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區:下好春耕“先手棋”穩住農業“基本盤”

赫山區:下好春耕“先手棋”穩住農業“基本盤”

劉徵宣正在查看秧田情況。

紅網時刻 通訊員 肖萍 張鵬程 益陽報道

農事催人緊,節令不等人。當前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作為全國產糧大縣和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益陽市赫山區田間地頭處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大家正在搶抓農時戰春耕,確保全年播種面積109萬畝(早稻42.7萬畝)、產量10億斤以上,為實現全年糧食生產大豐收、穩住農業基本盤打牢基礎。

扛起雙季“責任田”不負春光忙育秧

“突突突”的聲音由遠及近,3月14日,劉徵宣開著三輪車駛在田間小道,他的妻子陳竹青在一旁坐著指路,隨即,夫妻倆把車停在路邊,雙雙下車查看水稻秧田情況。

劉徵宣是筆架山鄉張家塘村的一位種糧大戶,也是昔日的貧困戶,早在一週前,他就已備好5畝秧田。今年,他承包了148畝土地用來種植雙季稻,比去年的94畝還多了54畝。談及其中緣由,劉徵宣表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農戶不願種田,同時他拍拍胸脯說:“都給我!”,還原了他主動要求承包土地時的場景。

在田間作業時,劉徵宣在這頭,陳竹青在那頭,他們倆通過喊的方式,已形成了夫妻間獨有的默契,配合得力,耕作起來有條不紊。作為種糧大戶,夫妻倆每年都是選擇自己幹,沒有額外請人幫忙,對於今年新增的幾十畝種植任務,劉徵宣表示沒有問題。

為全力做好備種育秧,赫山區出臺《赫山區2020年早稻集中育秧實施方案》,以100畝以上的專業化服務組織、育插秧專業戶、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體,以國省幹道、鄉鎮公路沿線為重點開展集中育秧。依託“1+N”育供秧中心、水肥一體化無盤育秧技術開展商品化育秧,力爭全區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積達到14.5萬畝。在湖區全域推行雙季稻,山丘區提高雙季稻比重,對30畝以上種植戶全面組織發動,實現應種盡種,提高雙季稻種植率,穩定播種面積。

科學調結構 春耕致富忙

“按照現在油菜長勢,一畝油菜預計能夠收穫180-200斤油菜籽。”3月17日,岳家橋鎮萬盛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符建平看著油菜田裡的遊客,滿懷笑臉地說起了他的千畝油菜基地。

“岳家橋鎮作為山區鄉鎮,一直以來都是種植一季稻。去年,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基地進行水旱輪作試點,推廣稻油模式,種植1600畝左右油菜,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發展稻油模式1萬多畝,比每畝只種植一季水稻多收入200-300元。”符建平介紹說。“今年我們將對宜種雙季稻的稻田,堅決種上雙季稻,對不宜種植雙季稻稻田,還是繼續發展稻油種植模式。”

赫山大力推廣“稻稻油”“稻油”“稻稻肥”“稻肥”等水旱輪作模式,充分利用冬閒田多種一季油菜,並將油菜生產目標由“油用”轉向“菜用”“肥用”“花用”三結合,多渠道增加農戶收入。在對宜雙區全面發展雙季稻外,繼續調優種植結構,對只能種植一季稻的稻田,繼續大力推廣“稻油”模式,提高種糧農戶收益,並發展鄉村旅遊。在山丘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糧油作物,穩定和擴大糧食生產面積,在湖區不適宜種植雙季稻的低窪田地,發展“稻魚”“稻蝦”等特色種養模式,提高生產和種植效益。

聯絡員入戶服務 紓解春耕難題

“好的,15000個機插秧盤到了,我們馬上去取貨。”3月14日,在蘭溪鎮雙港子村,種糧大戶陳軍飛總算放了心。

“今年我承包了400畝土地,決定全部種雙季稻,預計產糧將超過7000斤。當時打算種單季稻,蘭溪鎮春耕聯絡人肖忠義上門做思想工作,講解農業補貼政策,算經濟賬,把我說動了。”陳軍飛介紹說。“後來備耕時發現機插秧盤缺口超萬盤,秧盤比較緊張,問了很多地方都沒買到。多虧他幫忙聯繫到了桃江公司,一天就買回來了,價錢還便宜。”

為實現春耕生產工作良好開局,從3月12日起,赫山區從區鄉機關事業單位選派1608名幹部力量下層,對單戶種糧面積在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進行一對一聯繫服務。同時分成六個片區,每個片區派駐一支由區農業農村局班子成員帶隊的技術指導組,將種糧大戶按規模分類,分類開展技術指導,引導種糧大戶結合當前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和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生產結構,適應市場要求。

駐戶聯絡員引導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幹活,避免人員集聚,指導農戶做好疫情防控。積極宣講疫情防控和“三農”工作新政策、新精神,發放宣傳資料3.6萬份。幫助協調解決種子、農資、技術、資金、防疫物資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檢修農機具12600臺,檢修率達9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