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两代都是县令掌管一个县,当时一个县多少官员?

用户4074876628954


县级,作为我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其各项制度在明清时期日益规范和成熟。要说一个县有多少官员,就要对官员有个明确的定义。官员应该是由朝廷任命,经吏部考核的在编行政人员。

明清时期一个县的官员大致上有六人,即知县、县丞、主簿、教谕、典史和巡检。

  • 知县

知县是一个县的一级主官,官级为正七品,当然也有京城的县令为正六品的。知县作为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全面工作,包括税收、刑狱、救灾、农桑、治安、教育等各个方面。

  • 县丞

县丞是知县的副官,相当于二把手,官级为正八品。分管全县的档案文书、仓库粮马、赋税征收等工作。

  • 主簿

主簿是知县的佐官,又称为书记,其官级为正九品。主管全县的人口户籍和文书办理事务,相当于秘书类工作。

  • 教谕

教谕是负责教育的学官,官级为正八品。明清时期在各县都设有县学,是县里的最高教育机构。县学设有教谕一人,训导多人,负责县里生员学习和孔子祭祀等事。教谕实行双重管理,既直接受命于省里的学政,又要接受知县的领导。

  • 典史

典史又称为县尉,官级为从九品。负责全县的治安和监狱的管理。

  • 巡检

明清时期,在各交通要道和关隘都设有巡检司,归属县令管辖。巡检司长官为巡检,官级为从九品。负责抓捕盗贼和设卡盘查。

需要说明的是,县里的官员人数也不是固定的,其中知县、县丞、主簿和典史基本上是标配,其他官员在明清时期或不同地方会各有不同。

一个县里除了上述官员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胥吏和杂役。

  • 六房书吏。县衙里仿照朝廷六部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负责对应的相关事务。六房书吏没有俸禄,只能靠一些其他服务费用维持生计。

  • 三班衙役。三班衙役人员众多,是具体的执法人员。三班即皂班、快班和壮班。皂班负责知县升堂时站岗和行刑等;快班负责抓捕人贩、勘察取证和解押囚犯;壮班负责看守监狱、维护治安。

除了这些杂役,县里还有师爷、仵作、医官、轿夫等众多人员。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县里事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人员众多。有的小县有几百人,大的县里可能会有上千人。但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仅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数人而已。


时光山人


明清两代县政府的官员,连县长算在内,基本是三到五人。

按规定,九品以上才是官,九品一下为吏,即“不入流”。

以下是县政府官员名单。

1、主官一个,县令,正七品,或称县长、知县,为一县最高军政长官。

2、附官,三-五个。

(1)县丞,正八品,相当于副县长;

(2)主薄,正九品,相当于秘书长;

(3)县尉,相当于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

(4)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

以上所列主官、附官都是有正规编制,受命于朝廷,食朝廷俸禄,有官阶品级的官员。

3、除去以上官员,县衙内还有无官阶品级,俗称“未入流”,包括站堂跟班,地方土兵,仵作法医,侦缉队员,骄夫、门房、厨娘、丫鬟一应服务人员等。上列县衙工作人员,不在正式编制内,不享受朝廷俸禄,有的是县令自行招聘的工作人员。


王山而同学


清朝只有从九品以上的才能算是官,其他未入流的肯定就不算是官员啦,而是吏。满清的一县官制基本沿用了明朝的官制,一县最高的行政长官为正七品的知县,掌一县的所有行政事务,包括断案、征税、监考县试、监督和考核治下官员和发布朝廷政令等,可以说只要在这个县里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这个县的事情全部都有县令管。再这之后就是在光绪三十二年所成立的正七品的县视学一职,它主要的职责就是在本县办理及发展教育,并定时巡察各乡村市镇的学堂,如发现问题可上报知县给予处理,或直接要求其整改。

后就是正八品的教谕,他主管一县的文庙祭祀,及本县生员的教育和一切有关本县教育的事务,并管理“县儒学”机构。之后就是同为正八品的县丞,他是县令的副手,作为负责县令的存在,平时县令若在则县丞几乎无权利,但是如果碰上县令公干亦或者县令未到任,则一般有县丞来暂时署理县令之职,并暂行县令之权。但是一般情况下清朝不太设县丞一职,在当时清朝1300余个县只有345个县丞。在这之后就是从八品的训导,他是教谕的副手,是县儒学的辅助教职,负责教导本县的生员。接下来就是正九品的主簿,他也算是县令的副手,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之后就是同为正九品的庄头,他就是等同于现在的村长,负责一村的普通事务,并协助知县管理好本村的治安。再就是从九品的吏目,他负责协助知县断案等其他刑狱事务,并负责管理文书。最后就是从九品的巡检,他主要负责训练甲兵,巡逻州邑等事,在清朝凡镇市、关隘要害处都会设巡检,并归县令节制。

而再这之后皆是不入流的吏,而非官。包括主管一县的缉捕、稽查狱囚、治安等事务的典吏、主管一县阴阳学的训术、主管一县医学的训科、主管一县驿站的驿丞和主管一县道教的道会,及掌征收商贾、侩屠、杂市捐税及买卖田宅税契的税课局大使。但是这些吏虽无品,但却也是一县不可或缺的职务,而县令也就是靠着这些官员才能有效地管理着自己的一县之地。至于怎么管理全县数十万的百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除了大县有几十万的百姓,一些小县的人口多则也就是数万,少则也只有数千人而已)。我只能说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县令只是负责整个县的大方向,及决定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后就是教谕负责全县的教育,典吏负责全县的治安,巡检负责全县各镇的巡逻,税课局大使负责全县的收税,及庄头就负责县以下村的事务。总之就是一句话下到村,上到县都有专门的官员来负责某项事务,完全不用担心管理不过来。别忘记这些所列举的只是官吏,在他们下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衙役和临时工,完全就不用怕没人管


吾欲与汝同曲


当时一个县就一个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县令县,一下所有的部署都是县令所聘请的,而且县令的俸禄也是非常低的,另外县衙里面所有部署的工资也都是就地收取的。正所谓皇粮要收100钱县令就地要收200~300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