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之滅亡,禍根在於漢武帝削藩。

西漢的滅亡,跟秦朝的滅亡大致類似,都是宗室衰弱,無法拱衛皇權,致使權臣弒君奪位。

西漢本身是在劉邦時就分封諸侯王來拱衛皇權,但是漢武帝的削藩,或者說,文帝景帝武帝三代人的削藩,把諸侯王削成了大地主,導致宗室衰弱,給了權臣可乘之機。

劉邦總結秦朝的滅亡經驗教訓,認為秦國的滅亡在於沒有分封子弟為諸侯王重兵鎮守地方,以至於地方叛亂四起,而朝廷沒有強大的宗室牽制權臣,導致權臣弒君。

劉邦的總結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劉邦為什麼實行“郡國並行制”了,單純的郡縣制,結果就跟秦朝一樣短暫,單純的分封制,又會諸侯相互攻伐,內亂四起,於是就折中,郡國並行。

西漢之滅亡,禍根在於漢武帝削藩。


所以,呂雉再厲害,因為有諸侯王,她也不敢篡位稱帝,周勃再跋扈,敢殺皇帝,最終也歸政漢文帝,

如果沒有諸侯王,呂雉跟武則天的選擇不會有區別,周勃跟霍光、王莽區別也不會很大。

諸侯王是會威脅皇權,但是沒有諸侯王,權臣同樣會威脅皇權。

西漢之滅亡,禍根在於漢武帝削藩。


劉邦分封諸侯王,確實是出現了諸侯王叛亂,隨後三代削藩成功,諸侯王成了大地主,沒有了諸侯王的制約,權臣就出現了。

因為諸侯王叛亂,漢朝皇帝把自己的親人當做最大的威脅,極力削藩,但是,由於漢武帝削藩太徹底,矯枉過正,諸侯王成了大地主,失去了拱衛皇權的能力,權臣就崛起了。

西漢之滅亡,禍根在於漢武帝削藩。


漢武帝在位54年,換了13為丞相,其中十位被殺或者被逼自殺,有的甚至滿門抄斬,是因為漢武帝喜歡殺人?並不是,只是因為丞相威脅皇權了,

漢朝制度裡,皇帝的辦公機構為“六尚”,為伺候衣食起居的,而丞相的辦公機構為“十三曹”,類似後世的“六部”,丞相不僅能管理國家大事,連皇帝的衣食起居都可以管,甚至皇帝的私人錢袋子——少府,

西漢之滅亡,禍根在於漢武帝削藩。


可以說,丞相的職權之大,無所不包無所不管,

而西漢前期,因為宗室權力大,有諸侯王的制約,丞相併不敢專權,而漢武帝削弱了宗室權力,沒有了諸侯王制約,丞相就威脅皇權了。

霍光是漢武帝去世後的第一個權臣,在殺了其他幾個輔政大臣後,霍光開始專權,用子侄控制南北軍軍權,霍光不僅可以管國家大事,皇帝的私生活,甚至當你底褲,防止小皇帝臨幸宮女

隨著皇帝的成長,跟霍光的矛盾不可調和了,於是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隨後有任意廢立皇帝劉賀,擁立漢宣帝劉詢。

霍光之後的,最大的權臣來自王氏外戚的王鳳,王莽的叔叔,隨後就是王莽了。

那漢武帝為什麼重用外戚呢?

因為沒有諸侯王的制約,丞相權力太大,於是就得削弱相權,把丞相的決策權分割出來,給高位不給實權,而提拔外戚進入中樞當大將軍,給實權不給高位,用來牽制丞相。

總的來說,漢朝的衰亡,在於漢武帝矯枉過正,過度宗室衰弱,導致相權太大,威脅皇權,最後權臣篡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