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对出绝妙下联,姑娘又羞又气

对联,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至今仍受民间喜爱。对联,考其源头,自然是离不开诗词,但是它又不需要那么多讲究,故而略通文墨之人,都能一展自己的文采。民间就有很多对联的趣事,以此也能看出,对联不仅斗智展示才学,还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惊喜。

才女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对出绝妙下联,姑娘又羞又气


就说说大诗人李白吧,他的文学成就,没人敢反驳。不过在他成名前,他还斗不过一个小丫头。一次由于李白跳进池塘泡澡,结果弄混水,人家小丫头没法取水就骂他,两人斗了一回嘴,李白并没占到上风。到了下午,他看见小丫头摘自家的桑葚,于是很不客气:“南院北邻近居,偷摘人家桑葚子,该是不该?”人家小丫头直接怼“东游西逛瞎混,不读古今圣贤书,羞也不羞?”。从此以后,李白开始奋发读书。

事实上,对联出现的时间并不早。如是在唐朝就盛行,那么唐、宋两代,会出现大量的经典绝对。李白的故事,不过是用来鼓励学子好好读书。不过到了明清两代,对联真正在民间流行开。而这时,对联较量的不仅是才学,有时倒成了一种“挖苦”对方的好手段。曾国藩和左宗棠,虽是湖南同乡,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很是别扭。有人就总结过,他们之间的“友谊”可以用三幅对联做总结。

才女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对出绝妙下联,姑娘又羞又气


其中有一幅就相当经典,暗合对方的名字,还将对方好好讽刺一番。那时曾国藩的湘军刚投入使用,老吃败仗,左宗棠就笑话他:“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曾国藩也不是软柿子,自然回应:“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那时左宗棠还是幕僚,曾国藩就笑话他,只会躲在后面喷人。两位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虽然行武,但是文学功底都不赖。

可见在当时,民间似乎俨然有种风尚,喜欢用对子的形式,发表自己对人或者事情的看法。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就喜欢作对子,这个时期应是对联发展的巅峰时刻。

才女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对出绝妙下联,姑娘又羞又气


古时学子比现在辛苦,十年甚至更多年寒窗,就是为了一举登科。有位王姓的读书人,书读的很好,就是家里很穷,平时便是靠着替人家写写对联什么的,维持生计。不过再穷也得考试啊,他来到京城后,投宿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位闺女,一看他就是典型的穷书生,很是瞧不起。这也罢了,这位姑娘也受过教育,天赋也不差,就仗着自己有几分聪慧,特意挑了个时间挖苦这位读书人。

一次王才子正在吃饭,她开口就说:“一人一碗一口锅”。言下之意,就是说他穷啊。人家秀才继续吃着自己的饭,一点也不恼怒,直接回了一句:“单被单床单身人”。啥意思?不过这位姑娘一听,又羞又气。

才女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对出绝妙下联,姑娘又羞又气


这上下联放在一起,可就意味深长了。姑娘本想嘲笑秀才,结果被秀才还击的哑口无言。原来秀才说中她的心思,她认为自己条件不错,就一直待嫁闺中,想找个如意郎君,只是一直未能如愿,如今被人点破,哪有不生气的,但是又没法发作。不过自此,她对这位王才子就另眼相看。两人在这次对对子中,还情愫暗生,后来王秀才果然高中榜眼,二人也结为秦晋之好。

对联为何后来广受大家喜爱,在于其的意境,简单的字句中,便可以咂摸出生活的各种味道,就如这个小故事,乐观的人,只会读到其中的甜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