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對於不少新手媽媽來說,孩子們的哭聲簡直是她們的噩夢。尤其是剛生出來沒多久的新生兒,他們的哭聲頻率是最高的,加上這個時候媽媽的身體還處於恢復期當中,對於孩子哭鬧,不免會帶來一些情緒上的煩躁。

因此,不少新手媽媽都會覺得不能這樣嬌縱孩子們,當孩子哭的時候就不抱,不哭才抱,認為這樣做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減少哭的次數,這種方法也被稱作為"哭聲免疫法",但是媽媽們只知道這種方法"好用",卻不知道這種方法對寶寶的傷害會有多大!

在網上有一篇名為《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當中就有提到"哭聲免疫法",在這個文章裡面寫到利用"哭聲免疫法"訓練寶寶,就能讓寶寶在嬰兒時期變得乖巧,從而減少哭鬧。但是這種方法現如今已經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因為它對孩子的危害是媽媽們絕對意想不到的。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什麼是"哭聲免疫法"

所謂的"哭聲免疫法",就是指當孩子哭啼的時候,家長不去理會孩子,也不去擁抱他,而是等孩子自我停止了哭聲,家長們才去擁抱孩子或者安撫孩子。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訓練寶寶們的睡眠,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家長們不去抱他,任其哭泣,等到寶寶哭了,家長抱她,從而形成一種強化,讓寶寶們明白不哭才能得到媽媽擁抱他的這個行為和反應,長期以往,寶寶們就會變得乖巧,可以自己入眠睡覺。

"哭聲免疫法"的發明者為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在其書《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當中,曾提倡一種行為較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及把兒童當成機器一樣訓練進行塑造和矯正,這本書整整影響了一代的兒童,當然,也包括她的孩子。

但是他的孩子在這種風格的教育實踐中長大卻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在她的哭聲免疫法等一系列的行為矯正方法下,他的大兒子曾多次自殺,在30多歲的時候自殺身亡,她的女兒也經歷多次自殺,小兒子的離開家庭一直流浪,要靠施捨才能生活。

從這悲慘的結局當中就能看出孩子們對他的這種方法的牴觸,甚至是對他們身心造成的傷害都是無可挽回的。也許很多媽媽喜歡用哭聲免疫方法,是因為它的見效快,能讓媽媽省心也省力,但是家長們應該正確的意識到哭聲免疫法給孩子們帶來的危害!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哭聲免疫法"對孩子的危害

1.孩子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親不去理會孩子,而是讓孩子們在痛苦的煎熬中度過,其實會讓孩子們對這個世界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孩子還是處於嬰兒時期的時候,他們的哭鬧是很正常的,在孩子的世界裡面,母親的回應對他們來說十分的重要,在孩子哭鬧的過程中,母親也許僅僅只是延遲迴應了孩子幾分鐘,但是在這段時間裡,面對嬰兒卻是地獄般的煎熬。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聽不到外界太多的干擾刺激信號,長期處於寧靜環境的嬰兒他們剛來到這個吵雜的世間多少會有不適應,而當他再次接觸到母親的肌膚時,就感覺還是像在母親的子宮裡一樣,瞬間充滿安全感。

因此,在嬰兒時期對孩子用哭聲免疫法訓練,可能會導致孩子對這個世界社會缺乏信任和安全感,長大可能會懼怕做事和獨自面對困難。

2.孩子可能患有等多種心理疾病

曾經在微博上有一個案例,讓網友們感到既正經又氣憤!因為媽媽在使用了"哭聲免疫法"後,他的寶寶臉上的快樂就越來越少,對於陌生人也是有著十分懼怕的心理,最終被確診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經常容易犯錯,像將玻璃瓶打碎等等,而這個時候孩子的母親總是會責怪孩子。有一次孩子又打碎了花瓶,這次他的腳被刮傷了,拖了一地血的腳印,但是他看到母親馬上就停止了哭泣,忍著痛被母親發現後,母親對他不僅沒有安慰,反而又是一頓責怪,而孩子三歲的時候卻被確診為重度人格障礙症。

孩子面對恐懼的事情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宣洩口,甚至沒有得到父母的安慰,而是隻能憋在肚子裡,默默的承受,不僅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沒有受到安撫,反而還需要擔心父母的責怪。像這類似的孩子有很多,而這些孩子都有可能患有精神分裂或者是重度人格障礙症,因為這些心理疾病,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情緒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在幼兒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變化較大,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及時的關注和引導孩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應如何正確安撫?

1.按年齡採取安慰制度

在一歲之前,孩子哭鬧是表達"我需要你"的意思。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他們對外界有著陌生,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唯一的需求,這個時候可能是孩子餓了、冷了、尿了,家長這個時候就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懷,多觀察孩子,並且瞭解孩子是為什麼哭。

1到2歲的孩子哭是為了"求關注"。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他的哭聲發生了變化,在生理方面的哭比較少,更多的是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陪伴,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都應該照顧孩子,哄哄孩子可以是用一些有趣的玩具來分散孩子注意力。

2到3歲的孩子哭是"抗議"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一點"叛逆",他們會用哭鬧來表達父母對自我反應的不滿,那時候家長可以稍微控制一下,對孩子安撫的次數。

當孩子到了三歲甚至是以上,他們的哭聲就是可能代表求助的信號。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可能是由於孩子打碎了一些玻璃物品,甚至是摔倒了,或者是撞到了什麼地方。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用哭來發送求助的信號,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立刻到孩子身邊查看是否遇到了危險和困難。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2.身體撫觸

孩子哭的時候免不了家長們對孩子的親密接觸,像撫摸他的額頭、抱著孩子輕輕微搖,這些動作都可以建立孩子與母親的安全性依戀,輕輕的舉動就可以立刻安撫孩子們害怕緊張恐懼的情緒。要是孩子已經處於三歲甚至是以上的年紀,家長可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輕輕撫觸她的額頭,拍拍他的肩膀來表示對他的安慰和理解。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3.語言安慰

語言安慰是孩子哭鬧當中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當孩子有了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時候,家長們的語言可以很好的帶動和調節孩子們的情緒。像"沒關係,我理解你"、"媽媽在這裡"等等的安慰性語言,都能有效地緩解孩子們當時的負面情緒。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4.眼神交流

眼神交流在安慰孩子過程中可以當作一種輔助的工具。有的時候孩子們在緩解情緒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母親的身體語言進行安慰以外,眼神的交流也可以很好地給予孩子們一種安全感。

這種眼神可以是溫柔的、理解他的也可以是緊張的、焦慮的,不同的眼神都可以表示父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當孩子和父母親進行眼神交流的時候,他們就能明白,、原來父母是關心、愛護我的,當我受傷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會緊張,這樣也能更好的建立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別再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