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傑出女性都有哪些?

用戶6814193753414


一、嫘祖:人文母祖

中國歷史上傑出女性,作為黃帝的元妃,她是炎黃子孫們可以溯源致意的第一位女性。

二、班昭:後宮之師

中國歷史上傑出女性。班昭生於史學世家,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

三、婦好:第一女將

她的名字並不比商朝另一個女人更為我們所知。但是她是我國曆史上,真正的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

四、謝道韞:詠絮才女

這位才女並無多少名章傳世,但卻因其“神清散朗,有林下之風”的氣質文才,得以被世人銘

五、花木蘭:替父從軍

中國歷史上傑出女性。她是中國人最為熟悉的女性之一。

六、長孫皇后:貞觀之魂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七、卓文君

漢代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有才氣,有文名,精通音律,她的《白頭吟》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句子至今為人傳唱。

八、王昭君:和親胡漢

王昭君之所以被列席四大美人,與其特殊的歷史地位是分不開的。

九、文成公主:吐蕃之福

這位集真、善、美於一生的唐朝公主,在遠嫁吐蕃之後,為藏族人民帶了了翻天覆地的影響。

十、李清照:亂世美神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十一、梁紅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自幼隨父兄習武。在平定方臘的慶功宴上她結識韓世忠,成為韓世忠的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世忠的正妻。 她跟隨夫君在平叛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更是在黃天蕩之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把來犯的金軍阻擋在長江南岸48天。後來獨自領兵,多次擊敗金軍,戰死在抗金前線,與韓世忠合葬於蘇州靈巖山

十二、黃道婆

松江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黃道婆出身貧苦,少年流落崖州,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 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上海至今還傳頌著:“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隻筒子兩匹布”的民謠。

十三、蔡文姬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十四、蘇惠

前秦才女蘇惠,若蘭容貌秀麗,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 若蘭知識廣博,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耀,十六歲時隨父進香法門寺,巧遇彎弓射鳥的翩翩少年竇滔,兩人一見鍾情,不久結為連理

十五、善屬文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制織錦《璇璣圖》。

十六、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只是卸下一身的哀愁,換上粗布道衣,心情平和的接受老去的事實,按享高壽,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友人

十七、朱淑真

約1135~約1180年,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詩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 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 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餘篇

十八、魚玄機

魚玄機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約十歲,與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相識,並吟詩作對。她出家後,對李億卻還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 魚玄機孤零一身,她無可奈何地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絕望的心聲。據記載,後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尹溫璋判殺。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贈鄰女

十九、周瑩

清末首富,生於陝西省三原縣,年少時嫁給吳家少爺吳聘,後來吳家衰敗,周瑩歷經千辛萬苦,建立起陝西吳氏的商業帝國。是當時唯一一位可以把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女商人。 她任用賢能,多謀善斷,誠實守信,很快打響吳家的招牌,商鋪隨之遍及全國。國家危難之際,她多次慷慨解囊,支援國家,共赴國難,在地方上興修水利,辦教育,贏得了巨大的人氣。關中受災,她更是多次開倉放糧,扶危濟困她的善舉載入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