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成功在什么地方,为何只有秦国可行?

静心匠道


公元前 356 年至公元前 350年,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在秦国推进了两次大型改革变法,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推行郡县制等,史称“商鞅变法”。虽然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支持,遭受在变法中利益受损的旧贵族打击报复而死,但变法仍继续下去,秦国国力持续增强,最终消灭六国,统一中国。从最终带来的效果来说,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

那为什么在其他六国,没有出现商鞅这样彻底而且成功的变法呢?我认为秦国有以下三个独特的因素。一是具备战败之耻后的改革共识。二是具备边陲之远下的改革空间。三是具备君主支持下的改革力度。

一是具备战败之耻后的改革共识。秦国在战国时期也曾经是“阔”过的,秦穆公时代称霸西戎,但好景不长,秦穆公去世,秦康公时代屡次败于晋国,秦国河西之地甚至被魏国侵吞,在秦魏阴晋之战中,秦惠公50万大军败于5万魏国大军,从此一蹶不振。好在后来三晋联盟瓦解,秦国压力大减,才得以稳定局势,但几十年来屡屡战败、丧失河西之地的国耻已经深深印刻在秦国人、特别是秦朝国君心里“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亟待一场能够富国强兵的大变革。秦国变法前衰弱的国势反而成为商鞅变法的有利天时。

二是具备边陲之远下的改革空间。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常受中原诸国轻视,宗法法制观念也较为淡薄,没有其他国家那样盘根错节的利益裙带格局,既得利益群体影响有限,变法的阻力较小,加上地广人稀,在推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等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有较大的腾挪施展空间,这是其他战国所不具备的地利优势。

三是具备君主支持下的改革力度。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在变法的执行过程中,因为太子犯法,还严厉处罚了太子的老师,以示惩戒,在变法的执行过程中,做到“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法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秦孝公如此有力的支持,带动全国上下都一致认同执行商鞅的法律,是秦国最大的人和优势。

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我认为秦王朝最终灭亡的责任不在商鞅变法,而是高度集权下权力交接失控造成的恶果。


历史小学徒


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如果细观其内容的话,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的成份,比方说赫赫有名的军功爵制,几十年前就被赵国、魏国、楚国实践过;论诸侯对变法的急迫程度,秦国也并不是最急需的,比方说韩国、魏国一直在夹缝中生存,论生存环境,可比秦国恶劣多了。

那为什秦国变法非常成功,其他国家一般般呢?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人”,简单地说,是三个人共同发力的结果。

第一个:秦孝公

秦孝公嬴渠梁21岁继位并迅速掌控了政权,不久后就发布了《招贤令》,充分显示了他对秦国落后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与同时期的魏惠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得出来秦孝公的胸怀气度,有如此明君主政,就算是没有商鞅,秦国也会快速崛起,当然了,不大可能像后来那样牛掰。

变法侵犯了大批老贵族的利益,这些人势力庞大,根深错节,光靠一个外国来的商鞅是压不住的,比如说老甘龙、杜挚之流。商鞅能够将政治策略一步步实施下去,靠的就是秦孝公在背后坚定支持。《大秦帝国》电视剧里面有很多类似的镜头,就不再赘述了。

第二个:商鞅

虽说商鞅变法内容创新成分不是很多,但能够将众多变法成果融合到一起,制定出适合秦国国情的法律条文,商鞅的聪明才智绝不亚于教科书上的那些先贤名人。

除了智慧超群外,商鞅的刻薄无情对变法成功也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秦孝公的儿子、未来的大王嬴驷犯法,商鞅毫不留情的处罚(处罚的人他师傅);秦孝公的大哥公子虔犯法(庇护门人),商鞅仍然是毫不留情的处罚;秦国上千民众到都城歌颂变法,商鞅仍然惩罚,全部充边……

这样的人不讨喜,一点也不讨喜,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但往往是这样的人,能够改变历史。王安石才气十足,为人和善,从不杀人,变法一塌糊涂。

倘若商鞅很会做人,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第三个:秦惠文王

商鞅变法非常成功,有一个人的贡献绝不小于秦孝公和商鞅,但往往容易被忽视——他就是车裂商鞅、坚定新法的秦惠文王嬴驷。

强君贤臣配合,变法成功其实很容易,比如说吴起变法,短短六七年,楚国国势大增,效果非常明显,连当时的霸主魏国也不敢轻易招惹。老楚王一死,吴起立马被杀,新楚王虽然给吴起报了仇,但最终在旧贵族的裹挟下,走了老路,实在是遗憾。

秦惠文王就不一样了,上位之初的一系列操作堪称神来之笔。先是借老贵族之口,处死商鞅,掌握了政权;然后又利用百姓的呼声,搞掉老贵族;最英明的地方在于,杀死商鞅不费其法!极其讨厌一个人,还要按着他的步伐走,试问几人能做到?

做常人做不了的,才是真英雄。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能够如此成功,最主要还是“人”的因素,秦孝公、商鞅、秦惠文王缺了谁,效果都会大大折扣。


小杨品史


商鞅变法其中核心一点:动摇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也就是贵族的利益。

为什么只有秦朝可行,这与秦朝的历史有关。

秦始祖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是“秦”的起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接收周朝在关中的领地。今天在陕西一带。

养马起家的秦朝守在大西北边陲,地广人稀,物资匮乏,贵族少,根基不深,这是商鞅办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





不那么柔软的刺猬


战国之世,七雄争霸,各国都有吞并天下之雄心壮志,也都有相应的动作,唯独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以成功,个人感觉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君主的大力支持

首先我想说的是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古时候的中国实质上是君本位的国家,一个国君的优秀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命脉,也是决定着能否将有才能的人的能力进行彻底释放。战国之世,匡扶天下的能人异士层出不穷,然后想要遇到他们的伯乐何其艰难,然而商鞅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秦孝公嬴渠梁,一个拥有足够意志将变法进行到底的君主!

秦献公赢师隰(秦孝公的父亲)之前秦国经历四代乱政,秦国早已经内耗严重,秦献公即位时又是连年征战,秦国已然国力空虚,人民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已经快要亡国了!正是这样的背景下,秦孝公发现秦国不能再这样下去,唯有对秦国进行深刻的变法秦国方能逆转乾坤,于是秦献公广发求贤令,寻求天下能人异士一同治理秦国,做大做强秦国,于是就招来了商鞅等一干大才!

自古以来变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难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变法对既得利益者的冲击实在太大,这些既得利益者在战国时期基本都是世家大族,权利非常大,联合起来各个国家的君主都会很忌惮,如果君主对他们服软那么变法势必功败垂成,即使是一些原则意义上的妥协都会使变法失败!秦孝公肯定是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当他任用商鞅大力变革的同时,也毅然决然的帮他抵挡了世家大族的各种压力,决不妥协!正是有这样的强力后盾,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才能放开手脚去干!因为有了秦孝公这样的盾牌,所以太子犯法,商鞅可以对其判刑;因为有了秦孝公这样的盾牌,所以商鞅赢虔(秦孝公同父异母的哥哥)犯罪,商鞅才可以对其施以劓刑;因为有了秦孝公,所以商鞅的法令才能震慑到秦国的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秦人!

二 商鞅对变法的理解

战国之时,想要富国强民的能人众多,然而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除了遇不到明君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变法始终停留于表面,能够让国家一时强大,而不是持续强大,最重要是法令不得人心!比如申不害对韩国的术治,使得积极向上,内心阳光的韩人彻底变的阴险狡诈,最终结果导致韩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商鞅的变法则是非常彻底的改革运动,在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因此极大调动了国人耕地的积极性;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族法制,为下层的平民百姓打通了上升通道,使得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建立;军事上奖励军工,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商鞅对秦国的变革在战国是跨时代的,是最深彻的,是最有利于国家的!这种法制能一直延续到秦国一统六国!

三 韩赵魏齐赵楚的的死穴

其余六国各国都有自己的死穴,他们也都有过相应的变法然而总是无法延续,这也是他们灭亡的一个根本原因。

1 分治亡楚

相较于其他六国,楚国其实是在楚武王时期就已经开始变法,并一跃位居战国七雄之一,然而楚国由于国土面积大,各个地方的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税赋军队,中央很难号令地方,商鞅的法制再这样的国家基本没有可能推广开来!

2 失才亡魏

商鞅最先是魏国公叔痤的门客,其最先开始也是最想为魏国效力,因为魏国是当时的第一强国,士子大夫皆向往!然而魏国有个非常不好的风气,魏国君主非常看中士子大夫的出生和名望,商鞅当时在魏国仅仅是中庶子身份,自然得不到魏国君主的任用!公叔痤死前对魏王说:“不用商鞅,就杀了他!”公叔痤一向看人眼光独到天下皆知,魏王连其临死前的话都不听,更谈不上用商鞅了!所以商鞅的法在魏国根本没无法铺展开!

3 偏安亡齐

齐国是当时的东方大国,更有稷下学宫这种齐国第一学府,本身各方面实力既均衡又强大,变法其实早就开始,然而其变法终究只是术治,不彻底,况且由于本身就人才济济,商鞅过去根本不会受到多大重视,更别谈上变法!再者因为其偏安东隅,危机感相对于其余六国也是少了很多的,所以这样危机感不强的国家商鞅也是没办法彻底贯彻他的法治的!

4 迂政亡燕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血统最高贵的,燕国国君是七雄中最接近无为而治的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养生的国家,商鞅根本无法去一展抱负!

5 术治亡韩

商鞅本有意去韩国,但是申不害当时已经在韩国进行术治改革,术治见效快!所以此时韩国也无商鞅立锥之地

6 乱政亡赵

在战国时期政局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国家内乱,其余六国则会趁虚而入。国家最容易发生内乱的一种方式就是储君的废立!赵国自开国到灭亡这种储君废立的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商鞅所在时期赵国谈改革基本不可能!赵国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改革就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而此时的商鞅已经做古多时!所以这样的赵国也没办法任用商鞅!

综上三个原因,就是商鞅之法能在秦国推行的根本原因!


静心明目


感谢提问。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经过改革,彻底改变了秦人,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幅增加,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骤减。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秦国在最早的时候,地位相当的低,以至于中原各国根本不将秦国放在眼中。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

进入战国以后,秦国还经常被魏国欺负,吴起率领的魏武卒深入秦境,没有人能抵挡吴起的锋芒,魏国尽取河西之地,秦国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秦孝公即位,下决心恢复春秋时代秦穆公的霸业。他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广揽人才,下令求贤。原为卫国贵族子弟的卫鞅,因为在魏国得不到重视,为了一展抱负,便从魏国来到秦国。

入秦后,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驳斥了旧贵族,并得到秦孝公的赞同,被任命为左庶长,掌握军政大权,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使得农耕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进而使得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而秦国的变法也是顺势而为,并且不得不为。

为什么会是秦国

商鞅变法为什么在秦国获得成功呢?其他国家不可以吗?

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一次: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法律, 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商鞅变法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打击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迁都、推行郡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等等都是对旧有贵族势力的一次打击。

并且秦国在当时几乎就是不变法就亡国的命运,因此秦国的国君渴望变强的信念更强,对变法者的支持力度空前的大。

其他国家就不一样了。


魏国是第一个实现变法图强的,经过变法,魏国成为战国第一个霸主势力,并且魏国的国君十分维护贵族的势力,这也注定魏国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楚国与齐国这两个大国的贵族势力同样强大,楚国素来就有贵族情节,楚国的贵族数量更是在战国七雄中位居首位。吴起的变法虽然得到了楚国国君的支持,但是楚国国君明显没有秦国国君能撑。楚国国君死后,楚国的变法者吴起也被贵族杀死。

齐国与赵国的情形相似,都是以国君为主,以上而下的进行改革,赵国偏重军事领域,胡服骑射打造出了一支超一流的骑兵,但是在政治以及民生领域的改革非常少,使得赵国的战争潜力不足。齐国齐威王主导的改革,虽然是全面开花,但是也都不彻底,达不到商鞅那样重塑品性的程度。

燕国的变法最是奇葩,竟然妄想效仿古人通过禅让的方法来强大国家,先不说禅让是否存在,只是换一个君主,没有任何改变,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韩国则是任用士人进行变法,最后尽是一些勾心斗角之徒,想要通过不断的计谋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于国家无益。

小结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秦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必须要通过变法来改变自己,增强实力。

其次,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得商鞅心无旁骛,完成变法,其他六国显然不具备这等条件。


盛夏一抹清凉


商鞅变法成功在再造秦人,再造秦国,他改变了秦人的思维,改变了一国的文化

废除世卿世禄推进了历史进程

世卿世禄制是周朝宗法制的根基,贵族就是贵族,平民还是平民,要想被国君重用,需要极大的机遇,没有明确的选拔标准。而商鞅的军功爵制度,靠战功封爵,使得秦国军民都有了极大的参战热情。也正是世卿世禄在秦国被废除,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废分封,使得古代王朝的制度有了新的变化,并且沿用了两千多年。商鞅的影响是巨大的。

使得法制的思想流传千古

都说秦国之法过于残暴,这个是有争议的,暂时不谈。商鞅的法制思想改变了秦国,也改变了之后人的思维。之后的王朝治国都是重视法制的,不管是说以孝治天下,还是以礼治天下,都离不开法制的强制性,这是保障一切的基础。一旦国家颁布了法令,就要遵守,要有这个威信。国家也要按照法令执行,不可徇私枉法。法是规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没有法制,国家就会混乱。

为什么在七国中,只有秦国可行呢?

秦国原有的文化风俗与他国不同

中原各国都视秦国是戎狄,秦国很有胡人的风俗,并不是像中原诸侯那样多么看重礼,秦国也没有严格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与其他诸侯国的文化风俗是有很大不同的。正因为秦国的随意,不古板于周礼,给商鞅变法提供了基础。民众更容易接受。

秦国太弱了,秦人思变

秦国在战国初期,实力很弱,和其他诸侯没法比,魏国还夺取秦国河西之地,百年国恨,秦人之心可用,能聚集在一起。穷则思变,秦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再不变法,秦国都有亡国之危。秦孝公变法之心绝对是七国中最坚定的,这也是商鞅为什么愿意辅佐秦孝公的原因。

商鞅选择了秦国,秦国也接纳了商鞅。商鞅与秦国加在一起,推进了历史的进程。


未济


我来说说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成功在什么地方?

1、背景:在战国初期,秦国其实比较弱的。三晋伐秦之战、阴晋之战,吴起率魏军一路打到函谷关,基本已经把秦国打残了,秦国有了危机感,不变法就要挨打,甚至亡国!

2、改革的大环境:继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等,诸国都陆续开始变法,而且成效显著。

3、秦献公改革: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秦献公就已经开始变法。因为秦献公在继位之前一直在魏国当人质,所以对魏国变法深有体会(更何况魏国把秦国打那么惨)。个人以为,献公才是秦国变法第一人,他登基之后,立刻着手执行变法,内容也基本照搬魏国的李悝变法,而且成效明显,不过献公人治比法治多,所以他去世,遇昏君则落后!

4、秦孝公支持,有多支持?几乎撒手不管,商鞅全权去干,何况商鞅是一个法家,认法不认人,所以得罪了很多旧贵族

5、外交环境:当时两个强国,魏国先后攻打赵国、韩国,并与齐国争霸、楚国主要在对付越国。当时外部各国纷争不断,也为商鞅变法提供有利条件。




还嫩


因为商鞅是先价值观重置再推行政改革,这个思路对人性的推动是有效的,相当于先教再变。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先集中在日常行为中的精力分配上,以日常行为的变化带动思维模式变革,最后才集中在管理行政的修订。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大一统的行政管理基础。行政,是推行、运行管理理念。单有其表,失于繁琐――口号说再多落不到实处等于没改,再多的文件表格也不如让人自己开动脑子提高效率。在弱秦人民思变的时期,商君以法令的形式强推新的生活取舍模式,纠正混乱无序的生活模式,等于校准了正常的思维,“抟民力”是在集中国力。虽有旧贵不满但受全民欢迎,最后的结果说明大家都是受益者。

这里要纠正一个沿袭的错误观点,商鞅不是因变法又加上秦孝公过世换新君受旧贵族打压五马分尸,是因为德行有亏。商鞅与魏公子有旧,秦攻魏时商鞅诱杀魏公子,致新君疑虑商鞅的人品所以遭祸,这事在《吕氏春秋》里有记载。咱们新时代的人,说话讲究个理、据,要纠正前人的胡说八道。

为什么商鞅变法在秦地可行,因为秦孝公求变啊!君臣如果不相得,凭商鞅有再大的能力也没用。商鞅不就是从魏国被排挤出来到秦国的么?咱们说“时也命也”,说到底秦国之强是几百年间几代秦王的努力。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天道酬勤。

后人、六国旧贵能编很多瞎话抹黑从商鞅到始皇帝之间的历史,能在《商君书》里加很多黑料、伪名商君所撰,能瞎扯始皇帝的身世,然而呢?不过是小人心性。

大一统的功绩无法抹黑:“书同文”的教化,“车同轨”推进交流和效率,度量衡作为交易互通和行政统计的基础,这三者的统一奠定了几千年来中华历代决策者谋求统一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维基础。江山一统,意味着强国强军自立于世界,不意味着个人如何用权力享受好不好?这些写小说野史的人都意淫出病来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小人的抹黑只意味着变法的功绩巨大,大一统永远是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笔。

商鞅变法,因秦孝公求变,因孝公有识人之明。决策者心性和理智判断能力决定历史进程,所以就在秦国可行咯。


节度使95


商鞅变法总体来说并没有成功,商鞅最后也死于自己的变法之中。以前在小学时期觉的商鞅是一个悲情的革命者,一个烈士,先驱!现在觉得他是一个作茧自缚的傻瓜。他也不是为了天下不公而变法,他只是集中王权的一粒棋子。

中国历史上面有很多次变法,变法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当时的统治者向约束自己王权势力的抵抗!当时秦国门阀势力强大、所以通过变法去消弱他们。包括后来的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当时神宗想干点事情,但是总是放不开手脚,所以后面变法失败导致落下一“神”字的,风评不好的祀号。到最后的戊戌变法其实都是想的是一个集权。

集权有一个好处,对于有能力的人集权能做很多好的事情。所以变法功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七月七日长生殿下


在战国初期,秦国其实比较弱的。三晋伐秦之战、阴晋之战,吴起率魏军一路打到函谷关,基本已经把秦国打残了,秦国有了危机感。并且继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等,诸国都陆续开始变法,而且成效显著。

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秦献公就已经开始变法。因为秦献公在继位之前一直在魏国当人质,所以对魏国变法深有体会。个人以为,献公才是秦国变法第一人,他登基之后,立刻着手执行变法,内容也基本照搬魏国的李悝变法,而且成效明显。

秦孝公继承了他父亲秦献公的变法理念,支持商鞅变法,甚至不惜惩罚太子杀鸡儆猴。仔细对比秦献公和商鞅的变法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相似的。可以说,商鞅更多是一个继承者和执行者,将秦献公时代的改革成果,继承与巩固下来。

当时两个强国,魏国先后攻打赵国、韩国,并与齐国争霸、楚国主要在对付越国。当时外部各国纷争不断,也为商鞅变法提供有利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