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在中国瓷器史上,如果说宋瓷是皇冠,汝瓷便是皇冠上的明珠。汝瓷创烧于北宋晚期,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的玛瑙入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汝窑是宫廷用瓷,在器物造型方面为适应宫廷的需要,其设计多古朴文雅,器型少,形体小,多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盘、洗、盏托的圈足多外圈,且大多裹足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故器物底部留有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俗称“芝麻钉”。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如文中的汝窑莲瓣冼,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造型雅致秀美,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胎体轻薄,通体内外施淡天青色釉,莹润纯净,釉面开细碎纹片,因采用“裹足支烧”,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传世宋代汝窑中的典型器。

汝窑瓷器传世品极少,冯先铭先生在1996年《收藏》第1期写道“目前就汝窑的传世器物来看,据统计全世界约有近七十件,再加上未发表或未知的,总计也不足百件。”汝瓷之所以名贵,一是烧制时短,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位只有24年(公元1101-1125年),徽宗被俘从此汝瓷烧制失传;二是宋徽宗是个大艺术家,对艺术品要求高,皇帝喜好必定要出精品。故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然而时光流逝,历史远离,在如今这个奉行低调奢华的年代,汝窑仍然引无数人倾心追寻,始终是人们憧憬向往的独特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