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文|大翎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出於對《白夜行》的偏愛,我沒有提前看豆瓣評分,直接就翻開了《幻夜》。讀完後回頭刷豆瓣,發現書友們都炸開了:

“你想嘗試一下激動了前99%,最後一頁想摔書的感覺嗎?請看《幻夜》。”

“如果不把它當做《白夜行》的續篇,完全是一部很沒勁的書。”

“這只是東野圭吾的泛泛之作,且有注水的嫌疑。”

“結尾太粗糙了。”

……

我理解大夥兒的心情,畢竟這部作品打著“《白夜行》姊妹篇”的旗號進行宣傳。我不清楚這種做法是東野圭吾的原意,還是出版社的自作主張,但這無疑拉高了讀者對《幻夜》的期待值,同時也拉低了《幻夜》的高度。

針對“美冬是不是雪穗”這個終極問題,書友們的討論相當激烈,但東野否定了這個說法。可是,無論他怎麼否定,也阻止不了讀者們的浮想聯翩。

如果把《幻夜》單拎出來,先不管它是誰的續篇,誰的姊妹,整體上與《白夜行》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主題也相仿,人設也相似,但就是不如《白夜行》那般上頭。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首先,從敘事手法上,《幻夜》不如《白夜行》來得精緻與巧妙。

在《幻夜》的書封上印著東野圭吾的一句話:“我想讓《白夜行》的世界再次甦醒,但沒有像《白夜行》那樣完全不描寫男女主的交集和內心,而是試著寫了兩人間的對手戲。”

讀過《白夜行》的朋友也知道,東野在該作品中採用了一種“旁觀者視角”的敘事手法,通過白描多個看似跟男女主沒有共同關聯的故事,小心翼翼地勾勒出他們之間的千絲萬縷。男女主的一切交集都是在臺底下進行,讀者需要發揮充足的想象力才能把這副拼圖湊完整。

由此產生出一種十分微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彷彿在跟亮司與雪穗玩躲貓貓遊戲,一旦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就會不自主地頷首:看吧,我就說他倆一直在密謀。

這種敘事手法的巧妙在於窺探到一種奇特的讀者心理:越是藏藏匿匿,越值得挖空心思搗鼓。比起已經寫出來的情節,反而會花更多心思去想象沒有寫出來的畫面。這種想象的空間與力量才是最令人不能自拔的地方。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而《幻夜》則不同,如東野所說,他試著把男女主之間的對手戲擺上檯面。其實,這並非下策,要是完全照搬《白夜行》的敘事架構,那就太沒誠意了。

但問題在於,《幻夜》中男女主交集的描寫似乎有點用力過猛,一些內心戲的表達,甚至還有點露骨。比如美冬那一大段“追求美”的獨白,看似很漂亮,實質沒有一點真情實感。

另外,東野一邊在《幻夜》重塑《白夜行》的世界,一邊還不忘給讀者騰出想象的空間。他說:“真相到底是什麼?如果讀者越對此感到疑惑,越能生出別樣的毛骨悚然。”

然而,一直翻到最後一頁,真相依舊是一團迷霧。這個所謂的真相就是女主新海美冬的過去,那個她一直極力避免任何人觸碰,誰要是接近了一點點,就會惹來殺身之禍的過去。

東野沒有講清楚“真相”之餘,反而情不自禁地在《幻夜》裡留下多處《白夜行》的痕跡。比如美冬之前經營的高檔時裝店叫“White Night”(白夜);她酷似《飄》裡的郝思嘉;她是大阪人,持關西口音,且能說流利的外語……

這難道不是唐澤雪穗本尊嗎?我不想在這裡討論“終極問題”,但東野留下這麼大一個窟窿,對於從未讀過《白夜行》的朋友來講,《幻夜》的真相不只有毛骨悚然,還有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如果單看《幻夜》,整個故事架構確實不如《白夜行》完美,不光敘事沒達到精緻,最後真相的含糊不清也難免讓讀者產生虎頭蛇尾之感。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其次,從人物塑造上,《幻夜》比《白夜行》少了那麼一點人性。

當初讀《白夜行》,雖然明知道亮司和雪穗暗地裡做了很多齷齪之事,但卻從未對他們產生厭惡之情,反而更多的是同情。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在白夜中行走,不得不讓自己的雙手沾滿鮮血。

即便是心狠手辣的雪穗,還是有弱點的,那就是“她愛亮司”。正因為這個弱點,讓雪穗保留著僅存的一點人性,讓她更像一個“人”。

而《幻夜》的美冬無疑是東野筆下“最完美”的女性。她失去了“愛”的能力,沒有任何弱點,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她幹得出不要臉的無賴行徑,也能隨時端起高腳杯,扮成美豔貴婦,自由穿梭於高貴與卑微之間,哪一種對她有利便選擇它,毫不猶豫。

美冬不是人,是魔。

如果說一直帶著假面的雪穗在《白夜行》中有過真情流露,那麼應該有兩次。一次是讀者們十分喜歡的“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那段獨白;另一次則是雪穗對繼女說“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小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這句話。

雪穗的內心戲雖然很少,但也足以讓讀者理解她“惡”的根源。

而美冬呢,哪怕有一次真情流露嗎?那些冠冕堂皇的所謂“美的追求”,看似是內心獨白,但怎麼看都讓人渾身雞皮疙瘩,這明顯不能成為她“惡”的源頭。

如果美冬不是雪穗,那麼東野就沒有好好交代她為何會成魔。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至於男主們,從智商和情商上看,雅也跟亮司根本不是一個段位,誇張一點,青銅與王者之別。

更重要的是,亮司為雪穗做的一切是出於對雪穗真切的情感,裡面除了愛,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贖罪,因此他義無反顧地為雪穗犧牲,是可以理解的。

而雅也只是一個在美冬的威迫利誘下,越發脫離自己人生軌道的軟弱小夥。他多次對美冬描繪的幸福藍圖提出質疑,出於良心的譴責,雅也內心的掙扎也費了東野不少筆墨。

這種良心不安的掙扎與他對美冬的忠誠是對立的,不管美冬迷惑男人的手段有多高超,還是她幫忙隱藏“雅也殺舅舅”的罪行,雅也本性中的懦弱,跟他最後果斷犧牲的行徑卻違背了“合情合理”,這也是讀者難以接受的地方。

當然,這兩部作品的亮點始終是女主們,雪穗是人,美冬是魔,作為一部描寫人性的小說,人當然要比魔好看。如果把美冬當作雪穗的延伸,那麼我們就能理解美冬成魔的原因了。

桐原亮司死後五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幻夜》。亮司的死帶走了雪穗的靈魂,以及她最後的一點人性。於雪穗而言,這個世界已沒有所謂的光,白夜也不復存在。

由此,《幻夜》誕生。這種延續才是《幻夜》所能達到的高度,從《白夜行》到《幻夜》,從桐原亮司到水原雅也,從唐澤雪穗到新海美冬,從人到魔……

所有的人物塑造,如果沒有《白夜行》的鋪墊在前,泯滅人性的《幻夜》只會讓讀者感到索然無味。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最後,從文風上看,《幻夜》比《白夜行》更壓抑,更絕望。

從兩部作品所呈現的時代背景中,讀者可以看到整個日本產業微妙又直觀的轉變。在《白夜行》的泡沫經濟下,亮司與雪穗嚐到了虛幻的歡愉。只要耍點小聰明,他倆在個人電腦、盜版遊戲、偽造銀行卡、股票市場等產業就能輕輕鬆鬆地賺一大筆。

五年後的《幻夜》,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再加上大地震、地鐵毒氣事件、千年蟲等危機,全書到處充斥著不是倒閉,就是下崗的人心惶惶,整個社會氛圍已到冰點。東野藉此塑造了一名機器人般的下三濫女性,可見要適應這樣的社會,就得冷血、殘酷、當機立斷、面善心惡。

社會環境的壓抑,讓整個故事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下,在懷著野心和希望的人造就的城市裡,人們仍舊在建築物縫隙中爬行一樣生活著,終日疲憊不堪。這無疑給讀者帶來一股莫名的窒息之感。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另外,《白夜行》裡起碼還有一點光,一絲愛,讀者還會爭論“雪穗愛亮司嗎?”這種美好的問題。到了《幻夜》,就只剩下“利用”、“操縱”、“蠱惑”等詞語了,這明擺著就是一個控制慾超強的蛇蠍女人,一直襬布她手中布偶的遊戲。

環境的渲染搭配悲涼的故事,再加上冷漠的人性,讀者捧著書的手也是冰涼冰涼的。很多書友認為,東野在《幻夜》中把“絕望”寫到了極致,基本上讀到一半之後,就已經失去對任何神轉折結尾的期待了。

說到結尾,估計是整本書讓人感到最壓抑、最抓狂的部分,雅也突然跟警察來一場同歸於盡的自爆戲碼,讓人瞠目咋舌之餘,這場自爆的“絢麗”同時也結束於美冬的自言自語中:

“這麼美好的夜晚還是第一次看到,簡直像幻夜一般。”說著,她露出嬌媚的笑容。

此刻,我的心情也如同“幻夜”一般迷迷濛濛:我在哪兒?我看了什麼書?這故事到底怎麼了?

如此鬼魅又消極的結尾,我只能說,《白夜行》的最後,亮司的死帶走了雪穗最後一絲光,白夜已消逝。《幻夜》的最後,雅也的死點綴了美冬的世界,幻夜正式開始。

而那也是絕對黑暗的開始。

毫無疑問,《幻夜》比《白夜行》黑暗N倍,絕望N倍。

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最後的最後,我想提一下《幻夜》裡唯一觸動我的點,書中有段話是這麼寫的:

“任何人都有想要抹掉的過去。估計大家心中也都隱藏著一個夢想——完全變成別人,體會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管是兒時被性侵的雪穗,還是極力隱藏過去的美冬,或者是正在閱讀故事的你和我,我們都曾想過成為另外一個人,想象自己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這種心理人人都會有,特別是當我們不想成為現在的自己時,這種想法就愈發強烈。然而,我們不可能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喪盡天良,毒蛇心腸地強硬更換自己的人生。

而實際上,我們做的每一次選擇,以及每一次選擇後的努力,都在一點一點地引領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我們一直做的恰恰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雪穗/美冬也一樣,她選擇了幻夜,也就成為了“虛幻”。

東野一如既往地給讀者留下了意猶未盡,幻夜才剛剛開始,不知道下一部又是怎樣的“夜”?

非常期待……

我是愛讀書的大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來探討有關讀書的那些事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