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青訓無疑是足球運動的根基所在,中國從2002年第一次打進世界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8年。這18年間從民間到足協都在天天喊青訓,為什麼18年過去了中國足球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出現了“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的現象。單單是因為踢球的孩子太少了嗎,再少也應該有幾個踢出來的孩子才對,不能說中國這18年來青訓體系完全找不到一個有天賦的孩子。其實,這一切我們可以從中國成年球員和歐洲成年球員在場上的細節發現一個核心問題。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中國足球如同當今的中國武術,“秀而不實、遠離實戰”

我們會經常聽到來自中超或者國家隊的大牌外教說:中國球員的技術並不差,他們有立足歐洲聯賽保級球隊的能力。但是,現實中為什麼中國球員總是會在比賽中出現一些低級的失誤呢?讓我們先通過足球精靈羅納爾迪尼奧和亞洲第一前鋒郝海東在場上的表現來做一個分析。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我們可以看到小羅在面對防守球員時,總是能夠將各種看似"華而不實"的動作用到極致,從而輕鬆過掉對手。而號稱亞洲第一前鋒的郝海東在面對卡洛斯時真的堪稱用盡畢生所學,各種踩單車各種突然變向,想晃過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左邊後衛。然而,卡洛斯的位置根本就沒有丟,最後皮球還是被卡洛斯剷出邊線。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雖然,並不是所有在歐洲效力的球員都像小羅,但也並不是所有中國球員都能達到郝海東的高度。我們用小羅和郝海東在球場上的過人做案例,只是想說為什麼在歐洲效力的大多數球員他們都可以用踩單車等各種技術形成突破和過人,而我們中國球員同樣是用踩單車等技術嘗試過人,卻總是磕磕絆絆不是皮球被斷就是自己帶丟?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難道他們的根基太差嗎?其實不然。你把一個皮球交給國內的球員腳下讓他玩一點花活,他玩的並不比歐洲球員差多少。但是,一旦到了球場上這些花活在他們腳下就變成了累贅。他們缺乏在有對抗的情況下發揮想象,將自己所學轉化成可用的利器。這就如同很多國內前鋒在面對單刀球時總是不能把握住機會是一個道理。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們的青訓系統不完善,小球員在小的時候根本沒有系統的正規的比賽可打,再加上國內青訓教練指哪打哪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小球員的創造性,使得球場上球員不會變通。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那就是看著虎虎生風的中國武術一旦遇到實戰秒變王八拳。當然,中國武術在古代是殺人技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逐漸演變成目前這個樣子。而目前中國的足球,就如同目前的中國武術一樣,單個拿出來耍的都是虎虎生風,但是一到球場上就變“王八拳”亂使一通。如今,要想改變中國足球的這一弊端,只能從下一代小球員開始著手。

青訓機構眾多卻各自為戰,實戰效果有侷限性

其實,中國一直不缺乏優秀的青訓機構。山東魯能、根寶基地等青訓機構為中國足球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球員,當然這個優秀只限於與其他中國球員相比較。因為,這批優秀球員在中超賽場上也同樣是會將所學使成“王八拳”的,只是相對來說他們更優秀一些而已。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是因為所有青訓機構都是各自為戰。他們可參加的全國性的系統的青少年聯賽太少,更多的只是參加校內或者機構內的內部比賽。這在競技項目中是不可取的,畢竟自己和自己打很多時候是有侷限性的。這就和軍隊內部演戲和出征實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強度一個道理。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目前,中國的青訓機構可謂是數不勝數,但是大多數還是以各自為戰為主。做到相對好一些的除了一些老牌的青訓機構外廣州恆大足校和董路老師的足球小將做的都算不錯的。其中,廣州恆大足校不但在國內承辦了一系列的杯賽,還將優秀的小球員送往西班牙分校參加當地系統的青少年聯賽和杯賽。讓球員從小就能參加上高強度的實戰,這正是中國青訓所欠缺的。而董路老師的足球小將除了參加國內的一些比賽外還會與國外一些青訓豪門的梯隊進行比賽,已經有多名小球員脫穎而出。

但是,個別青訓機構的發揮仍然無法挖掘中國這個巨大的“球星”寶庫。

迎合國情,創建更底層的系統青訓體系

由於受國情和教育方向的影響,高考在眾多家長心目中的地位無疑是獨一無二的。這就使得很多有運動天賦或者足球天賦的小孩子根本沒有機會接觸足球運動,這也是為什麼14億人口挑不出11個足球天才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從最底層開始佈局青訓政策。我們可以以縣為單位設立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足球聯賽,然後每年的各組冠軍球隊可以參加市級的足球聯賽,以此類推一直到省級、和全國性盃賽。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耽誤學生的正常學習,不會和家長的利益和期望造成衝突。而且,足球運動也可以作為中考、高考的體育項目適當進行加分,某種程度上還會得到家長的支持。如果,這樣的體系能夠在全國進行建設,相信用不了2年時間就會在我國發現大批有潛力的天才球員。而且,即便大部分小球員最後沒能實現職業足球這樣的道路,但是也不耽誤繼續參加考學的出路豈不是一舉兩得。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一旦實現了這一步最底層的青訓體系搭建,那麼各俱樂部和青訓機構的球探系統的工作就更加容易了。他們挖掘有潛力的小球員的面更廣了也更有目標性了。相信,全國的青訓機構會因為這一層青訓體系的搭建而快速增長。青訓機構的繁榮不但可以讓更多的小球員接受更為職業的訓練,而且也為這些球員走上職業道路增加了砝碼。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越來越多青訓機構加入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球員,那麼那個時候就可以針對青訓機構而舉辦全國性的青訓聯賽,和現在青超聯賽相似但是規模會大出N倍。這樣一來中國勢必會成為足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這就成根本上解決了中國足球人口太少的弊端。而且,也為各級別的小球員增加了實戰的機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性循環,未來中國一定會成為足球強國甚至捧得世界盃獎盃。

總結:

當代的中國武術一直備受群眾嘲諷,被說是花拳繡腿已經是美稱了,一旦上了競技擂臺便成了“王八拳”,而中國足球又何嘗不是和當代的中國武術一樣呢?球員在訓練時總是表現的威風凜然,而一旦到了賽場上馬上變的突破不行、防守不行、射門不行。這樣的表現也一度讓世界級教練裡皮不知所以然,相信到現在他也沒有想明白中國球員為什麼在訓練場和賽場上表現的如此不同。

青訓不是找一群孩子來踢球,中國足球需要更底層的系統青訓制度

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中國足球的青訓不夠科學和完善。如今,各大俱樂部和青訓機構在青訓上下了很大的力度,甚至聘請了歐洲一些很有名的青訓教練和專家來改變中國青訓教練的教學理念。但是,青訓的理念是建立在有足夠多小球員參與足球和實戰的基礎上的。所以,當前在青訓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應該儘快建設最底層的青訓體系。

從中小學校著手結合國情,能夠在短時間內更快的更準確的挖掘出一大批優秀的小球員。這樣就可以為中國足球的青訓事業打下結實的基礎。加上合理的青訓聯賽制度的建立,能夠保證這些小球員更多的參與實戰,從小就將所學的技戰術發揮到極致。不至於待到長大成人之後,空有一身套路卻不能實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