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药大PK,到底孰能更胜一筹?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举国上下戮力同心,终于即将迎来曙光。回顾战疫瞬间,除了医护天使们的坚强背影广受关注,治疗用药的风波更是一度掀起了舆论档口的热浪。从α-干扰素雾化吸入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服用,从双黄连能治愈的谣传到磷酸氯喹的老药新用,从新冠病毒病原学特点的解读到被定义为中医疫病范畴……大众对中医西医、中药西药的观点和看法又有了新了疑惑,但丝毫不影响那些日常生活中对中药或者西药唯尊的忠粉们。

中药西药大PK,到底孰能更胜一筹?

“我向来支持中药,取自天然动植物、药效稳定且副作用小,西药伤肾啊,不可取不可取!”偏爱中药的人往往内心充满着这样的心声,但西药的支持者肯定不同意啊,“中药治疗见效慢,药物剂量难以掌控。西药就不同了,治疗可准确针对病症特点,短期内见效明显,谁不想病好的快点?”其实,从人类用药史至今,特别是针对我国而言,传统中药的盛行,老百姓关于中药西药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小编以为,这两个观点分明都说的相当准确嘛,万事万物皆应遵循“二元论”,有利必有弊,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呀。趁着“国医节”之际,小编来跟大家科普一下中药西药相关知识,到底孰能更胜一筹,更得你心?且听我娓娓道来。

要说中药西药,自然就不得不从中医西医说起……“小编你走开,让我这个最早被中医入药的地黄来介绍中药一大家子”。“中医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做好症型归纳,以辨证论治原则,使用中药、针灸、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显而易见地,我们中药是最能检验中医神奇之处的手段了。正儿八经的学术是这么定义我们的: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我们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我们的优点国人都非常了解,其历史悠久、有效成分不易散失、毒副作用小、治疗疾病范围广,特别的,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哈哈,我讲完了!”地黄净说好话了,小编再来补充一下:以上说的呢都在理,但是治疗见效慢、治疗针对“患病本质”而不针对病症特点及用药剂量难以掌握等缺点也成为了中药不被部分患者接受的重要原因,甚至背上了“难喝更无用”的骂名。

那西医西药呢?“我来了我来了”阿司匹林蹦了出来。“我到不像那个叫地黄的家伙老表扬自己,好的坏的我都给大家缕一缕。西医不同于中医学以藏象生理学、经络腧穴学作为基础学科,而是以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作为基础学科建立的体系。我们西药则是相对于中国传统中药而言的,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耳熟能详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药物等都是常说的西药。另外,西药还包括近两年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其对于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在血液肿瘤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显示出良好的靶向性、杀伤性和持久性。金斯瑞旗下传奇生物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的Ib/II期临床试验ORR达到100%。因此,很多人追捧西药,与之精准定向、治疗见效快等优点分不开,但与此同时,这就像金融投资,高收益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风险,西药也是一样,诸多优势的背后也有着毒副作用大、对肾脏功能有较大损伤等劣势。因此,我倒觉得中药西药的选择并不能因为个人的偏好,而更应辩证看待,根据不同病症,择善而从。”阿司匹林的见解小编还是挺认同的。

中药西药对于各自的中医西医学科,两者思维方法有根本不同。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形质;中医重综合,西医重分析;中医从整体出发,强调整体对局部的制约,西医则从局部出发,强调局部是整体的基础。绕来绕去倒像是入了哲学的范畴,总之,没有谁好谁不好,是没有办法做定论的。但是现代社会,在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扬长避短,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机结合。比如在可以的情况下,将中西医融为一体,必要的手术加上中药调理,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作用,才会是最科学的。因此,中药西药大PK,本就不存在谁能独占鳌头的局面,而两者更应该做到各领风骚、相互补充。

文末,小编想给大家多科普一下。“国医节”定在每年的3月17日,是我们中国的节日,为了纪念反对取消旧医药及全盘否定中医中药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而设定的节日。不论是中医还是中药,我们都应用辩证眼光看待,更好的去认识中医魅力,挖掘中药潜力。在原汁原味传承的同时,也要用历史和辩证的思维看待,客观地认清其历史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强化中医自信、文化自觉和传承自强。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让中药西药完美结合引领潮流,不仅可以更好的疗愈九州大地,更能面向整个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