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覃怡敏: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争鸣与研究

关于起哄哲学的争鸣与研究——

曹喜蛙&覃怡敏: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

原载:价值中国网 2007年11月21日 记者/覃怡敏

题记:《中国青年报》2006年04月18日刊登了本报记者黄少华的文章《我是哄客我在搅动网络江湖——朱大可、展江、曹喜蛙如此说》,2007年11月21日财经类网站价值中国网刊登了该网记者覃怡敏与曹喜蛙的采访对话《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同月上海的《服饰文化》杂志又刊登了该杂志记者胡悦薏与曹喜蛙的采访对话《从边缘人到互联网哲学家》,这些记者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采访,至今没有互相见过面,可见当时在网上起哄理论在网友中受热捧的状况,到2008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赢在互联网》,从此起哄哲学正式从网上走到各大纸媒,甚至大学客堂,甚至走写进国内外的硕士、博士论文。至今一听起哄哲学依然有人嗤之以鼻,起哄哲学也并没有开过专门研讨会,但是却有诸多学者专文讨论,但是却抓住了互联网时代一大矛盾和解决方案,俨然网友真的都拥有了上帝赋予的起哄权。


「内容摘要」互联网是一个起哄和长尾的世界,一方面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飞地,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机遇、平等、均等、透明、开放,因为其起哄性和长尾性非常明显,所以变数很大,突发性也多,相比现实社会来说要相对难管理点。


曹喜蛙&覃怡敏: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争鸣与研究

价值中国网截图

覃怡敏:曹先生,您是国内较早研究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专家,您的互联网“起哄理论”在网上很受追捧,那么,您所说的网络是个“起哄世界”严格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曹喜蛙:网络是个互动的世界,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的灵魂就是起哄,这里的起哄是说网民的起哄性和起哄力,看似每个网民不经意的起哄,却聚集了类似核爆炸那样的起哄力,一种倍增爆发的力量聚合呈现。这种起哄力的聚合是通过如BBS论坛的文图帖子、拍砖,是通过博客的评论、乱弹,是通过视频丰富、复杂的面部表情等等,也包括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最终响应,有时候一个似乎很普通、粗糙、无聊的帖子可以有数万次点击和评论,尽管有时的评论很粗糙、很非理,类似一种无记名投票,最后取得了类似轰动新闻那样的效果。前段时间的黑砖窑事件引起了下至平民百姓的愤怒,上到中央领导的关注、批示。所以说网络是个“起哄世界”。

  这里所说的起哄是一种不同、不同意、另类,比如木子美对自己性生活的暴露、芙蓉姐姐的自我欣赏膨胀、天仙MM的美、后舍男生的搞怪、三一重工总经理王文波的不同看法、女演员张钰对潜规则的报复以及所谓网络通缉、胡戈对陈凯歌的恶搞、400家长对黑砖窑的揭露等等,都是通过对网民起哄性、起哄力的聚合倍增而最终实现了对权威的封锁、漠视的熟视无睹、默许的潜规则、埋没的个性、沉默的个人意见等等的有力关注、关怀、反驳、反动、回应、解构、跨越。这是相对于传统、权威媒体的演变,是对旧的媒介边界的摆脱,是对浅尝则止的不可能的纵深发掘,是对失语的公平公正评判的外部聚合。这个“起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和完善。

  覃怡敏:中宣部曾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您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

  曹喜蛙:互联网世界是一个特殊的起哄世界,现在的中国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也就是尽量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一种面向未来、向上向善、不失时机的努力,既不能与国际水平的距离拉得太远,也不能无政府下去,而是要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为我所用。

  互联网是一个起哄和长尾的世界,一方面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飞地,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机遇、平等、均等、透明、开放,因为其起哄性和长尾性非常明显,所以变数很大,突发性也多,相比现实社会来说要相对难管理点。

  覃怡敏:提到网络文化,很多人就会和网络文明结合起来,网络界也刮起过无数次“文明风暴”,那么,对于当下,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有何规范?

  曹喜蛙:网络文化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复杂的概念。所谓文化肯定有新鲜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但往往新鲜与糟粕不可能完全剥离开,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小孩子既不能太老实,但也不能太调皮,太老实了怕是痴呆,太调皮了怕是滑头。但往往你很难把老实与痴呆划等号,也很难把调皮与滑头划等号,而你要是欣赏他的老实可能就是欣赏一种诚实,而你要是欣赏调皮可能就是欣赏一种聪慧,尽管你可以精确阐述每一个概念,但综合起来这些界线都很难划分。所以现在先进的管理讲复杂、混沌、模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现在所讲的“科学发展观”肯定不是线性思维的科学,但包括线性逻辑的思维。

  所谓“文明风暴”,这个词我不喜欢,有点“一刀切”的味道。对网络的管理就是要相对宽松,不可能来什么“风暴”。即使最近的批评网络歌曲的“脏”也只能代表一部分专家甚至大多数专家的意见,也不可能“风暴”。网络本身就是个起哄、长尾的世界,有些东西非常小众。说句直白的话,网络就是要有一定的藏污纳垢的功能。因为网络是个新生事物,有些东西不可能那么容易的理解,正确的做法就是延缓评判。

  至于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这个应该没有争议,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有起码的文明准则,应该是现实社会文明礼仪的正常延伸和延续。但是,文明礼仪、道德都是自律的东西,始终不该强制、专制,可以搞很多活动、倡议、约法三章什么的都行,可以巧妙的引导或暂时存疑不解决。

  覃怡敏:在网络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更为安全、放心和和谐?

  曹喜蛙:“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很小的概念,但网络是个大社会、家园,在农村还讲究“年年防旱,夜夜防贼”。网络是一个全世界相通、相连、即时通讯、即时交流的地方,所以网络安全比现实社会还要重要,在现实社会可以有明显的界碑,而在网上很难划界,只能采取屏蔽等办法,但这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据说现在有120多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网络战争,各国之间的网络战被渲染的很激烈,比如最近咱们国家安全部门就在通缉一个台湾网络间谍李芳荣。

  其实网络的确很难让人放心,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因为网络犯罪更隐蔽,也就更让人操心,不可能有什么放心的网络环境,网络的快捷自然带来不安全和风险,除非你不在乎得失,除非你白痴。西方讲自由,东方讲和谐。东方的和谐是一个结局而不是过程,也是相对和谐,没有什么绝对和谐,和谐的过程永远是有争议、有妥协的。这与西方自由的概念一样,都不是无限的,都是有条件界定的。区别是争议更公开、更透明、更开放、更公正了,妥协的更多、更广泛、更社会、更民生、更人道、更以人为本了。

  覃怡敏:媒介即信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也有其两面性,关于其两面性您怎么分析,如何才能趋利避害?

  曹喜蛙: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不仅仅网络。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不用刻意强调,大家都会朝此努力,只要有机会,就会有人利用,只是我们尽量作好引导工作,不要让少数人的利益侵占了其他个人或公共利益就可以了。

  网络有无限商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络、投身网络。趋利避害有阶段性的角度,有长期性的角度,有个人、家庭的角度,也有集体和社会的角度,处理好这中间的“利益”关系就可以了。

  覃怡敏:您是否支持网络实名制?在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大环境中,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和走向如何?您认为实名制对网络文化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曹喜蛙:网络实名制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技术上讲它实不实名都是可以跟踪、监察、追查的,只是个时间问题。同时,对恶意的网络行为,如网络犯罪、网络间谍、网络颠覆等都是“时间差”的斗争,也就是在时间差上遏止它的犯罪目的和行为,如果已经造成损失即使你后来知道了也可能追不回损失了,所以实名制在技术上讲意义并不大,但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网络实名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是一种提倡社会公德的一种必要表达,是提倡自律的一种必要倡议,强制、专制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还要两手,一手推进、提倡网络文明的自律,一手严防、打击网络犯罪的肆虐。

  2007-11-21


本文原载于价值中国网


曹喜蛙&覃怡敏: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争鸣与研究

价值中国网林永青个人页面


价值中国网由林永青创始人兼CEO,林永青是厦门大学MBA,也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的联合EMBA,创融国际资本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顾问,有哈佛商学院HBS资深经理人证书、英特尔INTEL技术顾问证书。


曹喜蛙&覃怡敏: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争鸣与研究

价值中国网覃怡敏个人页面


覃怡敏,资深媒体人,著名财经记者,时任价值中国网记者,曾任多家主流财经媒体记者。


--------------------------------------------------------------------


曹喜蛙&覃怡敏: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争鸣与研究

曹喜蛙著《赢在互联网》,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出版


曹喜蛙,本名曹喜斌,1966年3月8日生,山西运城河津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媒体人,互联网哲学家,诗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198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诗歌处女作,1992年开始北漂,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诗选刊》《诗歌月刊》《红豆》杂志等发表诗歌,组诗《核武器与癌》获得过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诗歌《爱因斯坦肖像》入选过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国中学教辅书,有诗歌入选《北漂

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年鉴》《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大湾区诗汇年选》等选集。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完成互联网哲学构建后,2010年开始侧重艺术评论,2013年获得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2015年任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主编兼美术馆馆长。迄今,已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传记文学》《美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收藏与投资》《大河美术》等专业报刊发表文章。2016年5月开始为独立学者,兼李可染画院宣传部副主任、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优制谛酒文化沙龙名誉会长,被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誉为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教父。著有《赢在互联网》《和明星去旅行》《中国吼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