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中國家長貌似都有一個通病,喜歡讓自己家的孩子給遇見的所有長輩和朋友別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表演個背詩唱歌等節目。遇到外向活潑願意表演的孩子還好,大家皆大歡喜,但是如果你們家的孩子比較內向呢?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有可能會逼迫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說話、打招呼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我們鄰居家的小男孩樂樂就是一個內向沉穩的孩子。剛開始在小區裡碰見他的時候,他也會簡單地和你打個招呼,雖然並不會多說什麼。但是他的奶奶經常會說,他不禮貌也不知道問好,只是叫一聲阿姨。我能夠明顯地看出來,當他的奶奶訓他的時候,他臉上的不情願和牴觸。

後來有一天我又在小區裡碰到了樂樂,樂樂遠遠地看到我就躲開了,臉上帶著不願意碰到他人打招呼麻煩的表情。我想樂樂從原來一個雖然稍顯內向,但是懂禮貌的孩子變成現在這樣牴觸和他人交流的樣子,家長的逼迫應該“功不可沒”吧。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但是實際上內向的孩子並不代表著他的智商和情商有問題,只是他的性格偏向於沉穩安靜。如果家裡有一個特別鬧騰的混世大魔王一樣的孩子,家長也並不一定會喜歡。所以說家長們不要再逼迫那些不愛說話的孩子說話了,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一、強迫孩子說話有哪些危害?

  • 孩子越來越不會說話

孩子如果只是單純的因為內向而不愛說話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並沒有問題,如果家長過分地強迫孩子和他人溝通交流、多說話,可能反而會導致孩子對說話這件事情產生牴觸心理。當孩子一旦產生牴觸心理時,孩子在說話時會產生緊張情緒,不知道該如何正常地表達自己。

長此以往,嚴重的孩子會有口吃、語言障礙的情況。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 孩子封閉內心

如果家長逼迫的是語言能力已經趨於完善的,稍微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時,孩子的語言能力不會受影響,但是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逼迫而不願意向家長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用沉默來反抗家長過分的逼迫,封閉自己的內心,拒絕家長的關愛,拒絕和家長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互動。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 影響親子關係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語言是溝通的橋樑,溝通是相互理解的渠道。”

家長過分地逼迫孩子說話非常影響孩子與父母之間正常的溝通交流,而當家長和孩子不能夠真正地表達雙方的感情時,就會產生隔閡,互相之間不理解,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向並不是錯,家長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讓孩子變得外向活潑,而不是一味地強迫孩子多說話。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二、家裡有一個不愛說話的寶寶,可以這樣做

1、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

我們經常會看到在孩子說話時還沒有說完,家長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斷孩子,指責孩子。對內向的孩子來說,表達的機會更加的少。家長還不懂得珍惜,耐心地引導孩子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反而橫加指責,豈不是讓寶寶更加沒有表達的慾望了。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2、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年齡還小,還有許多不明白的事情,說錯話實在正常不過了。家長在孩子說錯做錯的時候不要隨便地指責孩子。應該採用委婉迂迴的方式跟孩子講道理,如果家長簡單粗暴地指出孩子話中的錯誤,孩子會越來越自卑,更加羞於表達自己。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孩子的成功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會有表現優秀的方面,會有表現相對不好的地方,家長要勇於接受孩子的每一點,不斷地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努力。不要強迫孩子說話,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偏向於內向的孩子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楠哥推薦2本培養孩子性格與社交的繪本——《陪你長大》與《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陪你長大》分為健康、社交、藝術、語言等5個主題,每個主題有6冊,其中社交這一主題又分為《你好》、《幫忙》、《謝謝,謝謝》,主要培養孩子社交的能力,讓孩子學會主動打招呼、擁有好人緣。《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針對孩子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別再強迫孩子“打招呼”了,這3大“危害”,家長們要儘早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