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杞棠鑑定前期已推出的瓷器類文章

1.《泥沙入手經摶埴,光色便與尋常殊——淺談中國古代瓷器的產生》

2.《泥之精魄,瓷之源始:簡敘中國瓷器發展的早期階段》

3.《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4.《千峰疊翠,珠白玉潤:簡敘中國瓷器發展的 “南青北白”階段》

5.《雨霽霞紅,巧奪天工: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名窯林立”階段》

6.《浮樑巧燒瓷,顏色比瓊玖:淺談中國元代青花瓷》

還有暫未發表的文章,裡面記錄各個窯場制瓷的特點,各個時代瓷器的特點,方便喜歡研究的藏友學習,所有杞棠的鑑賞類文章均可以用來實踐。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陶母子狗】

  北朝,高9釐米   母狗蹲臥,雙耳下垂;小狗前足揚起,抓扶母親的頸部,母子親密無間。   魏晉南北朝時的動物雕塑與秦漢時相比在性質上有了一定的變化,以更多地反映社會生活內容替代了原有的禮儀功能。這對母子狗折射的便是雕塑者對生活的熱愛。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鉛褐釉印花人物紋扁瓶】鉛褐釉印花人物紋扁瓶,北朝,高12.2釐米,口徑3.1釐米,足徑4.9釐米。

  瓶呈扁圓形,上窄下寬,略似杏核。敞口,短頸,假圈足。通體施褐綠色低溫鉛釉,釉層光亮。肩部對稱置圓形鼻紐,以便穿繩攜帶。頸與肩相接部分有一週聯珠紋。腹部兩面均模印5人一組的胡騰樂舞圖案。中央一人於蓮座上翩翩起舞,右二人一吹奏橫笛,一人打拍。左二人,一執琵琶彈奏,一人雙手擊鈸。五人均深目高鼻,身穿窄袖長衫,腰間繫帶,腳蹬長靴,是當時西域人的形象。

  北朝時我國與中亞、西域諸國往來較多,關係比較密切,因此,西域的一些裝飾圖案如聯珠紋、忍冬紋等就出現在瓷器上,成為一種常見的紋飾,西域人物也成為瓷器的裝飾題材,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我國中原地區和西域少數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歷史背景。此瓶人物形象生動逼真,為研究當時我國的樂舞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這件褐綠釉印花人物紋扁瓶的形制、紋飾與1971年河南安陽洪河屯北齊驃騎大將軍範粹墓出土的幾件黃釉印花人物紋扁瓶相似。另外,河北邢窯北朝遺址也出土過這種產品。

  該瓶上的褐綠釉是以適量的氧化鐵為著色劑、以氧化鉛作助熔劑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低溫釉,故亦稱鉛褐綠釉。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青釉蓮花尊】

  青釉蓮花尊,北朝,高67釐米,口徑19釐米,足徑20釐米。

  尊侈口,束頸,腹部碩大,腹下漸收,圈足外撇。釉色青綠。周身遍佈紋飾,以蓮花為主題。從口部到頸部的紋飾以弦紋分隔為三層,最上一層貼印6個不同姿態的飛天,中間一層飾寶相花紋,下層貼印團龍圖案。頸肩部飾6個條形系。腹部裝飾上覆下仰的蓮瓣,上部覆蓮分為三層,層層疊壓,依次延伸,其中第三層蓮花瓣尖向外翹起,第二層與第三層蓮瓣之間貼印菩提葉一週。下部仰蓮分為兩層,蓮瓣豐滿肥碩。足部也堆塑覆蓮瓣兩層。

  這是1948年河北景縣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蓮花尊之一。形體高大,氣魄雄偉。它綜合了雕刻、刻劃、模印貼花等裝飾方法,特別是腹部,採用堆塑的手段,以仰覆的蓮花瓣吻合而成,葉脈清晰可辨,將蓮花完整、豐腴的姿態在這一仰一覆之中完美地表現出來,既是裝飾,又是器身結構的一部分,毫無牽強之意,同時也避免了純粹摹仿自然的作法,是裝飾藝術的成功之作。

  北朝時期佛教盛行,這件仰覆蓮花尊使用了飛天、寶相花、菩提葉、蓮花等佛教裝飾題材,反映了佛教藝術對北方陶瓷的影響。

  在中國南方也出土有類似的蓮花尊,只是胎、釉化學組成差異較大。這種相同的時代風格,表明了南北之間陶瓷藝術的相互交流。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鉛黃釉綠彩蓮瓣紋罐】

  鉛黃釉綠彩蓮瓣紋罐,北朝,高23.5釐米,口徑7.7釐米,足徑8.4釐米。

  罐直口,溜肩,肩部有四弓形系,腹下漸收斂,實足,底略內凹。口部及下腹部各刻弦紋一週,肩部刻弦紋數道,四系之下刻忍冬紋一週,腹部刻下覆蓮瓣紋。器身上半部施黃色透明釉,又於八等分處各施綠彩一道,下部露胎。

  此罐胎質潔白,造型工整,釉色突破了單一色彩,更富裝飾性,為豐富多彩的唐三彩工藝開創了先河。忍冬紋與蓮瓣紋組合是佛教藝術的裝飾題材。此罐有確切年代可考,其造型和紋飾對研究北齊時期的宗教觀念及藝術等均有重要意義。

  此罐1958年出土於河南省濮陽李雲墓。李云為北齊車騎將軍。據出土墓誌記載,該墓為李雲夫婦合葬墓,葬於北齊後主武平七年(576年),由此可斷定此罐年代的下限。因有確切年代可考,其造型和紋飾對研究北齊時期的宗教觀念及藝術等均有重要意義。該墓出土的另一件黃釉綠彩罐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院,造型及釉色與這件相同,唯四系是方形的,與之有別。

  鉛黃釉屬於低溫鉛釉。低溫鉛釉的發明比青釉要晚得多,但在漢代已相當普遍。它的特點是釉面光澤強,表面平整光滑,釉層清澈透明,猶如玻璃一樣,但硬度比較低,容易出現劃痕,化學穩定性較差。傳統的低溫色釉的主要品種有綠、黃、藍、紅、紫等多種。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青釉模印塑貼四系罐】

  青釉模印塑貼四系罐,隋,高17.7釐米,口徑9.6釐米,底徑9釐米。

  罐直口,圓唇,短頸,圓鼓腹,平底微外撇。肩部對稱置四個雙股泥條製成的系,四系之間塑貼團花紋樣。其下飾凸起的弦紋。腹上部塑貼團花、草葉、團龍、獸面等間隔排列的四種紋樣。其下飾一條凸起的弦紋,將罐身等分為兩部分。灰白色胎,胎體厚重結實。器內滿釉,器外施釉不到底,罐下部有淚痕狀釉垂至器足。釉色淡青泛黃,積釉處呈青褐色。釉的玻璃質感較強,釉面有細小開片。

  此罐採用模印貼花技法裝飾,即用模子先印好浮雕狀的紋飾,再用胎漿水粘貼於未上釉的坯體上,然後施釉入窯燒成。紋飾具有很強的立體效果,猶如淺浮雕,這種裝飾工藝在隋瓷中極為少見。從這件罐的胎釉特徵看,應是安徽淮南窯的產品。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青釉盤口瓶】

  青釉盤口瓶,隋,高32.5釐米,口徑6.6釐米,足徑9.2釐米。

  瓶盤口,短頸,溜肩,長圓腹,圈足。瓶身施半截青綠釉,釉層透明,釉面有細碎開片,釉向下垂流,形成一種特殊的自然裝飾效果。

  從此瓶的造型、胎質與釉色上看,都具有隋代青瓷的典型風格。

  青瓷是隋代瓷器生產的主要產品,一般胎質較為細膩,瓷化程度良好。在器形方面,基本上繼承了南北朝造型,但又有所變化,並創造了一些新的器形。常見器物有盤口壺、雞頭壺、瓶、高足盤、帶系罐、碗、尊、燈和燭臺等日常生活用具。盤口瓶由北朝時洗口瓶演變而來,特徵為盤口,短頸,平底。與北朝的洗口瓶相比,主要變化是頸變細長,腹徑闊大,略呈橢圓形,且有單體雙體之分。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白釉高足杯】

  白釉高足杯,隋,高10.2釐米,口徑5釐米,足徑4.4釐米。   杯斂口,鼓腹,高足外撇。裡外滿施白釉,足邊無釉,釉面開細碎片紋。   這件白釉高足杯,造型新穎,釉質潔白細潤,與北朝時的初期白瓷比較,已可看出是真正的白瓷了。   白瓷雖然在北朝時期已經開始出現,但真正燒製成功則在隋代。與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燒製工藝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隋代白瓷的燒造成功,為唐代白釉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淮南窯青釉印花高足盤】

青釉印花高足盤,隋,高12.5釐米,口徑27.5釐米,足徑14.5釐米。   盤直口微外撇,盤心坦平,有印花裝飾,並有5個支釘痕,下承以空心喇叭狀高足。內外施青釉,外壁僅施半截釉。   此件高足盤釉色偏黃,從其胎釉特徵看,應屬安徽淮南窯製品。   高足盤是南北方瓷窯普遍燒造的器物。從考古發掘資料看,高足盤最早見於北朝,北齊天統三年(567年)墓葬中即出土青釉高足盤。這種器物在隋代比較流行,隋代的繪畫、壁畫上都有所見。目前發現隋代燒造高足盤的瓷窯有河北的賈壁窯,河南的安陽窯、

鞏義窯,安徽的淮南窯,湖南的湘陰窯,四川的邛窯等。上述瓷窯主要燒造青釉高足盤,釉色淡青而透明,有些可見胎上的黑點雜質。河南的鞏義窯在唐代還燒造三彩高足盤。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越窯青釉瓜稜執壺】

越窯青釉瓜稜執壺,唐,高20.4釐米,口徑5.8釐米,足徑7.7釐米。 執壺撇口,束頸,溜肩,長圓腹,圈足。通體呈四瓣瓜稜形,肩部一側置短流,另一側頸、肩之間置曲柄,與流、柄成十字形的頸、肩之間置雙系。通體內外及圈足內均施青釉。   此執壺造型圓潤飽滿,釉質潤澤,為唐代晚期越窯青瓷的代表作品。   青瓷的燒造至唐代已相當精美,浙江越州一帶所產的青釉瓷器,體現了唐代青瓷生產的時代水平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淮南窯青釉劃花蓮瓣紋四系盤口瓶】

  淮南窯青釉劃花蓮瓣紋四系盤口瓶,隋,高43釐米,口徑15釐米,足徑13.5釐米。   瓶盤口,長頸,溜肩,肩部置四個由雙股泥條製成的豎系,鼓腹,腹以下漸斂,近底處外撇。通體施青綠色釉,釉僅及腹下部,釉下施有潔白的化妝土,釉面開有片紋。釉下紋飾為劃花和印花,頸、肩部均戳印圓圈紋,肩部有兩道劃花紋飾,上為覆蓮瓣紋,下為忍冬紋,腹部三道劃花紋飾,上下均為覆蓮瓣紋,中為忍冬紋,每層紋飾間均以弦紋相隔。由於考古工作者在安徽淮南窯遺址曾發現這種四系盤口瓶標本,在安徽地區隋代墓葬中也曾出土這類四系盤口瓶,由此推斷,這件四系盤口瓶應為安徽淮南窯製品。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八)

【青釉兔紐蓮瓣紋權】

青釉兔紐蓮瓣紋權,高12釐米,底徑12.7釐米。   權平底,底心有一圓孔,中空,頂部飾一兔紐。器身薄施一層青釉,釉色泛黃,施釉不到底。外壁模印蓮瓣紋一週,上為6組團花,間以條紋。   此權造型端莊,兔形鈕栩栩如生,釉面玻璃質感強,開細碎片紋,模印之紋飾清晰,佈局規整,線條流暢,富於藝術美感。此權為隋代青瓷器的典型之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