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文图:杨全华

遇事放不下,是时下导致许多人苦闷烦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放不下什么呢,当然是“追求”。

追求是什么?百度上说,“追求意指尽力寻找、探索。”那么刻意寻找、探索的,一定都是美好的,高深的,值得的,应该的吗?都是不应放下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杂谈】杨全华||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寻美好与生俱来。但何谓美好,何谓丑劣,世界观不同,审美观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其追求目标的内涵也绝不会相同。


【杂谈】杨全华||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整体而言,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由低到高,由愚昧到文明,不断追求发展变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走向美好的历史。但就个体而言,一些被扭曲借位了的不良追求往往会穿插于美好的追求之中。这好坏分明的追求,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崇高的追求利国利民,肮脏的追求坑人害己,扭曲的追求伤害身心。

当年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追求,换来了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今日腐败分子对金钱女色的肮脏追求,得到的是身陷囹圄,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杂谈】杨全华||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我们普通老百姓,谈不上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那样肮脏的欲望,但也有追求,有交往,有情感,且生活中常常会因这些追求、交往不当而产生的阴影,时不时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像幽灵一样令你陷于不应有的烦恼。如:

当看到别人的住宅比你宽大时,

当看到别人的车子比你值钱时,

当看到别人挥金如土,“穿金戴银”时,

当看到别人的孩子就读“贵族学校”时,

当看到有人的升迁出乎意料时,

当本以为属于自己的荣誉旁落他人时,

当感到自已的付出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时,

当仍然为过去多年的矛盾心怀记恨时,

当为曾经的过失尚存自责时,

当为无根的猜测而自生烦恼时,

当遇到“小人”对你无故不恭时,

等等。

世界是多元的,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不同的。我们面对多元的世界,纷繁的人生不应自我添乱。仔细想想,这些烦人的“因素”难道不是与自己好高骛远的追求、不切实际的希望、过于理想化的生活标准有关吗?尤其是那些自己主动“翻箱倒柜”折腾出来的陈年旧账,“单独相思”想出来的独自烦恼,更是如此。大量的现实情况是,当你为某一事情烦恼时而“对方”或许本就天隔一方,浑然不知;或许早已命归黄泉,逃之夭夭;或许纯系无中生有,本不存在等等。如果你能做到当这些“阴影”袭来的时候,换个角度想一想,反问自己一声:他还在吗?他知道吗?你这样值得吗?有意义吗?一生没有它不能过了吗?你这样不是自寻烦恼吗等等,或许,你即刻就能震静,就能脱身,就能破涕为笑,就会有洒脱之感,就提升了自己的品位,就变成了生活的强者!

【杂谈】杨全华||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百愁生于比,切勿盲攀比。

比下不攀上,防止心生忌。

旧账莫再理,恩怨应放弃。

圈子要缩小,避免生新气。

无事莫生非,遇事莫着急。

心态要放宽,切莫生闲气。

一笑泯千愁,万愁不足惧!

【杂谈】杨全华||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论你是“庸人”还是智者,当遇事不能放下时,请换个角度想想吧,那样会令你消除烦恼,增加快乐,心胸敞亮,身心健康!

2019年3月25日于淄博


【杂谈】杨全华||当遇事“放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见诸多家媒体。


【精选留言】

雨晨

杨老师精彩美文,很有哲理和启迪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和反省。 人为什么烦恼?读杨老师的文章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就是盲目攀比和定位不准,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放下使然。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快乐也是过一天,烦恼也是过一天。开心也是过一天,悲伤也是过一天。“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本来开开心心的日子,却被自己臆想来的烦恼所包围,整天拉着个脸,心里堵得慌。 俗话话,世间之事,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很多人把名利看得太重,总觉得我比他厉害,为啥他当了官,自己却没当上。总觉得自己那么聪明,工作也很努力,为啥他发了财,自己却孑然一生。为啥人家住大房子,我住小房子?为啥别人开小轿车,我坐公交车?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你成天到晚这么比来比去,不得气死都得郁闷死。人生苦短,回头是岸,何必生那些无所谓的闲气,比那些不存在的长短,把自己置于火炉上烤得油滋滋呢。

说到放手,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也很有启发,说出来与大家分享。非洲人抓猴子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在一个陶瓷罐里放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刚好够放进陶罐就行。闻到苹果的味道,猴子就忍不住过来了,伸手去罐子里拿,本来进退自如的手,因为拿了苹果就胀大了,怎么取不出来,眼睁睁看着猎人把自己抓走。其实,猴子不是不能逃走,也不是没有时间逃走。可它就是太贪心,不懂得放下才招致杀身之祸。 因为放下,我们才会看到天空的蔚蓝,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会看到大海的宽阔,感受到小溪的温柔;才会闻到芳草的清香,听到动人的音乐。当我们放下的那一刻,就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久违的快乐。放下后的人生旅途才会更加愉快,才会登得更高,行得更远,看到更美的人生风景。

置顶75Dr.Zhang

读着杨老师的文字,字字珠玑,犹如一位智者,慈善地,将他人生一路收获的珍珠,双手奉献给后来者。 感恩杨老师!! 何为放下?何为放不下?无非是,过不过得去,自已心里的坎。这坎,是嵌在自已心里,硌着自已的肌肉,神经,血管,他人浑然不觉。 时光不会为谁停留,照顾好自己的肉体和心灵,咱们跟着杨老师的步伐,轻装前行吧!!


置顶水城人(杨全华)

回75Dr.Zhang :谢谢您的深情留言。能引发共鸣就是认可,谈不上感恩。人不可无追求,否则将难以成长进步。美好而崇高的追求毫无疑问应当坚持坚守,但不良追求或者说那些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在意”,虽然不免有些在理,也应看淡、放弃。因为它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耽误“正事”。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生能不能有幸福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放下那些应该放下的“东西”。

置顶传奇

战友深入浅出,说的非常有道理,有些事是当不得真的。不过抱着玩的心态与邪恶抗争抗争,也是可以的,以不影响自己身心健康为原则即可。文中有一词提出与战友商榷:品味如果改为品位似乎更为合适。

作者

感谢您的用心阅读,真诚留言与指正。您说的对,对大众公认的邪恶,在不影响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妨给予抗争。您指出的品“味”的位字,是粗心导致的错别字。谢谢您指正。已经改正。


水城人(杨全华)

回雨晨:读了雨晨老师的精彩留言,我大脑中迅即跳出八个字“抛砖引玉”“同振共鸣”。我的这篇小文只是根据自身的一些体验及身边的所见所闻发表的一点粗浅感悟,没想到引来雨晨老师如此精彩的解读。你的解读和联想有观点,有例子,语言精辟,感悟深刻加之“小猴取果”的故事,很具感染力,足可独立成篇。所以,我感到我这块砖抛得很值。“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人人都有烦心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说“放下”有时真很难,况且人的心胸多半为性格使然。但树立放下的观念,强化放下的意识作用确不可忽视。本文重在启发大家树立强化“放下”的意识。不做社会的俘虏,不当性格的奴隶。用自己的主观理智,创造、夺回属于自己的幸福。


水城人(杨全华)

回传奇:感谢您的用心阅读,真诚留言与指正。您说的对,对大众公认的邪恶,在不影响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妨给予抗争。您指出的品“味”的位字,是粗心导致的错别字。谢谢您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