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该忘记国医节,发展传统中医,为健康世界贡献中医力量

今天是国医节,是传统中医的节日,也是宣传和传播中医文化的节日。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主要和“废除中医”有关。自从西医进入我国以来,废除中医的声音就没有间断。而在1929年为盛,彼时的反抗成就了今天的国医节。


国医节的由来


1913年(民国2年)1月,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医学、药学两门,医科大学按照西方医学科目设置,中医没有纳入近代教育体制。1914年(民国3年)初,中医界纠合各地同业组成“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北京政府请愿,希望保存中医中药,但遭到了北京政府的拒绝。此后,中医界一直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作为努力的目标之一。


我们不该忘记国医节,发展传统中医,为健康世界贡献中医力量

为抗议国民政府废止中医案晋京请愿代表


在五四新旧思潮激烈冲突中,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西医界也公开与中医界决裂,医药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对峙阵营。1916年(民国5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受明治维新时期废止汉医思潮影响,撰写《灵学商兑》,率先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评;1920年(民国9年),余氏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得到了杜亚泉、恽铁樵的回应,引发了1920年初关于中医理论之争。


尽管中医与西医之界域此时已经分明,但无论是1920年(民国9年)的余杜之争,还是1922年(民国11年)之余恽之争,均局限于学理上的探讨,并没有扩散到学界之外。余云岫虽断定中医立足于阴阳五行的哲学式空想之上,因而是“非科学的”,但他也认可中医具有实际疗效。故20世纪20年代初中西医之争,始终是学理之争。


1925年(民国14年),中国教育界先后在长沙、太原召开会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了"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议案最终未被采纳。


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弘扬中医中药,保障人类健康,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即“中国国医日”。


吴世华教授:针灸治疗方法获许可在美国治病


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由于无法标准化而导致国外对中医的认可很有限。近年来中医在国外也越来越被认可。下面介绍一位为中医在世界发展作出贡献的甘肃人,他的名字叫做吴世华。

我们不该忘记国医节,发展传统中医,为健康世界贡献中医力量


1936年出生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1956年,吴世华毕业于兰州卫校医士班,开始行医。同年,吴世华考入西北医学院,1961年,吴世华从西安医科大学(原西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此后的二十六年(1961-1986),除了一部分时间被选派到外地学习、进修、行医和从事医学专题研究外,吴世华一直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1年被提升为副主任医师,1990年被晋升为教授兼主任医师。1979年-1981年,作为优秀医生,他被选派到苏丹,担任中国赴苏丹医疗队的医学专家曾赴苏丹医疗队援外工作 1986年。后来吴世华来到美国主要做宣传中医的工作。经过努力,中国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开始在美国立法,并且通过认证之后就可以颁发中医针灸证书,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不该忘记国医节,发展传统中医,为健康世界贡献中医力量

吴世华教授在美国的诊所


中医方法治疗疾病,永远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中药成分也随着变化,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中医的学习和研究中来,推动中医的发展,为治疗疾病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