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服務隊幫農戶“雲端”賣出400多萬斤地瓜

魯網3月18日訊受疫情影響,田裡的地瓜賣不動,怎麼辦?省派駐莒南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莒南縣洙邊鎮副鎮長(掛職)劉廣銀幫農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在天貓電商和頭條助農平臺上銷售。

莒南縣洙邊鎮由於土質松沃,灌溉便利,一直是優良的地瓜產區,每年有近2000萬斤的地瓜產量,盛產的“西瓜紅”“紫羅蘭”、“小花葉”、“煙薯25號”等優質紫薯、蜜薯品種廣受市場歡迎,作為一項主要產業,地瓜成為洙邊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但今年,由於去冬比往年天暖,地瓜儲存困難,再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幾百萬斤的地瓜滯銷,面臨著爛在地窖的風險。

服務隊隊長秦維強說,要想方設法幫助農戶渡過難關。在實地考察了幾家合作社之後,劉廣銀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讓農戶的地瓜爛在地窖裡!”他迅速組織收集各村滯銷農產品信息,認真統計品種、儲量、有無銷售渠道,計劃通過電商、新媒體,“雲”上賣地瓜。

乡村振兴服务队帮农户“云端”卖出400多万斤地瓜

該鎮岫務村在外創業的青年電商楊偉濤,在天貓店銷售農產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劉廣銀聯繫上了他,邀請其回鄉幫助鄉親們解決地瓜銷路問題。3月1日,楊偉濤帶著訂單回鄉了,當天就發貨10萬斤。

在看到有關互聯網平臺發起的“戰疫助農”活動後,鄉村振興服務隊在助農板塊迅速發佈了地瓜滯銷信息。字節跳動扶貧項目將這條助農信息通過官方賬號進行了發佈,短短1個小時就達到上萬的閱讀量。

很快,一個個的訂單與電話打了過來,劉廣銀的電話從早接到晚,“您需要什麼品種,要多大的量?”“你家的地瓜是煙薯吧?客戶要2000斤”……在商家與農戶之間架起了一座銷售橋。

看著窖裡儲的地瓜一天比一天少,胡家嶺村的地瓜大戶胡順花臉上逐漸有了笑容,“這幾天有20幾個客商聯繫我,大約賣出了19萬斤地瓜,真是非常感謝你!”她對劉廣銀說。

據初步統計,洙邊鎮通過電商及互聯網助農平臺,賣出的地瓜已達到400多萬斤,而且銷量還在持續增長。

在鄉村服務隊看來,疫情使生鮮電商的價值更為凸顯,同時也使農民加速“擁抱”電商。近日,他們幫扶的茶溪川田園綜合體重點項目“茶溪川科創服務中心”已破土動工,將建設包括電商平臺和物聯網追溯系統在內的一系列農業科技支撐項目,進一步暢通莒南農產品銷售渠道,助推農業高質量品牌。(通訊員 劉雁 孫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