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案例分析:你的自我是否足夠強大?

心理學案例分析:你的自我是否足夠強大?

問:上次談到自我強度問題,到底該如何記住與理解呢?

答(根據新陽光李克富老師課程整理,問題為編者所加):

1、如何記住自我強度?自我強度作為心理學術語,各種教科書都有嚴格描述,作為初學者一定認真學習標準教科書,但是作為諮詢師不可能也不用全部記住這些標準,唯一要記住的標準就是診斷標準。

就自我強度條款而言,各個教科書都是用不同語言說著相同的意思,殊途同歸,諮詢師實際會判斷會用就可以。比如給個刺激有不同反應,能根據實際反應判斷出自我強度強弱、防禦方式、情感調控方式等。面對重大打擊泰然自若就是自我強大,能承受持久慢性刺激就是自我強大,如婚姻中忍受表現為被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是自我弱小,而承受是主動、擔當、自我強大,表現為嫁雞養雞嫁狗養狗。用“殘餘規則”生活常識就行。

2、掌握判斷自我強度目的為何?

一切諮詢都是為了提升求助者的自我強度水平,反過來說有心理問題者就是自我強度太弱。這可以從弗洛伊德三我理解,自我用來調節本我、超我平衡,同時還要調節好環境,由此自我強大是對於這三者調節均衡,自我弱小則調節失衡。幫助他人就是幫助意識到自我的重要性,對於外界的言談舉止就是適應,對於內在的情緒情感感受就是調節,目的強大自我。

心理諮詢治療方向就是,“建立自我意識——形成良好習慣——應對外部世界——調節內部世界。”自知發展四個階段,目的為了適應環境與調節自我。

3、如何理解自我與自私的區別?這不是一個概念,心理學的自我不同於日常說的自私,日常所謂的太自私相當於心理學裡的本我太強,隨著社會化超我對本我進行平衡,最終形成自我功能。自私是個社會學概念,世界只有一個人的話,就不存在自私,行為也是如此。

4、如何理解澄清技術?同出而異名,同名而異出,這是個現實問題。名字一樣意思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才需要澄清技術,就是把模糊東西清楚化,否則雞同鴨講。不要固化一個名字,每個人說出的這個詞語都會不同,要關注當下語境。如我們說左右拐彎,上海人就說大小拐彎,我們說狗美國人說DOG,同樣說抑鬱有人指壓抑有人指憤怒。

5、為何理解概念重要?澄清技術就是搞明白概念內涵外延不同,學習標準教科書目的是統一術語,用作專業診斷,因為教科書診斷是用專業術語寫就的,比如有人看病說發燒,這是老百姓說法,但醫生一定寫作“發熱”,這是專業術語,為了專業診斷。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其實就是心理決定一切,因為心理過程與態度的內涵都是知情意。

6、為何說“三基”訓練如此重要?武術唱戲都有童子功之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說明基礎最重要。醫生護士平時大量訓練就是三基: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礎技能,諮詢師對照就是基本知識(概念術語)、基礎理論(理論來自假設,比如精分的無意識決定論、因果論)、基礎技能(不會催眠但不能不會系統脫敏,好比醫生不會手術但不能不會人工呼吸)。案例分析就是圍繞三基進行,不搞高大尚,花架子,不要太炫,能夠多大程度、多寬泛、多深刻的理解三基,就能多熟練的變成實際操作。


心理學案例分析:你的自我是否足夠強大?


你會如何回答下面問題?

1、心理健康十個維度?

按照心理諮詢師教材郭念鋒教授說法,心理健康十標準為:(一)週期節律性,(二)意識水平,(三)暗示性,(四)心理活動強度,(五)心理活動耐受力,(六)心理康復能力,(七)心理自控力,(八)自信心,(九)社會交往,(十)環境適應能力。

個人理解可以這樣解釋,生理方面保持週期節律,社會層面保持正常人際交往、適應環境,心理層面則是7部分:心理過程認知的自信心,情緒的自控力,意志力的暗示性、活動強度、耐受性與康復能力,心理狀態的注意水平。

2、簡述心理諮詢澄清技術。

根據許又新教授在《心理治療基礎》中說法,澄清就是弄清楚的意思,“我們在弄清楚病人心理的同時也就是在幫助病人弄清楚自己,這是一個問題兩面,同時進行”。這些內容包括“ 病人的內心體驗,病人所經歷的事件,事件與事件、事件與經歷、經歷與經歷、體驗與體驗之間的關係。”某種意義上來說,澄清也是具體化過程。

3、簡述殘餘規則。

許又新教授在《精神病理學》中對“殘餘規則”做了詳細生動描述:

“就一般常人而言,風俗、道德、行政和法律這四種社會規則總是特別重要,但對於識別精神障礙它們的重要性有時反而不及殘餘規則。

殘餘規則是不好概括和歸類的規則,同時又是大家都不明說但卻是公認為不言而喻的。我們和人家談話時注視對方的眼睛或嘴臉而不注視人家的耳朵,走路時用整個腳板著地而不只是腳趾尖或腳後跟著地,以及諸如此類便是殘餘規則的例子。

違反殘餘規則的行為使我們感到古怪,但除了這種感受以外似乎說不出更多的道理。然而,這卻是辨認精神障礙的一種十分靈敏的線索。例如,有一位病人每夜改變他臥床時身體的方向,且一旦選定便整夜不變,有時他頭朝西腳朝東,有時卻頭朝北腳朝西睡成90°的曲尺形,使他的妻子十分迷惑而難堪。又例如,一位病人到照相館照相,堅持要把後腦袋和背對著鏡頭,攝影師事後不勝感慨地說,他幹這一行快30年了,從來也沒有見過有這樣照相的,真邪門!與這些行為古怪的人進行交談,我們照例可以發現符合精神障礙標準的心理異常或精神症狀。”

簡單說,殘餘規則就是與我們日常常識想違背的事情,比如冷靜的人突然發瘋,小氣人突然大方起來,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4、同出而異名與同名而異出的心理學概念,各舉例說明。

同出而異名可以理解為內涵相同而名字不同,比如蘋果的中英文名字,社會心理學的自我與自我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用不同的話語能夠反覆解釋相同的心理現象,並識別不同語境下同一事情的不同表達。同名而異出則是內涵不同名字相同,比如社會心理學的知覺包括自我知覺和人際知覺,不同於基礎心理學知覺是對感覺的解釋,僅指自我知覺。

5、簡述系統脫敏法。百度百科說,“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諮詢使用時候就是放鬆和暴露相結合,有些類似日常說的慢慢接近,例如談戀愛。

心理學案例分析:你的自我是否足夠強大?

再次強調,心理諮詢以及自我成長就是,“建立自我意識——形成良好習慣——應對外部世界——調節內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