究生,在學業上一路順風順水,但是,他不懂人情世故。不會處理和爸爸媽媽和姐姐,妹妹,同事以及朋友之間的關係。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是研究生畢業。但是 ,每當遇到煩惱的事情或解決不了的事情,就和年邁的爸爸媽媽大吵一通,讓爸爸媽媽氣得掉眼淚,不敢吭聲。有時,就把自己的手咬冒血。或遷怒於別人。 這叫有文化嗎?



梁曉聲說過: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不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這個女孩很有知識,可以說飽讀詩書,但是他不會處理事情。這叫沒有文化。



我還認識一個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20年的同事,單位的同事家生小孩 ,結婚,或者是有生病的等等,這些事情他從來不參與。從來不和別人來往。 增廣賢文中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那這個同事他是大學畢業,難道說他沒有知識嗎?他算有文化嗎?



鄰居家妹妹,雖然初中沒有畢業,可是,她孝敬父母,孃家爸爸媽媽,婆家爸爸媽媽生病了,都是她一個人,床前床後伺候,從沒有怨言。而且都是她自己花錢。都說床頭百天無孝子。從沒聽這個妹妹說過一聲埋怨的話。她生育了四個兒女,丈夫常年在外掙錢,四個孩子個個學習優秀。她包攬了家裡所有的家務,還有地裡的農活,然後天天輔導孩子做作業。把一家人經營的蓬勃向上。孩子們感恩孝道,夫妻恩愛。那這樣的人能不算有文化嗎?



所以,知識和文化是兩碼事,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就像我剛才列舉的那些人,沒有胸襟,小肚雞腸,脾氣暴躁,不會敦親睦鄰。有文化的人也不一定非得學多少知識。他們心胸開闊,明瞭事理,大家風範,愛心滿滿。


明月入懷618


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

文化是一個人的素養,而知識是某一個方面智慧的總結。

比如一個搞計算機很牛的人,他在這方面可以說很有知識。

但是這個人很可能滿嘴粗話,對一些基本常識茫然無知。

所以我們也叫這種人沒文化。

有文化一定有知識

一個人有文化,

首先要有符合人性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就需要這個人從下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德行教育。

其次,要對一般的常識有所瞭解。比如為人處世方面,比如基本育兒方面等等這些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知識點要有基本的瞭解。

有文化的話肯定有知識,但是他的知識不一定專業。

他有基本的知識,但可能不是太專業。


老許說兩句


路過看到此問題有趣:

就談一下我對此問題的觀點,所謂的文化就是把有史以來拿文字記載下來的各類事件和文明道德,法律,各類經曲論述。包括記述的農,工商,軍事醫藥,詩詞歌賦,諸子百家的著作的統稱文化。而化字的解釋是,你要把以上這些文字讀懂,讀透,完全消化掉,裝在自己的大腦裡。這就是化的含義,這也是我對文化的現解和觀點。

——而所謂的知識,就是各個專業領域裡獨有的見識技能,而這些知識技能要有獨特的實踐性,實用性,和操作性。而通過實踐和實際操作就轉換成生產力,而這些行業知識有硬性的,有軟性的。而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樣,而這就是各行各業都有它獨有的知識。而行業的軟性知識就是書本知識,硬性的就是實用和操作性的。如航天員除了學習太空知識外,在就是年復一年,日復-日的堅苦訓練。飛行員,駕駛員等都一樣。再比如戲曲藝術家,在背誦下唱詞的同時,還要練坐,念,武打等,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就是他戲曲家獨有的知識。鐵匠有句行話就很有哲理性的,打鐵還須自身硬,這就是說你想當鐵匠,你就得自身硬郎,有力氣。如你設力氣怎能輪起大錘來著,也就是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一理。這就說明了你如果要入行得先學會書本上軟性的知識,然後訓練到實踐再到操作,然後才轉換成生產力的。

——文化和知識兩者有何區別和不同,那就是文化和知識就是戀生姐妹,但走的不是一條道。而文化和知識的區別是文化就好比陽光和空氣,而知識就好比水和食物。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可以沒有文化,但絕對不能沒有知識,作為一個人你要對你個人和家庭負責,要對社會有貢獻。那麼你就得學一門專業知識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的是全民七年義務教育,而在這七年裡你就基本上把文化學完了,進入大學你就學的是專業知識,我們通常叫它本科和專科,這都是一理。而沒有進入大學大門的人,你就得拜師學藝了,還就是我上面所的,三百六十行,看你入那一行了。通常我們說唸書,上學,學習文化知識,但這些詞是有區別,概念也不同的。以上所說的就是文化和知識的區別,文化水平有限,答的只盡人意,還望師友們見諒。師友們有何見解繼續討論,謝謝閱讀。











張秉榮


咋看題目,還以為是個學術問題,看題注,才知道又是說到了相聲界的話題人物——郭德綱。這題該不會又是蹭郭德綱的WIFI的吧?

文化這詞比較泛,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歷,比如說:某某的文化水平是大學。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比如批評人說的“你真沒文化”。知識一般指某一領域某一學科的掌握程度。

郭德綱初中都沒畢業就去學藝說相聲了,“文化程度”自然不高,但素養方面的“文化”我覺得沒毛病,除了嫉惡如仇的罵了些人,也廣交朋友,如果說他素質差,也願意與其為伍。

知識方面,可能數理化方面差,但曲藝造詣,相聲、評書、京劇等樣樣精通,未必能寫出一本有關某門曲藝的學術研究書籍,但能精湛表演。

所以看從哪方面進行評價,一個初中沒畢業的著名錶演藝術家,要論出個“有文化還是有知識”的結論來,很難掰扯得清楚。


岑詮


知識是坎水(道生一,輸出知識發現),包括主觀的經驗技藝,客觀的科學定律,以及待證實的理論猜想。

將它們融匯貫通,學以致用,就是文化現象——離火(一生二,成就框架載體)。知識是體,是形而上,具有獨創性;文化是用,是形而下,反映影響力。

比如宋人創造宋體,是經驗知識;方正追隨革面,是文化豐富。

何謂知識?何謂文化?-悟空問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01782200330748174/

字體授予著作權本身不合理。

著作權代表獨創性的難以複製的知識輸出,而字體屬於完善性的百花爭豔的文化框架——只合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通用字體)及發明專利(獨創字體),贊同的頂起來。


洛書圖解周易


答,知識和文化,是一個互相併存的共同體,只是內容不同而已。下面分別討論。

1,何為知識?

就是一個事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比如:一個羅絲釘,首先我們認識了它叫羅絲釘,再到弄懂它起什麼作用。它是什麼才質,適合用到何處,適合多大的扭矩等等,從而產了知識。知識包含內容廣泛,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知識。下面我們再討論文化。

2,何為文化?

文化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將上述這些知識,形成文字,記錄到我們的大腦,記錄到書本,用文字傳播這些知識,這些文字化,就簡稱了文化。給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3,知識與文化並存。

知識是經驗,它來自於實踐,也來自於書本。書本就是文化,文化包含了知識。所以,我們讀書,就是為了學習,不同的知識。不同的知識,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比如:我們大家常說的,《隔行如隔山》也就是說,不讀哪家書,不識哪行字。中華文化的淵博就在這裡。

綜上,知識融入文化,文化包含了知識。我們學了文化,自然就學到了知識。所以,兩者是一個共同體,互相併存。並沒有什麼區別之分。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和理解,如有錯誤,望大家討論指教。



du184567027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當下最需要辨析的問題。

現在流行這樣一個說法,似乎很多眾人之心。

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應具備四種素養: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作家梁曉聲

從一般意義上說,這個文化是有點道理的。但對於華夏文化的創設與發展來說,這個還不夠。

文化:文明的教化,學記裡有,“發慮憲①,求善良,足以謏②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③曰:“念終始典④於學”。其此之謂乎!化民成俗,必由教也。”文化是什麼,是以文明智慧而化民成俗。

什麼是知識?認識自然與社會的能力。

在儒家文化的體系裡,僅僅是《大學》八目的前兩樣,即“格物致知”,距離誠意正心還差兩個層次呢!

按照現在語境,無非是科技的範疇,至於到達哪部分還要另外計算。





道鹹齋


“文化”這頂帽子隨處見:舉辦個文藝節目晚會,也說是xx文化;一座古蹟,也說是文化的傳承;一個報告或講話,也要說上幾句傳統“文化”。“文化”彷彿成了地位的象徵;受過良好教育的證明書;是華夏史傳承者,擁有者,代表者。但是,文和化是兩個完全不同含義的層次。文包括字符,語音,環境。它們是人類間交流,思考和行動的指南。現有的56個民族中,有的民族有文字,有的只是語音。然而,卻不會妨礙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理解,更不會阻礙各自的思考,更不能制止各種創造。試想一下,留至今日的各種遺蹟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造出來的?《詩經》也是經過文字整理的;《二胡映月》的瞎子阿炳是哪個高等學府畢業的?文不是什麼高等代表,人皆有之。“文化”一說,實際上就是“化文”之說!化是行動,是對“文”的回應,是改變,是謀生。簡單點說,就是“文”的產物,是把“文”變成實物的手段!古文著思和古蹟等等,就是“化”的具體體現。古今,許多從沒有讀過書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能說出深邃的話理,就是因為他能與身外之人物進行交流,觀察,思考。他的“話理”就是“化”。常言繼承傳統文化,歸根結底,是繼承古人“化”的方式和行道。“文”,你繼不繼承,它們都在。至此,“文明”就更好理解了。就是那些符合人性和公眾利益的“化”的方式和行道。(個人看法。)


戰神150624565


論知識與文化的區別那麼問題來了,是先有知識呢,還是先有文化呢。知識:知識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知識,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界定。但知識的價值判斷標準在於實用性,以能否讓人類創造新物質,得到力量和權力等等為考量。有一個經典的定義來自於柏拉圖: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而且是被人們相信的,這也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標準。由此看來,知識屬於文化,而文化是感性與知識上的昇華,這就是知識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有關於知識的悖論是: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是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知識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文化:文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wén huà,英文是culture,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這是字典對知識和文化的解釋。知識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文化是一個漢語詞語,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那麼歸根到底也解釋不出,先有知識還是先有文化,就和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呢,仍然在討論之中,這類的問題依然不是你我能回答的,需要研究文學類的專家加以求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