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吊儿郎当的,啥都不在乎怎么办?

用户6421476439065


从你描述的情况看,孩子应上七年级了,差生一枚。

一、什么是差生。我们一般指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或某一方面达不到国家统一的基本要求且差距过大的学生。差生是可预防又可转化的。差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既是客观的,又是相对的。:

二、差生心理障碍及成因。

1、自卑心理。差生因学习成绩不好或经常犯小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耻笑,家长的责骂。而这些讽刺、嘲笑、责骂则使他们丧失自尊和自信,甚至自暴自弃。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冷漠态度,对集体有隔膜感。

2、逆反心理。差生往往担心别人看不起或经常受到别人指责,变得很"心虚"、"敏感",对人"有戒心"、有"敌意"。

3、厌学心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分数论英雄,孩子因成绩不好受到羞辱和冷落,常感到痛苦和烦闷,导致厌学;孩子学习目标不明确,受到社会或家庭影响,学习好坏无所谓,学不好也能挣大钱等,再加之自控能力差,爱玩怕吃苦,学习也不得法,种种原因加叠,使孩子谈"学"心烦。

三、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老师、家长的宽容"真"爱是前提是根本。

1、对自卑心理的孩子,注意激发他的自尊心。自尊心得到尊重是人前进的动力。给孩子选定目标时要有层级,使之跳一跳,够得着。日习惯,月目标,拟或一次作业,一句暖人的话,有闪亮点,就给予当众肯定或表扬;鼓励引导孩子参与竞争或竞赛,尽量创造条件,让他有成功的机会;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腔热情,笑脸肯定。一句话,发现孩子优点,不吝褒扬之词,让孩子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是父母、老师的宝贝。

2、对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要找准原因,晓之以理。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大发脾气就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摸清情况,对症下药,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且忌不能翻旧账、揭老底,加深误解。

3、对厌学心理消除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社会需求与孩子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其有危机感。(2)培养学习兴趣,发现特长,展示特长,让其享受特长带来的乐趣。(3)及时补课,最大限度的减少"知识差"。(4)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如老师向其介绍讨论方法、思维方法,教给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认真审题,计算细心,演算书写整洁等习惯。

女孩子的心理障碍比男生更隐蔽复杂,家长、老师要有耐心,有的放矢,一定能让孩子回归正常。


詹均江


女大十八变,13岁的女孩,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了有很大的变化,这时候当家长的就要注意了,由其是母亲应该多关心女儿的一些特征的变化,如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还有喜欢照镜子,摸口红,穿衣服上的讲究等,这些都是生理特征的具体表现,也就是青春期,母亲这方面应该多引导孩子,这是青春期的关键时刻,应该疏导她向正确的人生的道路上走。

我想只要家长时常关注,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引导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会慢慢的把孩子引导过来的......





论励志成功创业之道


12~16岁左右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种心理特征:

1.自我感觉“长大了”,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

2.不成熟,讲歪理;

3.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4.意志薄弱,适应性差,不能承受压力;

5.出现消沉、颓废、麻木、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6.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现象。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严格的说,这种“叛逆”是自我意识的体现,父母会觉得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这个时候教育方式也应该相应的改变,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只会引发更强烈的对抗。

可以同意孩子比较“任性”的做法,但是要跟孩子讲清楚任性的代价是什么,让孩子独自想清楚比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有用的多。

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耐心细致的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在父母的爱陪伴之下的孩子,是不会走错路的,他们只是需要时间来慢慢长大。


博文强记


青春逆反期,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不过这孩子表现是有些极端,这样的孩子要极早正确引导,帮助她找到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向,一旦出现破窗效应或者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破罐子破摔,那就麻烦了。

孩子表现颓废就是因为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感觉一切都无所谓,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帮助孩子列出每天的计划,尤其是把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纳入其中,哪怕是孩子喜欢画画、唱歌都要支持,只要是正能量的兴趣都尽可能满足,只要让孩子有事做,有喜欢的事情做,她能做下去那她就会慢慢远离颓废,回归正确的轨道,而且要是学校和班级也能有她展示自己的舞台,那更是事半功倍,要注意的就是在这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一定多鼓励和表扬,给孩子自信,让她知道你们关心她,在你们心中她的分量很重,有了信任感慢慢就有获得感,有了获得感就有幸福感,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


瑕不掩瑜865


13岁的孩子应该是初中八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分化的时候。七年级的孩子才上初中,胆子还比较小,对老师家长还会有所畏惧和服从。八九年级的孩子,尤其女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觉得自己长大了,对家长不再是一味地服从,对老师也开始怀疑和挑剔。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到孩子情绪的变化,要从心里上承认和接受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不是就一味地控制孩子,让孩子服从。这时候孩子更多的是想找到认同。那家里的事学校的事可以多让孩子参与。尤其家里的事情,包括自己家和直系亲属家的事情可以的话让孩子知道,发表一下意见。对老师的批评也跟孩子具体分析一下,是老师以偏概全,还是孩子确实有不当的地方。孩子有了认同感和参与感就会改变,不然他觉得反正你们也不重视我,我还懒得搭理你们呢。


于老师带您学报考


那她怎么会高兴会在意,钥匙就在这,无论多少岁,孩子终究是孩子,主要在于大人的眼光、观念、财力,比如,你看过去,说吊儿郎当,也许我觉得那只是表象,好嘛,你看化妆师就知道了,看教练就知道了,看谁带,因为你没说智力的问题,所以,可见是可以的,你只是想改变态度


QY1117


给你出一绝招:只找三十岁左右的女孩给你女儿支招,一定能有办法。


亚侠凡纳


有个小孩就怕这种,家庭教育不到位。什么都顺着她,怕她哭苦怕她累。


熙熙妈生活日记


这是一个干大事的潜质。


手机用户58151305238


学校教育的确不是万能的,家庭教育缺失却是孩子走上不归途的源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