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句话后一句是什么呢?这两句话有什么故事吗?

云小音儿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下一句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句话出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用来形容林黛玉的情态。下面具体解答:

一、原句出处及典故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出自于《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两句描述是林黛玉初到贾府,见到贾母等人时,她留给众人的印象。原来的描述是这么写的: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话写林黛玉的面容和情态,特别是把她年幼多病,又刚刚失去母亲、离开父亲,投奔到外婆家的情状写得入木三分,让我们通过这段话了解了林黛玉的整体形象。那么这段话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典故呢?

关于比干的典故:

比干是商纣王时期的一名忠臣,他天资聪慧,聪明过人,被许多人认为他有七窍玲珑心。以至于苏妲己想害死比干,也借口自己生病,需要七巧玲珑心的救治方能好转,比干不得已将自己的心掏给苏妲己而死。

说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单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指林黛玉比比干还要聪明,富有聪慧之才。

关于西子的典故:

西子,指的是春秋末期越国美女西施。西施天生丽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中的“沉鱼”便是与她有关。据记载,西施有心口痛的病,常皱着眉头捂着胸口在邻里之间行走,这种病态被认为充满娇美,以至于有邻村的东施效仿她,却适得其反。

“病如西子胜三分”,是说林黛玉也有病,而她那种病态的美比西施更加漂亮。

但又仅仅是如此吗?不尽然。

二、暗含的意思

本人有一种观点,理解句子的意思,要放在所在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来体会。何况曹公的《红楼梦》在多处都有暗指的意思。个人认为,包括“心较比干多一窍,并入西子胜三分”这句也是,在这里一并解答:

关于“心较比干多一窍”,除了说林黛玉聪明,在为人处事、诗才天赋等方面都有诸多的过人之处外,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这个关键在“多一窍”。经过通读《红楼梦》,林黛玉是有一些小脾气,小性子的,特别是在贾宝玉面前,她往往这样,而这是她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所以“多一窍”也暗指了林黛玉的这种坏脾气。

关于“病如西子胜三分”,古代有东施效颦的故事,颦就是蹙眉、皱眉的意思,也就是说粗笨的东施学着西施皱眉,希望也能展现西施的那种病态美,却适得其反,遭到人们的轰笑。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当着众人的面,看着林黛玉病殃殃的情态,出神之际给林黛玉起了个小名:颦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黛玉的病态之娇美远远胜过了美人西施,所以说“胜三分”是有道理的。

三、写在最后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如此描述林黛玉,有夸赞林黛玉的意思,可能也在暗示林黛玉不足之处。只是作为读者,这些都只能联想,却无从准确印证。

如果这段描述放到现在,并且非要找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林黛玉是女主角之一,自然要写得赏心悦目,这样才让读者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顾南安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下一句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出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三回对林黛玉的一段描写。原文如下: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原句中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的上、下句涉及到两个人物,比干和西施。

比干是商朝末年的一代忠臣,留下千古贤人的佳话。在历史上留下了‘’七窍玲珑心‘’的故事。传说中比干有“七窍玲珑心”,也就是一颗心脏天生有七个孔,因此聪明无比(其实这是纣王想剖比干心脏,以作验证的借口)。

另外,比干在封神演义中被封为文曲星,文曲星是聪慧的化身。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时,借比干来比喻林黛玉聪明无比之意。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西施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留下了“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经典故事传说,可见林黛玉是多么漂亮。这里曹雪芹在形容林黛玉时,比楚楚西施还要娇弱美丽,也暗指林黛玉多愁善感,命运多舛。

 





草原文化站


“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句话最后一句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至于这连句话有什么故事,你且听我给你叨叨。

首先,“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两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三回: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对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的出处。那么这两句话有什么故事吗?我的回答:“当然了。”

其实,这两句话出自两个典故——前一句中的“比干”指的是商纣王的大臣。传说此人有“七窍玲珑心”,也就是一颗天生有七个洞的珍奇心脏,因此聪明无比。后一句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末期越国美女西施。西施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就是指的西施。西施有心口痛的病,常皱着眉邻里间行走,这种病态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美。因此,作者便用比“比干”还聪明,比“西子”还娇美来形容林黛玉




流浪的鹿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两句是对黛玉才貌的总结,其才是“心较比干多一窍”。这是一个典故比干是商代贵族,是商纣王的叔父,才干卓越,一生忠君爱国,敢于劝谏,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文曲星。

有一次比干又劝谏纣王,纣王就大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于是就杀了比干,观其心。古人认为心窍越多越有智慧,所以用“一窍不通”形容人愚钝,用“七窍玲珑心”形容人聪明,而曹雪芹形容林黛玉,说她比比干还多一窍,显然是赞美黛玉天资聪颖过人。

“病如西子”是又一典故,是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相传她心痛时“捧心而颦”,就是皱着眉捂着肚子的神情,吴王夫差就觉得很美,故后来常用“病西施”来形容人的病态美,也才有了“东施效颦”的成语。

黛玉天生体弱多病,又生的“眉尖若蹙”,所以曹雪芹用西施之美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且她比西施还“胜三分”,黛玉的三分胜在哪呢?从古代的审美角度来说,曹雪芹用这两句话、才比比干的心窍、美胜西施的病态,描写黛玉的才情。


鹤舞清风16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下一句是“病如西子胜三分”,出自《红楼梦》,是对林黛玉的描写。意思是林黛玉比有着七窍玲珑心的比干更加的聪明伶俐,比病中的西施更加楚楚可怜、妩媚动人。

这两句话出自两个典故:一是比干挖心的故事。二是西子捧心,东施效颦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也是商纣王的丞相,是个德高望重的忠臣。而传说中的纣王暴虐无道、残害忠良,比干实在看不下去,便多次劝谏。最后惹得商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见《史记·宋微子世家》)意思是他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真的是这样吗?于是便把他叔叔比干的心脏挖了出来。

第二个故事:相传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因为身体不太好,老是心口会痛。所以经常被人看到她捧着胸口,皱着眉头走路。有一天,她正好浣完纱回家,又皱着眉头捧着心。被东村的丑女东施看到了,觉得西施那个样子很美,便也依葫芦画瓢,学起了西施皱眉捧心的样子来。传为笑话。


画月成眉


红楼梦全书这句话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弱西子胜三分’感触最深,另外还有一首好了歌也是令人感动。了便是好,好需要了,不了便不好。若一篇文章有文眼,愿意把这句话看作是全书的点睛之笔,此一句直写黛玉死因,将黛玉与古代的国神比干联系在一起,不禁联想到比干之死是陷害,黛玉比之多一窍,又何尝不是被陷害,喜欢把红楼梦看做是中国的王子复仇记,是为自己心爱的女子复仇,贾家谋取黛玉家产,在她成年前被迫害至死,这只是隐藏在书中小小的一笔,天道轮回,善恶有报,机关算尽,苍天饶过谁,在书中整个四大家族最终衰落,繁华落尽,万艳同悲,终还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清风竹影明月新


这是出自《红楼梦》对林黛玉的描写,句子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两句话,上一句写到比干,据说比干有七窍玲珑心,聪明无比,为当时贤人,这里写黛玉比比干心多一窍,写出了黛玉聪明,颖悟,同时多疑的特点。下一句写到西施,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她有心疼之病,故而捧心,却比平时更美,甚者有丑女邻居为了美效仿她,留下了“东施效颦”的典故。这里和西施比更病三分,写出了黛玉美比西施,同时多病缠身的特点。





无心随墨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句出自《红楼梦》,它是描林黛玉的一句话,传说比干有七窍玲珑之心,聪明无比,上句赞美了林黛玉聪明灵巧。西子是指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有沉鱼落雁之貌,但是西子有心口痛的病,所以在人们看来更有病态的美,林黛玉也是多愁多病的身,所以下句赞美林黛玉美貌比西施还胜三分。



三字姑娘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一句话,传说比干拥有的一颗有七个洞的心脏,相传可以与世界万物交流,能使双目破除一切幻术,重伤者食用心脏可有治愈之效,上句赞美了林黛玉聪明灵巧;西子是指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有沉鱼落雁之貌,但是西子有心口痛的病,经常捂着心口走路,在人们看来更有病态的美,林黛玉也是多病的身,下句赞美林黛玉比西施还要美上三分。



辰然诗话


后面一句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诗句是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的诗。传说比干有七窍玲珑心,所以非常聪明的。一般说这个人有七窍玲珑心是这个人聪慧有很高的悟性。在这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赞美林黛玉非常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