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L60


这个说法其实不对,事实上,赵构与秦桧最开始想杀的人不是岳飞而是韩世忠!

被高估了的所谓“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南宋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之后,赵构秦桧立马撤销了三大宣抚司,三大将张俊、韩世忠、岳飞都入朝为官,张俊和韩世忠同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史称“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命三省、枢密院官复分班奏事。乙未,张俊请以所部兵隶御前。罢三宣抚司,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各屯驻旧所!

我个人认为,赵构此次的行为简直是侮辱了“杯酒释兵权”这五个大字。想当年,太祖皇帝赵匡胤之所以选择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被罢去兵权的大将们都是后周时代的老将,这些人能力不见得多强,但是辈分却极高,个别人在军中的资历比赵匡胤都老。这哪儿成啊?所以,赵匡胤才把这些“老人儿们”的兵权给罢去!可是您别忘了,赵匡胤是把一众老将的兵权夺了,可他自己就是无敌战将啊!自己带兵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更何况他还已经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新生代将领”,比如灭南唐的曹彬、灭南汉的潘美等等,这些人相较于那些老将军们战斗力跟高也更加忠诚!

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确实是高招,而赵构罢三大将的兵权绝对是臭棋一招,赵构自己会领兵打仗吗?除了这仨人他还能用谁?他身边儿就一个杨沂中还算个能打的,可是杨沂中是赵构的大保镖,赵构也不舍得放他走啊!所以我说,赵构此举配不上“杯酒释兵权”这五个大字,他完全就是在毁灭大宋的军中之魂,舍大家为小家,只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而已!殊为可耻,殊为可恨!

赵构第一个想杀的统兵大将并不是岳飞

赵构罢去三大将兵权不算,还要杀人立威,以确保从肉体上消灭那些敢于反对他的人!至于杀谁呢?赵构也是苦思冥想了良久,其实他最开始想杀的并不是岳飞,这个人您可能想不到,赵构最开始想杀的其实是大将张俊。可能很多人会奇怪,这张俊跟赵构秦桧的关系都很好啊,他还帮着陷害岳飞来着了,张俊算是赵构的心腹了,赵构怎么会第一时间想到杀他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张俊此人是个贪财如命的墙头草,谁给得了他荣华富贵他就向谁效忠,这种人但凡是个明白人都不会真正的相信他!赵构岂止是明白人啊,他的心机深不可测,帝王心术更是炉火纯青,他看得很明白,一旦国家有难,朝廷还是得靠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至于张俊嘛,如果金军答应给他更好的条件,他也不是没有可能倒向金军!

张俊得知皇帝的大刀竟然朝自己砍过来了,大惊失色,这都那跟哪儿啊?我万贯家财还没花呢,坚决不能做“人死了,钱没花了”的那个人!张俊立刻表示百分百向皇帝效忠,不是上交兵权吗?张俊立刻上交,然后张俊第一个前去枢密院上班,安安心心的做有职无权的枢密使大人!总之一句话,皇上您千万别杀我,您想杀谁?我张俊来替您杀;您想整谁?我张俊来替您整!

 俊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言无不从。桧以俊助和议,德之,故尽罢诸将,以兵权付俊。

不仅如此,张俊还让秦桧帮自己说好话,赵构仔细想想觉得也是这样,军中得有个有资历、有实力的自己人。既然,张俊已经答应自己肯在军中搞内讧,那就放过他,不仅如此还把三大将的兵权都交给张俊,张俊因此逃过一劫!张大将军也是着实的无耻之尤,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亲手摧毁自己赖以起家的军中资本,这人不过是寄生在大时代下的蝼蚁罢了!

赵构在韩世忠与岳飞之间选择把屠刀挥向谁呢?

既然张俊杀不得,那么赵构该杀岳飞了吧?依然不是,赵构第二次挥起屠刀指向了韩世忠。为什么会是韩世忠呢?赵构的想法其实是深思熟虑的,他想着假如能迫使岳飞向自己低头,让岳飞接受和议兵权上交,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大富翁,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啊!这样既能达成和议,同时也能防止金国败盟之后自己无将可用,真到了那时候再让岳飞出山就行了嘛!

赵构想得很美好,可惜他不了解岳飞啊!

有鉴于此,如果在岳飞和韩世忠二人之间杀一个人的话,赵构绝对是选择杀韩世忠啊!这个人太不听话了,南宋初年的将领们除了岳飞以外大都桀骜不驯,比如刘光世这厮,别看仗打得不怎么样,脾气可大了去了,谁都不服谁都不鸟,连赵构的圣旨都当耳旁风!韩世忠比刘光世当然是好的多了,但是也同样的飞扬跋扈。当然,南宋政权稳定了之后,这些人的脾气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不听话的问题依旧让赵构很头疼!

金使萧哲之来,以诏谕为名,世忠闻之,凡四上疏言:"不可许,愿举兵决战,兵势最重处,臣请当之。"不许。既而伏兵洪泽镇,将杀金使,不克。

韩世忠跟岳飞一样坚决反对议和,可不同的是,岳飞反对议和的主要行动都是上折子,韩世忠不一样,他直接就动了手,韩世忠不止一次的下令截杀金国使团,虽然人没杀成,但给赵构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况且,韩世忠的本事其实更多的在于冲锋陷阵,他武力值逆天,基本上每次都是以少打多,这都成了韩世忠的风格了。相比而言,岳飞虽然也是武力高强但他更擅长大规模指挥作战,这两者是不同的,假如对付金国人的话,那么显然岳飞更合适,韩世忠次之!因此,赵构第二次挥起屠刀砍向了韩世忠。

首先,赵构决定先瓦解韩世忠的军队,于是赵构派遣岳飞和早已俯首帖耳的张俊去楚州,名为巡视实为搜罗证据诬陷韩世忠!张俊为主,岳飞为副,皇上下令,岳飞只能无奈上路。不料张俊下手特别黑,一上来就要把韩世忠的背嵬军(韩世忠的精锐亲军,背嵬军并不是岳飞独有的)拆解瓜分,这是要毁了韩世忠的根基啊!不仅如此,秦桧张俊二人还秘密逮捕了韩世忠的部下胡仿,威逼利诱让他诬告韩世忠的心腹大将耿著谋反,准备一举致韩世忠于死地。岳飞十分忧虑,他心里明白,南宋能打的就那么几个人,如果杀了韩世忠,犹如自毁长城啊,于是岳飞私下派心腹把来龙去脉告诉了韩世忠,让他火速设法自保!

蒙在鼓里的韩世忠大惊失色,赶紧与妻子思忖良方救自己的命!自从兵权被剥夺之后,韩世忠变了,他不再妄议朝政了,也不谈军事了,从前的老部下出差来看他,他也避而不见,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让赵构对他放下戒心,毕竟兵权已经被剥夺了,自己也成了人家粘板上的肉!想当年被韩世忠鄙视的文化书籍现在也成了韩世忠的最爱,曾经的大老粗现在填诗作词像模像样的!比如韩世忠的一首《南乡子.人有几何般》写的就十分有水平!

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

年迈已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世忠连疏乞解枢密柄,继上表乞骸。十月,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节钺如故。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

这就是韩世忠与岳飞的最大区别,韩世忠世故圆滑,而岳飞刚直不阿!

得知皇帝要对自己动手,韩世忠决定入宫服软,韩世忠跪在赵构面前嚎啕大哭,举着自己的残缺的手指头向赵构哭诉有人在陷害自己,赵构看到韩世忠的手指头不免想起了许多往事,想当年苗刘兵变,要不是韩世忠拼死力战,赵构早就被苗刘叛军给挤兑死了,韩世忠的手指头也是因为中了毒箭才残缺不全的!更何况,他这次确实明白了,韩世忠肯服软,以后赵构让他做什么他就得认命,因此赵构决定饶恕了韩世忠,至于被诬告的大将耿著却在劫难逃,耿著被发配充军,韩世忠从此更加谨小慎微,只有岳飞死后,才忍无可忍去质问了秦桧一句而已!可惜了,当年奋武耀威的大将军韩世忠从那一刻也就死了。

性格决定命运,岳飞死的伟大

张俊效了忠,韩世忠服了软,只有岳飞如鹤立鸡群一般卓尔不群,他是绝对不会向赵构低头服软的,如果他也像韩世忠那样服了软,那么岳飞也有可能逃过一劫,但是如果他这样做了,他还是岳飞吗?还会受万世敬仰吗?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中的悲剧!

赵构、秦桧、张俊把所有的仇恨全都嫁接到了岳飞的头上,岳飞可谓是在劫难逃!他骂过秦桧、他得罪过张俊,同时他的存在让赵构始终难以放心,因为他的高尚品格、远大志向、朴素生活等让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赵构、秦桧们浑身不自在。然后,岳飞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老师历史课


不是不敢动,而是不能动也动不了。没有宋高宗的默许,秦桧谁也动不了。

岳飞之死,并非秦桧一手造成,再说他也没有这个本事。宋高宗在“莫须有”案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岳飞同时触碰了秦桧与宋高宗两人的根本利益。

岳飞是对金主战派的代表之一,而秦桧则是主张议和的主要代表。对于岳飞一开始的主战提议,宋高宗是支持的,但这一提关系到秦桧等人的权势能否长久。

如果支持主战,则秦桧日后相位不保,甚至还会丢掉性命。但遗憾的是,宋高宗的支持并没有持续太久,岳飞在主战的同时,提出了要将“二圣”迎接回朝。

这一提议,直接触碰到了宋高宗的皇权,这是历朝历代都很忌讳的事情。在这种特定的情形下,秦桧与宋高宗一拍即合,两人有了共同的一个敌人——岳飞。

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在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起被杀害。岳飞的死,与他极低的政治敏锐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同为主战派的韩世忠,其政治嗅觉要比岳飞高多了。韩世忠在主战的同时,还屡次上书宋高宗,大骂秦桧的投降策略。对秦桧来说,韩世忠要比岳飞可恨。

韩世忠也曾阻止过秦桧的议和进程,秦桧最想除掉的人就是韩世忠。在岳飞等人被害的前一年,秦桧曾唆使他人诬告韩世忠,最终在岳飞的帮助下化险为夷。

在宋高宗和秦桧的打压下,主战的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将领被调离军中。三人均到枢密院任职,韩世忠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几个月后,岳飞被害。

同样是秦桧眼中刺的韩世忠,为何能避免重蹈岳飞的覆辙?原因有三点。

其一,韩世忠及夫人玉对宋高宗有救命之恩。

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让位给儿子。最终韩世忠及梁红玉平定了叛乱,解救了宋高宗,韩世忠也成为高宗心腹。

宋高宗日后多次提起韩世忠的护驾之功,这是韩世忠的一个“免死金牌”。

其二,韩世忠没有碰触到宋高宗的核心利益。

韩世忠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他知道作为臣子,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韩世忠在主战的同时,虽然也曾抨击过秦桧的投降策略,但他从来不涉及皇权。

因此,高宗对他很放心,平叛后韩世忠被封为左军都统制。而岳飞则不同,他不仅要迎回二圣,还参与了立储之争,他在得罪秦桧的同时,触动了高宗皇权。

其三,韩世忠看清形势作出急流勇退的决定。

在岳飞被害后,抗金形势急转直下,韩世忠在秦桧一党的攻击下,早已心灰意冷。于是向高宗请求辞去枢密使,告老还乡。高宗允许后,韩世忠以公爵致仕。

韩世忠晚年,完全不问朝政及军中之事,时常闭门谢客,从来不见昔日的部下。高宗对韩世忠的表现甚是欣慰,层多次邀其到宫中饮宴,秦桧一党只能作罢。

秦桧之所以会害岳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金兀术提出要想议和,前提就是杀掉岳飞。再加上岳飞不识时务的举动,使得宋高宗产生杀意。

而对于韩世忠,秦桧也曾动过,但由于高宗没有发话,最终作罢。韩世忠本人也恪守臣子本分,未做僭越之事,再加上他放弃兵权急流勇退,才得以保全性命。


野史也是史


这个提问首先就有不成立。秦桧并不是没有动过韩世忠,事实上,秦桧是很不喜欢韩世忠的,最开始的时候,秦桧想联合岳飞去搞韩世忠,只不过像岳飞这种正直,一心报国的英雄豪杰,怎么可能会答应秦桧,于是岳飞果断拒绝了,并且把秦桧想搞韩世忠的消息提前告诉了韩世忠。韩世忠找皇帝求情,才最终躲过一劫。



根据史书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国签约议和。这个时候,韩世忠和张俊的官职是枢密使,岳飞的官职是枢密副使。这三位大将手中都有兵权。这三个人中,张俊首先揣摩出赵构皇帝不想打仗,只想守住自己的半壁江山做个便宜皇帝的心理,自己首先像皇帝表示交出兵权,然后从一开始的主战派倒像秦桧的主和一派,买通了韩世忠手下的将领,开始在赵构面前陷害韩世忠。但是岳飞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韩世忠,韩世忠也抓紧时间去找皇帝求情,皇帝也念在韩世忠营救过自己的情分上没有杀韩世忠。秦桧这才作罢,把要陷害的对象转向了岳飞。



然后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绍兴十一年秋天岳飞被免职,呆在家养老,但是还是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在杭州的风波亭。

但是其实,我认为,想要杀掉韩世和忠岳飞这些武将的人,其实是赵构皇帝,其一,杀了岳飞金人才答应议和,其二,岳飞老是说要迎会“背狩”的二帝,不符合赵构的利益。秦桧说到底,不过是摸清楚了皇帝到底想干什么,顺应了皇帝的意思,在皇帝的默许,甚至是支持下,杀了岳飞。岳飞的死,真正要怪的是皇帝。



有传言,南宋建炎三年,金军突袭扬州,南宋高宗赵构受到了极度的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南宋的首都也从应天府(南京)迁到了临安(杭州),赵构终其一生只想在南方过自己安逸的小日子,并不想夺回长江以南的地区。于是,他向金国签下了很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国陈臣,每年向金国缴纳岁币和贡品,为了向金人表达自己的诚意,也因为怕这些武将“功高震主”,先解除了岳飞,张俊,韩世忠的兵权,又一个一个把他们罢官,默许,甚至可以说是“授意”秦桧杀害了岳飞。


庭州行者


标题立题错误。1)韩世忠是抗金名将,岳飞是吹出来的抗金名将,岳飞抗金故事多是其贪官污吏的孙子岳珂杜撰,把其他抗金名将如刘锜、杨沂中、王彦、牛皋等人的战绩和抗金战略思想移嫁到岳飞身上,实属无耻下作!2)秦桧没有陷害岳飞。收4大将兵权是朝廷的政策,岳飞抗旨对太祖不敬,涉嫌谋反,其罪当诛。这叫自作孽不可活,没有人陷害这么个二品官员。况且秦桧和岳飞的交集也并不多。3)秦桧执行的是朝廷收大将兵权的国策,没有什么敢不敢動韩世忠的说法。立题很猥琐,提问者不学无术,内心很卑鄙!


paradise118


关于岳飞为什么被杀,请看本人的头条拙作《岳飞之死,其实是制度之殇》。

该文的核心观点是:宋代自赵匡胤立国以来,便确立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治国理念,整个北宋,军人地位极低。朝堂上警惕军人的,不仅是皇帝,还有整个文官集团。而且,文官集团甚至比皇帝更不希望看到军人势力崛起。然而到了南宋,国家岌岌可危,不得不依赖军人,岳飞以及他的岳家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开始,岳飞只有一万多人,后来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扩大到十多万人,前线州县军政及财政大权也在岳飞的掌控之中,还有很多文人投靠岳家军。说句实话,当时的岳飞,确实有成为军阀的实力。更可怕的是,岳飞本人也飘飘然,不时对朝政发表“谬论”,还上书请皇帝立太子(赵构没有生育能力),他手下的文人也经常议论时政,抨击朝局。岳飞的种种行为,让文官集团所不容。所以,秦桧才敢有恃无恐的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掉,因为皇帝和文官集团的绝大多数人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韩世忠呢?他的实力没岳飞强,为人又比岳飞低调,所以没有动他,但这并不代表不敢动他。岳飞被杀不久后,朝廷就削了韩世忠的兵权,他的部曲改由枢密院直接指挥。


孤舟钓江雪


首先,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秦桧并不是不敢动韩世忠,而是韩世忠躲过了那一劫。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陷害,而韩世忠躲过了,岳飞却躲不过呢?

(南宋中兴四将,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

一、国家政策

终宋一朝,重文轻武,甚至达到了抑武的地步。

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武将,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天下建立了宋朝。

立国后,将一切大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就是其中著名的典故。以文立国,以文治国。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对于军队将帅,常年“轮戍”,“军无常帅,帅无常军”,将军今年带这个部队,明年可能就带那个部队去了。

而宋代的皇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很好的遵循了太祖制定下来的规矩。

二、当时环境

绍兴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金国攻宋乏力,见暂时无法灭掉南宋,便准备和南宋议和。南宋朝廷就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武将。无论是真正能打的韩世忠和岳飞,还是名不太副实的张俊。而韩世忠的部队和岳家军几乎都只听命于这两个主帅,进一步犯了朝廷大忌。

这三人当时就被调离部队,来到了都城临安,在枢密院任职,表面为升官,实则剥夺军权,控制在皇帝眼前。

三、处事原则

这三个人里,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的张俊首先看出了皇帝的真实目的,于是不仅交出了所有的兵权,并向皇帝表示自己愿意配合,帮助谋害其他两位将领。

于是,被害目标转向了韩世忠。张俊还跑到岳飞那儿,挑唆岳飞和他一起陷害韩世忠,并瓜分他的部队,遭到岳飞义正言辞的拒绝。张俊本是岳飞的老上司,一开始很看重岳飞,并不断提拔他,但是张俊本人心胸狭隘,在之前岳飞本就得罪过张俊,这次被拒绝之后,张俊自当是更加怀恨在心。

得到消息后,岳飞立马通知了韩世忠,大致意思就是“皇帝要对你下手了”,韩世忠知悉后,就世故多了,他面见皇帝交出所有权利求免死,并且在西湖边的宅子里整天和一群儒生混在一起,绝口不谈军事,拒绝任何老部下的拜谒。皇帝见如此情形,又念及当年“苗刘兵变”,韩世忠的关键救驾,就放了韩世忠一马。

而岳飞,还在为皇帝12道金牌召他回来,丧失大好形势而窝火。

四、岳飞失去“人和”

01 皇帝想杀岳飞

皇帝想杀岳飞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宋朝统治者惧怕武将专权,还因为皇帝知道岳飞的能力,而岳飞成天嚷嚷着要“恢复中原,迎回二圣”

02 秦桧要杀岳飞

秦桧是主和派的核心人物,他当时已经是南宋的丞相,位极人臣,他想保持住这半壁江山,保住他的地位,就只有继续发挥他的才能,而他的才能便是在议和的谈判桌上。

那岳飞的才能就是在战场上,如果北伐成功,那光环都将彰显在岳飞那里。我们经常说秦桧吾国吾民。但在秦桧看来,岳飞的北伐同样是“误国误民”,这就是一个针尖对麦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问题。

03 张俊要杀岳飞

前面提到过张俊心胸狭隘,和岳飞有矛盾在先,这次为了保命,还为了能表现一把,积极的公报私仇。

04 金国人要杀岳飞

南宋国内包括皇帝在内的主和派占据上风,要议和,金国人其实也想议和,就趁机提要求,表示议和可以,但前提条件就是将铁杆抗金的岳飞先杀掉!

结语

在当时南宋国内整体环境都对主战派不利,甚至皇帝已经动了杀心的情况下,韩世忠和张俊等都知圆滑变通,该放的放,该忍的忍,唯独岳飞依然耿直的秉持他的志向,不肯折腰甚至是不知道“折腰”。

战国时代,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脍炙人口,如今皇帝,丞相,同僚,敌国都要杀岳飞,岳飞自然是难逃一死!但也正因如此,后人才会永世推崇这位“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史海浮沉假行僧


秦桧是先对韩世忠下的手,他想和岳飞干掉韩世忠,岳飞不同意并向韩世忠通报了情况,结果是韩世忠跑到宋高宗那哭诉了一场。赵构对这位曾经救驾有功的将领好感多于恶感,便示意秦桧住手。接着秦桧就把黑手伸向岳飞。岳飞的军事才能高于韩世忠,政治智慧远逊于韩世忠。他的不贪财,不纳妾的作风令赵构心有余悸。最终秦桧和赵构达成统一的意见,那就是干掉岳飞,肢解岳家军。本来秦桧只想杀岳飞一人,岳云、张宪判徒刑,可是上报到赵构那是裁决的结果却是:“岳飞特赐死!岳云、张宪俱按军法处斩,命杨沂中监刑”。你看看,赵构和岳飞的政治积怨有多深啊!


四野后人论历史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南宋初期名将辈出,其中威望最高的是岳飞和韩世忠两人,这两人刚正不阿,一心为国并坚决反对秦国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秦桧对这两人是恨之入骨,多次给他们下套,最终秦桧将岳飞陷害至,韩世忠平安无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韩世忠跟岳飞两人均为宋军大将,这两人真正跟秦桧交流比较多的韩世忠,韩世忠经常上书给宋高宗,对秦桧的卖国行为是不断进行平叛,并劝诫宋高宗要小心秦桧,秦桧的行为会害到整个南宋,并且上书外还派出人马暗中偷袭金国使者,破坏秦桧的卖国行径,这样说起来应该死的是韩世忠而不是岳飞。

秦桧一直在找给韩世忠致命一击的机会,无奈在秦桧即将成功的时候,秦桧的计谋给岳飞发现最终告知了韩世忠,韩世忠这个时候立马跟宋高宗解释了这件事情来龙去脉后,宋高宗并没有责怪韩世忠,这次秦桧输了,他就把目标更换成了岳飞,对于这个坏了他大事的岳飞,他是十分怨恨的。

秦桧动不了韩世忠还有个重要原因,韩世忠是最早拥护康王赵构的将领之一,并在宋高宗登基后,担任了御林军左军统制一职,可以说宋高宗对于韩世忠还是很信任的。

最重要的是在1129年苗刘之变中,宋高宗给挟持并受到了不少苦头,韩世忠在得知宋高宗遇到兵变后,立马出兵平叛,最终取得胜利,可以说在这次平叛活动中他的功劳极大,正是因为韩世忠的原因要宋高宗转危为安,并由亲自抓获苗刘二将,并将其斩杀,可以说韩世忠这次救驾行动,要宋高宗十分感动,视他为心腹,恩人,并亲自赐予他“忠勇”两字,可以说他的这种待遇是秦桧没法可比的。

可以说宋高宗对付谁,也不会对付韩世忠,他是宋高宗最信任的大将,他说一句话等于秦桧说千句万句话,秦桧知道其中的利弊,他决定不动韩世忠,对付岳飞。

秦桧知道宋高宗主张北伐是形式所迫,赵构继位初期,南宋政权十分不稳定,他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就是大家希望他可以稳定局势,进行北伐,这个时候他为了稳定皇位,必须北伐,他就重用岳飞。

宋高宗和岳飞互相信任,可以说是他们早期宋军可以接连获胜的法宝之一,随着时间推进,宋军不断获胜,金国已经失去了灭亡南宋的可能性,赵构本身就没打算收复北方的土地,他就想做一个偏安之君,他支持北伐只是一时之需。

宋高宗本来是不打算处理岳飞,无奈宋金议和的条件,就是要处理掉岳飞,宋高宗原本就对岳飞刘光世兵权一事,立储之事已经身心不满,这个时候原本对岳飞不太信任的秦桧就顺水推舟支持秦桧杀害岳飞。

可以看出来,秦桧之所以不敢动韩世忠,敢于杀陷害岳飞,主要是宋高宗信任韩世忠,还有就是他抓住了宋高宗想偏安一隅享乐,以及金人害怕岳飞的原因,可以说秦桧只能处理韩世忠,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莫地方


宋朝重文轻武,以文制武,这是宋朝的国策。同时苗刘兵变的发生和淮西兵变的发生使南宋高宗和文官集团从新实习以文制武的国策消夺武将兵权。

一、历史背景分析。

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王侯将相本无种,城头变幻大王旗,武人乱过。苗刘兵变差点要了宋高宗的命。南明军阀割据,一败涂地。

二、国策分析。

宋、明以文治武,收武将兵权,武将打仗不统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宋高宗赵构在岳飞不听指挥,手握重兵、利用张宪岳云亲信遥控岳家军,武将干预立储。宋高宗建立南宋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抗金国追击,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手段收拢改编瓦解打击各地方割据军阀势力,第三要,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三皇帝因素分析。

皇帝没有时间和能力辨别每个武将的忠奸,不能等到叛乱发生采取措施,那样纠错成本太大,在你具备叛乱势力前,予以消灭,在你表现出不臣之行时予以歼灭。这也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背素质。

四、.时局因素。

宋金经过十余年战争,南宋逐渐强大,金国很难消灭南宋,两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武将的作用降低。

五、.岳飞因素分析。

两宋之际,靖康耻,汉人地区内忧外患,随着北宋灭亡,国家控制的禁军主力被消灭殆尽,赵构建立南宋后,收拢地方武装,逐渐在风雨飘摇中建立起南宋。岳飞及岳家军是这一时期成长起重要力量。逐渐成为一只拥有3万骑兵十余万步兵的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岳飞得到因战功多次受到宋高宗的奖励与提拔。

六、岳飞及岳家军的强大。

任何一个皇帝和朝代都要削夺兵权的。刘光世、张俊、韩世忠测底的交了兵权,保了性命,享受了荣华富贵。

岳飞贪恋兵权,把兵权暗地里交给张宪,朝廷无法有效管理岳家军。部分史料张宪妄图逼迫皇帝还兵权于岳飞成为压死岳飞最后一棵稻草。据一些史料专家分析,张宪写给岳飞的书信是岳飞谋反的证据,但已经销毁,所以秦桧说“莫须有”,这个不需要有,不需要找到了。

七、岳飞作为武将干预皇帝立储。触犯皇家大忌。作为武将多次不听皇帝诏令。

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宋金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皇帝和朝廷和士大夫阶层主和,岳飞贪恋兵权且主战,不执行皇帝朝廷退兵命令。

宋朝以文制武的国策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使宋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延续三百多年的朝代。避免了唐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


人生如梦zhhw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了命令:“岳飞特赐死”!

一代名将岳飞,血染风波亭,享年39岁。

至死,他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由于秦桧的陷害,但引人注意的是与岳飞同一时代的武将韩世忠,他比起岳飞的得罪秦桧,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以秦桧睚眦必报的性格,为什么他敢陷害岳飞,却独独不敢动韩世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陷害岳飞迎合了宋高宗赵构的心意,而动韩世忠则为宋高宗所不容。

功高震主,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封建时代都是有绝对道理的!

尤其是武将,一旦武将拥兵自重,那么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威胁。

像楚平王容不下伍子胥,明太祖几欲杀尽开国大将一样,岳飞的手握兵权,功高震主之于宋高宗来说也是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他一直说要迎回“二圣”,这些使得宋高宗不得不除之而后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志气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迎回“二圣”。

可是,别忘了,“二圣”是谁?那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兄长,宋徽宗,宋钦宗。真把他们迎回来了,那赵构怎么办,他又该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若不是“二圣”被俘,这皇帝的宝座也轮不到他头上,现在岳飞你要把“二圣”迎回来,那是宋高宗断断所不能容的。

后来,虽然“二圣”一死一老,不足为惧,但宋高宗已经无心再战,而岳飞手握兵权,统领着属于自己的“岳家军”,一心北伐,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召回了他。

今天,我们读《宋史》当然明白岳飞是为了抗金,收取大好河山,其心可敬。

可于宋高宗而言呢,在那个时代,一个大将在外手握重兵,你用金牌宣召,他还不回来,下了一道,二道……直到十二道,换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想,还能容得下他吗?

所以宋高宗早有杀岳飞之心,而秦桧不过是迎其意,替他担了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他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秦桧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而韩世忠则不同,韩世忠有拥立之功,赵构从康王到称帝,拥立他登基的主要将领里就有韩世忠。

1129年发生了苗刘兵变,宋高宗不幸被挟持,受尽折磨。是韩世忠亲自率军击败了叛军,让宋高宗转危为安。

所以,他虽是武将也有高功,可是宋高宗不仅没有和他生出嫌隙,还很信任他依靠他,所以又怎么会允许秦桧陷害他呢。

故而,在秦桧第一次试图陷害他,欲借韩世忠部下犯事而指责于他的时候,韩世忠只是当面跟宋高宗解释了一下,宋高宗便指责秦桧听信谣言,让他不可多生事端。

由此可见,宋高宗对韩世忠颇为信任,极力保他。那么秦桧以后自然也就不敢动他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宋高宗想要加罪于岳飞,所以秦桧才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宋高宗不想加罪于韩世忠,所以秦桧便不敢动韩世忠。

正像文征明说的:“笑区区,一秦桧何为,逢其(宋高宗)欲”。

这就是秦桧之所以敢陷害岳飞,而不敢动韩世忠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