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用手機來“哄”孩子,智能手機代替孩子玩具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

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在1000名0-5歲的幼兒中,智能手機的使用率高到80.4%,其中,三歲就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的孩子佔了32.5%。


【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而在這些孩子的父母中,給孩子玩智能手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讓孩子老實一會兒”。 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讓原本吵吵鬧鬧、跑跑跳跳的孩子變的安安靜靜。

不用去哄孩子,也能得到短暫的休息,對於父母來說,把孩子交給「智能手機」照顧的確是個比較輕鬆的方式。


【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雖然,智能手機作為孩子的“鎮定劑”很奏效, 不過長期之下,小孩的視力、脖頸和心理問題都不可小覷,如果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予以糾正,長大可能就很難改了。

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娃神器”,孩子過早使用手機危害大:

1. 影響視力

對於孩子來說,手機好玩又有趣,也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體會到很多樂趣。

但是由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 智能手機歡樂的聲音、有趣的觸屏、多彩動畫片和遊戲都能牢牢的把孩子吸引住,從而導致孩子迷上智能手機。

復旦大學金錫鵬教授指出,手機微波對人體傷害最大的部位就是眼睛。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孩子每天持續用智能手機1~2個小時以上,三個月後視力就可以從1.0下降到0.5左右。


【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2. 妨礙大腦發育

兒童顱骨厚度低於成人,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

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發焦慮、不安、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3. 造成心理問題

使用智能手機會讓孩子對一種物品或行為產生散漫的執著,這種症狀持續時間過長,會造成兒童、青少年對社會不適應,社交能力變差,同時也會導致注意力缺陷、多動性障礙、品行障礙、性格障礙等。

5歲以下的幼童如果長期使用手機,發脾氣的頻率會是同年齡的2倍同時,出現強迫症、抑鬱症、社交恐懼症的機率也會更高。


【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孩子愛玩手機該怎麼辦?

1. 逐漸減少次數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就會在發現孩子使用手機時,立即搶走,從而導致孩子不滿,產生反抗的情緒,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因此,對於使用智能手機頻率比較高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引導孩子逐漸減少使用次數和使用時間,緩解孩子反抗和排除父母的心理。

家長要注意,在孩子2歲前,智能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不要讓孩子直接接觸;孩子滿3歲以後,可以適當使用智能手機,一次10分鐘,每日最多3次。


【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2. 不把手機當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動不動就拿電子產品當獎勵,以“你做好了什麼,就可以讓你多玩多長時間的手機”、“你不哭,媽媽就會給你看動畫片”等,作為對孩子某種要求的交換條件。

經常這樣,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機作為最大的訴求,而習慣一旦養成則難以改正,所以堅決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

3. 轉移注意力

為了避免孩子使用手機上癮,家長要對孩子使用手機的內容與時間有所限制,避免孩子連續觀看視頻或反覆玩一個遊戲。

當孩子獨自一人使用手機時, 父母可以提問孩子看的什麼視頻或玩的什麼遊戲,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跟孩子聊天,從而提高與孩子的互動性,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家長要多帶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多交朋友、參與戶外活動等,擴展孩子的視野和興趣,讓孩子的時間和注意力都慢慢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來。


【反思】你還用手機哄孩子嗎?這些危害驚呆你!


4. 家長以身作則

每當父母在玩電子產品時,孩子也想玩的意願往往會更加強烈。因此,想讓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每天下班回家後,爸爸媽媽們請將手機放在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戲和玩耍,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家長們,請不要圖省事,就用手機來安撫、打發孩子。

為了孩子的健康,請不要用手機來哄孩子,願更多的父母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光,共同體驗成長的奇妙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