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发现“花木兰”墓,出土一玉扳指,为何令专家兴奋异常?

王-_-子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她的事迹主要是随着北朝民歌《木兰辞》的广为传颂,而流传长久。她是一个替父从军的女儿,公元412年,她出生在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花木兰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军人,或者其她的军户之类的人,反正有为朝廷当兵打仗的义务。

而且她的父亲是个非常勇武的人,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所以一直就把木兰这个女儿当成儿子来养,从小就教小木兰拳脚功夫和骑射本领,除了进行这些基本的战术训练,木兰的父亲还对她进行基本的军事指挥的训练,攻读兵书战册,这样木兰在父亲的亲子教育下,逐渐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官了。

当时的北魏虽然经过改革,国家的实力增强了,但是边境仍然不稳定,柔然国的军队经常骚扰边境,杀害边民,抢掠人口和牲畜。为了彻底消除边患,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这个时候,木兰的父亲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驰骋疆场,斩将杀敌了。而木兰又没有哥哥,自己的弟弟还年幼,不能上阵杀敌,一家人都很发愁,这怎么办呢?

木兰看着父母的愁容,心理十分焦急,最后她挺身而出对父母亲说,自己要代替父亲出征,能行吗?大家都很怀疑这个大胆的想法,但是除了这个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家里人就陪着木兰去选购战斗装备,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当兵打仗是要老百姓自备盔甲、战马和武器的,所以木兰要上街选购战马、武器和盔甲,这说明木兰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

想当年,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起兵逐鹿中原,因为穷,刘秀上阵骑的是一头牛,打死新野尉之后才夺了一匹战马,这才有了马。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弱女子在长期的征战中既能隐藏自己的身份,又能上阵杀敌,而且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皇帝的封赏,但是花木兰表示自己不想做官,只想回家陪伴父母。

于是在大家疑惑不解的眼神中,花木兰回家了,家里人欢天喜地的迎接这位替父从军、建功立业的将军也是女儿,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杀猪宰羊,悬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呢!花木兰回到家卸去铠甲,重新梳妆打扮一番,又恢复了自己的女儿身,家里人皆大欢喜。

这就是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塑造了一位有胆有识,敢想敢干的女英雄形象,关键是这位女英雄在立下赫赫战功后并不贪恋富贵,而是早早就回到家乡了,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个故事也说明花木兰的父亲对她的培养是正确的及时和有效的。

这样一个女英雄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实在太可惜了,一旦有一天从科学上证明花木兰确有其人不就太好了吗?不就证明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位女英雄,那对于中国来说古代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不就更高更大了吗?也证明了《木兰辞》的真实性。

巧的是,在花木兰的墓中发现了玉扳指,玉扳指是干什么的?是射箭用的。女英雄就是精通弓马骑射的人,在她的墓中发现玉扳指而不是脂粉盒,这不正说明花木兰是个武艺高强的女英雄吗?所以专家很高兴。


小小嬴政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励志的女性形象,其实她更多的是一个文学虚构的人物!

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处古墓,极具考古价值。为了不破坏古墓里的东西,考古学家专门请来一些地质学的专家,在动土开挖之前认真研究了古墓的构造。

墓室被打开后,专家们发现了一枚玉扳指,为何非常兴奋呢?

1.古墓的前世今生!

虽然这个被发掘的墓成为“花木兰”墓,其实根本不是我们熟知的花木兰,而是殷商时一位妇人的墓。

这位妇人名叫“妇好”,所以说所谓的花木兰墓其实是“妇好墓”,之所以有人叫为“花木兰墓”,是因为根据墓中的记载,她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军,颇有人们关于花木兰的想像,所以就有人称作“花木兰墓”!

2.一件造型奇特的玉器!

墓中自然发现了许多的文物,但是有一个玉器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这是一个造型非常奇特的玉器,与玉佩非常想象,但绝对不是玉佩。

经过大家的观察和讨论,发现这件武器中间有一个洞,大小与人的手指相似,最后大家经过推测,认为这是一件保护手指的玉扳指,主要用于射箭的时候!

3.考古第一次发现如此功能的玉器

从专家推测这枚玉扳指的功能来看,这位墓室的主人的确是一位上战场作战的女将军。

而且这枚用于射箭的玉扳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枚有如此功能的玉器!

所以,专家们兴奋一是因为玉器可以推测墓室主人的身份,另外就是这是考古的新发现!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据我所知,花木兰墓在全国有四处。

一处位于陕西延安万花山下,相传花木兰家住万花山下的花原村,姓花名木兰。

她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巾帼女将军。花木兰17岁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12年,竟然瞒过众人,没人知道她本是女儿之身。

由于木兰战功赫赫,逐渐由士兵升为将军。战争结束后,她拒绝高官厚禄,辞别皇帝回到了家乡,从此木兰恢复了女儿之身。

木兰去世后葬在了万花山脚下。当地人称“花家陵”。当时皇帝辍朝三日,派人去送葬。当初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

1984年,延安市政府拨出专款,在花家陵山脚下修建了“木兰陵园”。陵园占地18亩,园内遍植松柏花卉,郁郁葱葱,肃穆庄严。(如图)



第二处花木兰墓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属商丘管辖)营郭镇(今木兰镇)。里面有木兰祠和木兰陵园。

据明代《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本是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指的是营郭这个地方)。

县志所记述的和《木兰辞》一样,木兰替父从军,到后来功高卓著升为将军。战争结束归乡还女儿之身,众人大惊,原来木兰是个美娇娘。

皇上欲纳其为妃,木兰誓死不从,被迫自尽,皇上感其刚烈,追谥其为“孝烈将军”。

清代光绪年间的《亳州志》也有同样的记载。


第三处位于武汉黄陂 。

据《黄陂县志》记载:西汉年间,有位叫朱寿甫的千户长,家住木兰山北十余里的双龙镇,年逾半百无后,常登木兰山烧香求子,后生一女,以山取名为木兰。

木兰十八岁时,女扮男妆,代父从军。战争结束后,她不受官禄归故里,终年九十岁,葬于木兰山北。

乡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墓前竖起“木兰将军之墓”巨碑。



第四处明显是假的,假木兰墓位于安徽亳州城东魏村北。

木兰冢丘高大,苍松环护,当地人又为其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祭。墓园占地约两三亩。墓旁有魏武帝的题辞碑文。(如图)



到底哪里才是花木兰的真墓呢?

我认为陕西延安木兰墓有可能是真的。

也许这四个都不是真的,据考证《木兰辞》是一种文学作品,历史上根本没有花木兰这个人。后来的木兰事迹可能和木兰辞叙述的不谋而合,所以有了多处的木兰墓。

题主还不嫌乱,居然把河南安阳市殷墟发掘出的“妇好墓”戏称为“木兰墓”。

没错,妇好和木兰都是巾帼英雄,妇好是商朝武丁的妻子,武丁相当于皇帝,那时称商王,妇好就是武丁众多老婆中的一员。可以看成是武丁的妃子。

据说她英姿飒爽,不爱红妆爱武装,上得厅堂下得战场。

安阳是殷商的国都,这里有许多墓葬。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西北郊。也就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西南。

1976年考古队开始发掘妇好墓,当时出土了许多文物。但不能确定墓主到底是谁?从出土文物来看,知道墓主是个巾帼女英雄,这也是题主戏称其为“木兰墓”的原因。

到了到了后来,考古队发掘出了一枚玉扳指(如图)

经过监测,这枚玉扳指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是古代将士戴在手指上用来拉弓射箭的专用首饰,能够保护手指被弓弦弄伤。

2500年正好是殷商时代,商代能带兵打仗的女英雄非妇好莫属了,考古学家兴奋异常,大呼道:墓主确定了,她就是武丁的妻子妇好。”

从此妇好墓诞生了。以后再也没人说这是“木兰墓”了。




秉烛读春秋


用“花木兰”来形容,这个墓的等级瞬间就被拉低了好几个level。不知道这个比喻是谁开得头,反正是挺不恰当的。


花木兰是谁?花木兰不姓“花”,应该是姓“木兰”,“木兰”是一个鲜卑姓氏。并且《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句,“可汗”是对北魏皇帝的称呼。所以,花木兰很可能是北魏的鲜卑族人。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一方面是故事中所体现的“孝”,另一方面则是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能代父从军。女子从军为将还是很罕见的。


而河南发现的这座墓葬,其年代是商代墓葬,墓葬的主人妇好既是女将军,又有巫师的身份,又是一位王后,最重要的是其墓葬中的陪葬品,极其丰富,简直是为考古学家打开了一扇研究商代历史与文化的大门。


妇好及妇好墓出土的文物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之一,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军事家。妇好曾多次受命讨伐商朝的方国,根据甲骨文中的记载,最大的一次是她率领了1.3万人讨伐羌国。妇好战功赫赫,所以,她的墓中也陪葬了在当时象征权力的青铜礼器——青铜钺。


  • 妇好墓出土的玉韘


而问题中说到的玉扳指,实际上是“玉韘(she,4声)”,扳指是它的俗名。玉韘是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可以保护手指。妇好墓出土的玉韘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所以,考古专家们比较激动。


妇好墓出土的玉韘上面饰有纹饰,与墓中出土的玉人上的纹饰比较像。玉韘上穿孔可用来系绳,缚于腕部,用时再套在拇指上。



据统计好墓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总重量约1625千克;玉器755件,包括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骨器564件,陶器11件,石器63件,宝石制品47件,象牙制品3件以及残片2件,蚌器15件。此外,还有红螺2件、阿拉伯绶贝1件,及6820个来自南海的货贝。


  •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对于妇好墓,《国家宝藏》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三代考古人,才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妇好墓。”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关注一下吧


文物考古聊历史


河南考古发现“花木兰”墓,出土一玉扳指,证实了一个伟大的女人存在。我想不止专家兴奋,作为河南人都应该很自豪一下,这个“花木兰”可不一般,是个下得厨房上得厅堂骑马就能驰骋战场的商朝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妇好!

妇好是商朝武丁的王后,拥有自己的封地,但这个王后不但爱红妆更爱武装,堪称战场上的铁娘子。商朝武丁时期是战场上令“方国”闻之丧胆的女统帅,手举青铜钺,小手一挥,钺之所指,大军蜂拥而过,所过之处便是商的领土。

1、伐羌方之战

根据甲骨文记载,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多人攻打羌方,这次战斗等于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规模也是武丁时期出征最多兵力最多的一次。此战妇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领大军以无敌之姿扫平了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和财物,从此使商朝的西境安定,再无后患。

甲骨文卜辞:“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弇旅万,乎伐羌。”


2、对巴方之战

巴方是南方巴人的方国,生活在复杂的群山峻岭、山水纵横之处,发展迅猛,逐渐强盛,因此不服商朝统治。武丁决定攻打巴方,和好妇定计,联络沚方和奚方,共伐巴方。

武丁兵分两路。武丁率商朝军队由东面进攻,正面痛击巴方;好妇则伏兵西南面,形成口袋之势。

巴方正面抵抗失败向西南后撤,遂进入妇好埋伏圈,当武丁追击与妇好会合,便把口袋口子给扎紧了。经过战斗,巴方大败,被迫南迁,在商朝后期销声匿迹。这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伏击战”。

卜辞载:“贞我共人伐巴。”,“乙巳卜,争,贞巴方其败。”

3、对鬼方之战

这是商朝最艰苦一战,持续三年。鬼方是居住在西北方的游牧民族,源自氏族−大隗氏,是后来强大的匈奴民族的祖先。也有学者认为是古印欧族群。

鬼方南侵,妇好随军北上抗敌,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和激烈。鬼方这支游牧民族,很大可能吸收了外来文化,在武器装备上与商朝并没太大着距,因此大部分时间处于僵持阶段。

经过三年时间的交战,商朝将鬼方驱赶回了北方,或者有追击,但并没有彻底消灭鬼方势力,暂时解决了商朝北境势力的威胁,在后来匈奴的壮大和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

《周易·易经·既济卦》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妇好这个早期时代的“花木兰”以英姿活跃在商朝的政治舞台上,而卜辞中还赋予了妇好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商王朝的祭司!

在商朝卜辞记载中,祭司也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妇好则是担任了主挂国家祭祀、占卜的职位,是商王朝核心人物。

妇妇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祭神等祭典,代表王朝身份,足见妇好的地位重要性;担任占卜官,制作方针策略以及对大事件做出预判,也足见武丁对其信任性,因此左传才以文武全才做予评价。

《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武丁也给予了妇好这个贤内助很大的肯定,在安阳殷墟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妇好达二百余处,反映了妇好的各个生活侧面,好比是武丁记载妇好的笔记,可见妇好这个花木兰,在商朝武丁时代的重要性。

妇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军事家,既是高贵的祭司又是个身经百战的女将军,为商朝的开疆拓土、保护边境、巩固商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帼不让须眉的又一真实事迹,这位商朝的“花木兰”当真是历史上的一朵奇花!


西游梦红楼


只能说坊间营销号的历史水平太差了,估计也就知道一个“花木兰”,所以生编造出发现了她的墓,殊不知,这个所谓的花木兰只是一个传说故事的虚构人物,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号人,估计他们是想说的,恐怕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位的“花木兰”-女将军妇好!


下面咱就聊聊这位真实的花木兰,妇好女将军。

从河南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中,从出土的甲骨文和各种文物之上,考古学家们拼出了妇好的容貌身影,首先她是王后,又是一位将军,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经常带领着队伍到各地征战,又经常身着华贵的服装主持国家的重要祭祀,同时对艺术品也是蜜汁热爱,可以说,她文武双全,深得老公商王武丁的喜爱。在她死后,武丁几乎悲痛欲绝,他把妇好生前所有的爱物悉数陪葬,所以在妇好墓中竟然出土了随葬品1928件,其中就有题主所说的玉扳指。

这件玉扳指之所以能让专家兴奋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件文物把玉质扳指的使用年前提前到了商代,以前最早发现的时代为春秋。

第二,从妇好墓中出土,证明此物为妇好专用,也就说,使用者不局限于男性,并且其玉质产地为新疆,而殷墟距离新疆可是遥不可及,这证明在商代之时,商贸活动已经很繁荣了,远远超过我们后人的想象。


老猪的碎碎念


妇好被称为我国的第一位巾帼将军

妇好墓于1976年在安阳被发掘,对于妇好的身份史书上记载较少,人们只能通过现场的发掘来梳理妇好生前的形象。在发掘过程中便发现了玉扳指,令考古专家兴奋的不仅是玉扳指的历史价值,而是它的作用。

原来玉扳指是古代拉弓射箭时为了保护手指而使用的一个工具,就像现在用针缝线的时候需要一个顶针一样。玉扳指的发现说明妇好不仅是一位王后,也是一位女将军,再根据史书的记载,可以大致了解到妇好是商朝的一个王后加将军,曾经征战四方。

除妇好外,我国古代还有四大巾帼英雄

妇好的身份至于虽有定论,但并没有被称为巾帼英雄,我认为是年代久远,难以区分当时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吧。除妇好外,我国还有四大巾帼英雄,分别是花木兰、樊梨花、梁红玉和穆桂英。

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其中一个比较成熟的都城,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甲骨文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可以清晰的看到商朝早期我国贵族社会的生活场景,有时间也建议去看一看。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但是花木兰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无定论,争议很多。

光他的祖籍就有4种说法。河南商丘、安徽亳州、湖北黄陂、陕西延安。花木兰也许在历史上有原型,但并不叫其名,他现在的名字取自《木兰辞》,这是一首乐府民歌。

花木兰通过小说,戏剧和民间传说给了他足够的美化。但不管怎么说她也是四大巾帼英雄之一,还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至于她的墓,上述4个地方都有。


此题所说的出土玉扳指的墓在河南安阳。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商代墓,基口长5.6米、宽4米、深约8米。经过考古人员的详细清理,共出土了多达1928件的随葬器物。

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枚玉谍(俗称玉板指)、一件青铜觚、三联甗、偶方彝和数片片甲骨。

通过专家对青铜觚上铭文的鉴定,此墓葬的主人是生活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王武丁的皇后,祖己引的母亲"后母辛",名叫妇好。

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 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作为皇帝的女人,她本应该养尊处优,享受一世繁华。


但她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统兵打仗有一手。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出土的甲骨片中有200多次提到她。

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填补了殷墟考古的空白,也被列为1976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

玉板指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这枚出土的玉扳指经鉴定,是距今2500年前的,一来与妇好的身份契合,二来正好是商王时期,时间点也契合。


妇好墓被传成花木兰墓我想有以下二点原因:

1.两人都是巾帼女将,考古初期外界并不知道墓主人确切是谁,所以误传。

2.花木兰在民间口口相传,名气要比妇好大。说起妇好很多人并不了解,借此炒作名气。

但我希望只是误传,妇好墓的挖掘给殷商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依据,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张冠李戴,这并非考古的意义所在。


说史听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辞》早已是家喻户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一直都是后人传颂的对象,她不但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而且巾帼不让须眉,在战场上能奋勇杀敌,实在是女辈之楷模。

被传颂上千年,我们的主角花木兰自然有着超高的人气,这不,河南考古发现“花木兰”墓,并从中出土了一玉扳指,一些专家见状激动得不能自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妇好墓而非花木兰墓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出土“玉板指”的古墓位于河南安阳,这个墓的主人是历史中第一个能上阵杀敌的女将军、商代王后妇好,它和“花木兰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1976年,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随后专家对其进一步考察研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墓穴的主人很可能是商朝女将军妇好。

妇好可是一位大人物,她不但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同时还是武丁手下的一员大将,史书中记载她曾多次带兵东征西讨,甚至还有一次带兵一万讨伐羌国。


妇好除了带兵打仗之外,还负责着国内的祭祀工作。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要知道古人都很迷信,在他们看来祭祀是神圣无比的大事情,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武丁对她的信任。

妇好死后被安葬在河南安阳,与她陪葬的物品有玉器755件、63件石器以及40多件宝石器,这种待遇非常人可比。最让专家在意的是其中名为玉扳指的玉器,妇好墓中的这种玉扳指与普通版本的有所不同,它还被称之为玉谍,是当初用来辅助拉弓射箭的一种工具。

这个玉扳指的出土进一步证实了妇好的确是一位巾帼女英雄,因为之前尽管有史料记载了妇好是女将军,但是却没有实物可以佐证,这次考古挖掘算得上历史研究前进的一小步。

花木兰之墓

既然题目中的墓是女将军妇好的,那花木兰的墓又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关于花木兰的陵墓一直都有两种主流说法:

一说称花木兰陵园位于陕西延安万花山下。

另一说则认为它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花木兰陵园内。

这两地的人都认为本地所拥有的花木兰陵墓才是真的,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彼此互不相让至于到底谁说得对,我们暂且不考虑,不过在这里我要向花木兰的存在提出质疑。

木兰存在之谜

《木兰辞》当中只叫她“木兰”,而没有提及她的姓氏那么我们先来考究她到底姓什么。关于木兰的姓氏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木”姓,“宋姓”,还有“魏”姓,其中到目前为止“魏”姓最具说服力。

在河北完县木兰庙前的石碑上有着这样的记载:“神姓魏,字木兰。”这一石碑被立于元代至顺三年四月四日,是迄今为止世人所发现的最接近花木兰时代的石碑。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毫州志》、《归德府志》、《凤阳府志》等史料,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支持了这种说法。所以,在后来修撰的《大清一统志》中明确记载了“木兰,魏氏女”这样的字眼,到那时木兰姓“魏”已经是大家心中默认的事情。

不过关于花木兰的姓氏,虽然“魏”这个说法被大多数史料所接受,但其实这还不能武断地盖棺定论,因为只有史料记载而无实物佐证是站不住脚跟的,再加上那些所谓的史料也并非完全可信,这又如何能够说服世人呢?所以,就目前来看,木兰还只能姓“花”

那为什么会有“花”这种姓氏说法呢?其实这与明代的戏曲家徐渭有关,他在《四声猿》中一定咬定木兰是“花”姓,而这种通俗戏曲本身就有很强的普及性,久而久之“花木兰”也便成了理所应当之事,不仅如此民间之人更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猜想出花木兰的爸爸名为“花弧”,阿姊叫做“花木莲”,就连她的母亲都叫“花袁氏”,可谓真正的“花氏一族”。


至于木兰的祖籍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同样的绝大部分史料认为她是“安徽毫州人”。《亳州志》这样记载木兰的祖籍:

“亳州东魏村人……,孝烈祠久在东关外”。

姚奎在《木兰歌》的引文中也说道:

“又考杂记,孝女,亳州人”

明代何出光在《木兰祠赛神曲》的引文中称:

“将军亳州人,魏氏女”

这一切证据都指向“木兰是亳州人”这一说法,不过仅仅凭借这些记载亦是很难证明说法的真实性,因为大部分史料来源都是野史、方志,它们所具有的可信度本身就不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花木兰很可能本身就不存在,她被塑造成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形象,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像人们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会编造出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这样的人物一般。

退一步来讲如果花木兰真的存在,那为什么只有野史对其称赞有加而在正史中却不见她的身影呢?况且一个女子从军十余年,居然没有一个同伴发现她的性别,这难道不是一个漏洞吗?

在古时候,其实女子很早之前就能够上战场冲锋陷阵,比如李渊兴唐之战时,就已经不拒绝女儿的“娘子军”,甚至在有些朝代,女子兵还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花木兰或许并不存在,但是在历史的确有着像她一般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是这些女英雄的典型代表。最后以杜牧的《题木兰庙》结尾: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


执笔灬写史


河南考古发现的"花木兰”墓,实际上是妇好墓。把妇好比作花木兰说明两人都是女人,并且都是古代少有的女将军。但不同的是,妇好是史书有记载,甲骨文和出土文物有佐证的真实人物,她是商朝帝王武丁的妇人,一位战功赫赫的女将军,而不是替父从军。而花木兰只是从北魏起的一个替父从军的传说故事,是否真有其人至今仍是个迷。

妇好墓中发现玉板指令专家激动,说明了一个问题:

关于妇好这个历史人物,虽然有史料记载和传说,但无文物佐证,后世对妇好这个人物是否商代真实存在一直持怀疑态度。玉板指的出土,它是史料中所记载的妇好是女将军的佐证。玉板指古代是射箭时防止手指摩擦,保护手指的一种工具。妇好墓出土玉板指佐证了她生前确实是一个女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