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登陆器月船2号因为失速在距离月球2公里失去与基地的联系,怎么看这次印度登月?

天下无鱼


三哥的登月器估计是以色列送给它的,在最后一刻都是堕落模式。


云游四海76897991


首先,不得不说印度月球着陆器登月失败让人遗憾(尤其是印度人民)。但这样的结果应该也是有先兆的,个人认为,印度的这个月船二号从头到尾就是个费尽周折的项目,其一波三折的研发历史充满着各种“折腾”,一个“折腾”的项目遇到不够成熟的研发体系(包括技术、项目管理以及研发人员所持的心理状态等等),在加上政治上急功近利的心态,失败就容易找上门。

为什么会折腾呢?这还不是因为印度在实力上没有做到完全的独立自主,我们来回顾下月船2号项目的历史吧。

上图:印度月船二号任务的概述。

月船2的历程一波三折

  • 2007年11月12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听起来像是个民间组织,但其实是政府机构)的代表签署了一项协议,提出这两个机构共同开展“月船2号”项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轨道器和月球车的主要研发,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则负责提供着陆器。一个充满希望的国际空间探索协作项目即将展开。

  • 2008年9月18日印度政府在总理曼莫汉·辛格主持的联邦内阁会议上批准了此探月项目,看来印度政府对于的登月这个事还是蛮重视的。

  • 2009年8月月船二号就完成了设计,并且印度和俄罗斯的科学家还进行了联合评审。

  • 但是,2011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因福布斯-格朗特火星任务失败而遭遇打击,又由于火星任务的有关的技术也用于探月项目,因此俄方无法按时完成着陆器的开发,甚至在2015年之前都没法向印度提供着陆器(对外宣称“缺钱”)。


  • 结果2013年1月,月船2号项目不得不被推迟到2016年,虽然印度人已经根据计划完成了月船的相关开发。估计这个时候印度人也觉得俄罗斯没法依靠,于是决定自己来搞整个项目(当然还是要跟俄罗斯方面在某些方面合作),也就是说那个着陆器得自己开发(整个设计也得调整)——这个突然转折的剧情似乎为印度登月失败埋下了伏笔。

  • 月船2原定于2018年3月发射,但首先推迟到4月,然后又推迟到10月以进行一些的试验。

  • 2018年6月19日,在该项目的第四次全面技术审查会议之后,配置和着陆顺序的一些变化,又把发射推迟到了2019年上半年。实际上这种后期的修改和推迟是非常大的风险因素。

  • 而且在2019年2月的一次测试中,着陆器的两个腿曾受到轻微损坏。

上图:月船二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

项目之初,印度之所以与俄罗斯合作着陆器,其原因还是看在俄罗斯在着陆器方面的研发实力,但哪知道现实不仅打了俄罗斯人的脸,也顺带让印度人感受到受制于人的痛苦,反省之后却还是咬咬牙硬着头皮自主研发靠谱,说不定成了呢?

不过,自主研发的谱是建立在研发实力上的,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一晃就来到了2018年,五年就这样过去了,似乎印度终于搞定了“着陆器”,并给它取名叫“维克拉姆”,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勇气”(印度人自己搞着陆器确实需要一点勇气)。

“勇气”着陆器于2013年由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空间应用中心(SAC)完成初步设计。其推进系统包括八个用于姿态控制的50牛推进器和五个800牛的液体主发动机。此着陆器的最初设计采用了四个主液体发动机和一个中央发动机,因为在着陆前它必须能够绕月运行。着陆器和漫游车的总质量大约为1471千克。

着陆器失败的细节

维克拉姆着陆器于2019年9月7日与月船2分开,并计划在印度标准时间凌晨1点50分登陆月球。其下降过程的最初阶段的参数基本还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正常执行了预期的关键制动程序。

着陆的最后阶段被称为“恐怖15分钟”,大部分机动和制动都由维克拉姆的机载计算机完成,而且无法由控制中心进行修正。

早上1点52分,着陆器曾与NASA深空网络的短暂失去联系,但尚能恢复; 此时,遥测显示着陆器正以60米/秒的垂直速度,48米/秒的水平速度向大约1公里外(估计是水平距离)的预定着陆区域飞行。几分钟后,在距离月面2.1公里的地方快要着陆之前,控制中心突然失去了与着陆器的所有通信。

班加罗尔的印度深空网络园区内建有由11米、18米和32米天线组成的IDSN(印度深空网络)。 IDSN站将接收月船2航天器的健康数据以及有效载荷数据。对于轨道上升阶段,TTC功能将由ISTRAC网络(班加罗尔、毛里求斯、布莱尔港、文莱、比亚克、特里凡得琅)的地面站执行。 NASA/JPL深空网络(戈德斯通、堪培拉和马德里的深空网络)也将被征用与月船2号轨道器进行深空通信。

根据现场直播期间的最终遥测数据显示,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维克拉姆着陆器的最终垂直速度约为58米/秒(210公里/小时)。ISRO主席K. Sivan证实了坠毁事件,根据初步报告,说已找到着陆器位置,并且“肯定是硬着陆”。

上图:维克拉姆着陆器的最后几分钟。绿色线偏移预定的红色路径,然后再最后关头失联。

着陆失败的因素分析

  • 在俄罗斯无法提供着陆器之后,印度被迫自行开发着陆器,而且导致相关设计需要作大幅调整,这给设计的成熟度、完整度带来了挑战,项目质量控制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技术硬伤。复杂的设计调整以及项目管理的重整再加上赶进度的政治任务需求,潜在风险非常大。而且个人猜测,俄罗斯撤出后的合作态度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印度方面也不大可能再期待赖俄罗斯提供最大的支持,或者甚至印度人也就不大愿意再听从俄罗斯的指点和忠告(双方的傲慢与偏见乃至策略都是可能存在的)。


  • 后期的修改和推迟是非常大的风险因素——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发射前一年,ISRO又对着陆顺序等参数进行了调整,这可能会带来新的隐藏风险,个人猜测某些调整导致新的隐藏问题出现但没有被发现就是最后着陆失败的原因。

  • 大部分机动和制动都由维克拉姆的机载计算机完成——这个设计使得计算机程序的可靠性也面临质疑。

专家对对失败原因的分析

根据报道,有专业人士在事后猜测,着陆失败可能是因为通讯系统过热造成,过热导致通信系统损坏(前面提到着陆器与NASA深空网络的短暂失去联系)。但这只是在媒体上交代的猜测而已(如果媒体没有交代,那民众就会胡思乱想了)。

现在ISRO已经找到了着陆器,但无论问题出在那里,无论现在着陆器和月球车当前状态如何,ISRO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可用数据并重建最后几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数据,就无法了解发生的细节,毕竟工程上的可能性太多了!

如何看待?

印度虽然在太空探索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其国内基础设施仍然很薄弱的情况下,仍然肯投这么多钱来搞航天,其动机并不仅仅是想了解月球和积累科技基础,而有一大半是想通过这种尖端项目达到提升国家形象、博得民众支持的“官方目的”。前段时间网上还流传了一段印度行为艺术家用普通手机拍的“月球漫步”视屏,嘲讽印度政府有钱登月却没钱修路。

当然,印度政府掏纳税人的钱来娱乐吃瓜群众并给自己挣面子无可厚非,但这样的目的导向可能会给科研项目的关键抉择点提供急功近利的动机,诸如:这个项目最早选择跟俄罗斯合作,实际上是想借俄罗斯的技术尽快实现登月梦想,可不幸的是俄罗斯也栽了,导致项目推迟了几年;随后由于俄罗斯不给力,印度选择自己独立研发着陆器,虽然技术人员可以慢条斯理地测试再测试,但莫迪估计也没那个耐心等了——印度经济陷入泥沼,克什米尔火星四溅,虽然印度没有民族凝聚力一说,不同种姓不同种族的吃瓜群众在各种失望和不满之下,还是需要一些国家自豪感来说服和感召的。

总结

我们也应该为印度登月着陆失败感到遗憾,我们甚至应该希望印度能够登月成功。因为,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我们不怕竞争(这显然是因为有实力做后盾,而且心态良好)。


小宇堂


或许是急于赶在以色列之前完成登月任务的缘故,印度的登月计划的确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失联似乎也成印度探月工程的传统。

在2008年印度首次探月任务中,原本计划运行两年的“月船一号”就是运行9个月后直接失联了。而月船一号本身就是为月船二号的软着陆做准备的,但它的任务并没有彻底完成。



2008年失联的月船一号▲

也就是说,印度几乎是在准备工作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发射的月船二号,失败的概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但比较尴尬的是它的失败竟然又是因为失联,并且比当初的一号失联得更快,这说明印度在月船一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带着原本就存在的问题再次“”强上”月球,这多多少少是带着侥幸心理的,实在是不太理智了。

这可能是由于“月船二号”原计划是2011年发射,现在已经拖延了8年,印度航天局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技术问题是一方面,穷是另一方面。

与其说印度是好高骛远,还不如说他们是打肿脸充胖子。

印度真的是出了名的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没有钱,又什么都想有,于是就什么都廉价干。

因为没钱造牵引车,于是在航母上用拖拉机去拖战斗机,这么奇葩的事情全世界也就印度干得出来了。



印度航母上的拖拉机▲

但无论如何,拖拉机至少还能勉强用吧。然而在探月计划里他们又抠钱,两次探月工程全是廉价干的。

第一次总耗资8300美元;第二次总耗资1.42亿美元,这花费比欧洲国家低了近十倍,比中国也低了好几倍。

要知道,科研项目可不是菜市场买菜啊,经费和成果是完全成正比的,正所谓便宜无好货,那么低廉的价格搞出来的项目,不说100%失败吧,失败概率也至少得高出好几倍来。

所以我个人觉得印度用这种造价低廉、还带着技术隐患的月船二号上月球,即便没有在登陆时失联,也有极大可能在任务过程中失联,几乎无法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们的两次失败完全就是咎由自取的。


科学矩阵


印度月船2号计划自从开启就一直不顺利,发射日期也曾数次延后,经历1个多月的绕月飞行后,最后还是在距离月球2.1公里的时候失联,可见印度航天还是有一些缺陷。

印度月船2号计划早在2007年就已经敲定和俄罗斯合作,期间整个计划过程并不顺利,在2019年飞船和登陆器都准备好之后,由于火箭故障延迟发射三次,从运载能力上来看,印度火箭的推力还是不足,因此印度采取了最稳妥的火箭发射方案,将飞船送到地球轨道后,缓慢地向月球轨道导入,并且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绕月飞行,逐渐接近月球,但最后还是撞上了月球。

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印度登月失败是由于整个工业体系,印度的工业建设还相当不足,至今还没有完成电气化的改造,工业种类也有缺陷,航天科技大量的依赖国外,有时候甚至就是直接购买现成的设备。航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火箭和飞船的制造只是其中的一项,由于地月之间的通讯延迟,测控系统十分重要,需要经历长期的发展建立庞大的测控体系,经过大量的飞行试验才能逐渐发展成熟,印度月船2号在距离月球还有2.1公里的时候失联,而这个距离对于高速飞行的航天器来说是十分迅速的,操控稍微有一点延迟就会导致失败撞击月球,显示印度航天器的遥测控制还存在不足。

翻看印度的一些航天计划,很多都有超越自己航天实力的特点,不像其他国家是“打铁先要自身硬”,从近及远逐步开展航天探测,逐步完善航天发射系统的建设。印度开展火星探测就是想要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但是操控入轨等借助了国外的力量,对于NASA/ESA等结构来说,有足够的深空探测经验,印度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比我们强不少;月船一号虽然也成功了,但是在绕月1年后却忽然失联了,最后还是靠着NASA的航天探测体系才找到了月船一号;他们的火箭也都是大个头小力气,并不利于深空探测器的发射。

月球探测也是如此,本来月船1号就已经失败了,印度怎么总结失败经验不知道,但他们却想在仅仅一次经验之下就完成绕月、落月,而这次的月船2号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都存在不足,从搭载的科研仪器来看,科研载荷重量比较少,简直是为登月而登月。印度在航天领域有较大的野心,不过从现在看来更多的是想法大于实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看世界呀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要就事论事。印度有他的长处。

这是由印度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印度的教育是精英式的教育,所以说印度在精英的人数方面和质量方面并不输于中国。这一足我们看看美国硅谷印度人所占的比例我们就知道了。对于我们来说,尽管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做得更好了。但是我们有需要虚心学习。这一点我国高层和科学界比我们明白。所以说,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就民间而言。有很多人存在一种浮躁心理。觉得我们中国现在什么都了不得,不得了。这种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将成为中国的强大的竞争者。这一天将很快显露出来,况且已经显露出来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因为竞争者的强大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

自媒体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虚心向一切我们需要学习的人学习。

这种无人机意识我没有向美国人学习。尽管美国人在大多数科学领域真世界上都是逍遥领先的。

但他们总是每时每刻都在密切注视着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点比他们领先了,或者是快要追赶上来了。

所以说即便是印度这次落月失败。因为依然从这个我们学习的地方。起码人家绕月一周就可以下降落月。这里边儿的技术绝对不是一点两点的。

记住毛主席那句话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是永远的真理。





陕西任志林


2019年9月6日,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2号(Chandrayaan-2)‘’携带的“维克拉姆(Vikram)”(下图)


的月球登陆器,在降落月球表面的最后时刻,突然与‘’印度太空研究机构(ISRO)"的监控中心失去联系。

这意味着印度的‘’月球探测器2号‘’ 继“月球探测器1号”失败后,再一次失败。印度梦想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月球登陆器‘’软着陆‘’月球表面的国家又再次未能成真。印度也未能创造历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让月球登陆器在月球南极面登陆的国家!

通常短短的10分钟,却在印度太空研究机构(ISRO)的月球登陆器监控室里,让印度总理莫迪和在座的那些负责设计“月球探测器2号”的印度科学家们感觉特别漫长和紧张。


(印度太空监控室紧张的科学家)

在当天下午4.48分的时候,监控室的印度太空研究机构的主任施万( K. Sivan),还在广播中宣布:“维克拉姆陆录器按计划下降,在离月球表面2.1公里高度时运行正常,” 。随后,维克拉姆登月球陆器就与地面监控室失去了信号联系。

目前, 印度科学家在分析手中的数据。现场的印度总理莫迪在事后,鼓励主任施万说:“鼓起勇气,我们获取的成就已经不小了!祝大家好!”。


(登陆失败后,莫迪总理鼓励万斯主任)

据现有的数据显示,维克拉姆月球登陆器最后发出信号时,它离月球表面的高度是0.33公里(330米)。追踪数据显示,它是在 1公里的水平面上,偏离了目标登陆点。

(对维克拉姆登月球陆器的轨迹数据比较)

印度的“月球探测器2号”由三个部件组成:轨道飞行器,维克拉姆登陆器,月球漫游车。它与7月22日,由印度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3型号(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Mk III ~GSLV III)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在轨道运行了7个星期,才到达预定月球登陆点。也就是说,“月球探测器2号”是8月22日到达预定月球轨道。9月2日,携带有月球漫游车的维克拉姆登陆器与轨道飞行器分离,开始朝月球登陆目标点降落。月球漫游车原来计划在登陆月球南极表面后,在月球上呆‘’1个月球日(14个地球日)”,进行科学采样分析研究。它们由于不耐寒,月球晚间会自动关闭。

如今,尽管印度此次的“月球探测器2号”未能成功让维克拉姆登陆器“软着陆‘’月球表面,功亏一旦,不过至少在诸多方面显示,印度的太空技术日趋成熟,如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太空探测器准确进入轨道,月球登陆器与太空探测器的成功分离,并非常接近预定的月球登陆点。只是在最后一刻(离月球表面约1公里处)偏离航道,导致了“硬着陆”~坠落烧毁。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这次选择了最难的,从来没有任何国家选择过的月球表面登陆点~月球南极面。这无形中说明,印度在这次‘’月球月球探测器2号"的设计过程中,企图心非常大,或“自信满满”。

总而言之,印度的太空技术虽然尚未能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相比,但是也不能低估。可以预见,印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让自己的月球登陆器“软着陆”月球表面。

印度的“月球探测器3号”将在2024年发射升空,再次挑战“登陆月球表面的未竟事业”。最后结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吧!


颜二哥有言23


2019年9月7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表示,价值1.4亿美金的印度“月船2号”探测器所携带的着陆器在月球南极软着陆的最后关键时刻,突然与地球方面失去联系,预计已经坠毁。一时间,该消息立即传播全球,网民议论纷纷。

在这次印度“月球2号”登月探测器任务失败之后,遭遇了很多网民的大力嘲讽。甚至连巴基斯坦的科技部长乔杜里也说,“请洗洗睡吧。这个玩具是在孟买着陆的,而不是在月球上着陆的。”



乔杜里还说,印度与其关注登月问题,还不如先解决贫困问题,“亲爱的印度,不要把钱浪费在像月船那样疯狂的任务上,也不要把像‘阿比南丹’这样的傻瓜送到各处去喝茶,(你)应该集中精力解决贫困问题。”

对此,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乔杜里作为一个政治家,这番言论实在有失风度。

巴勒斯坦和印度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它们两国之间确实矛盾重重,但是登月工程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事业。人类社会虽然有国界的存在,但是探索外太空,最终造福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造福整个人类的未来。今天我们的每一个面向太空的挑战和尝试,都是值得尊敬的。登月工程不涉及发展战争武器,而是为了获得知识,为什么要如此狭隘?

第二,乔杜里贵为科技部部长,却没有足够的智慧 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农阶段。

从他对印度的“不如关注贫困”的嘲讽言论中可知,他根本不知道发展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按照乔杜里先生的这种思维,我们中国当年就不应该发展“两弹一星”。当时普遍都是饥饿,为什么要做高端技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几个科学技术上的拳头产品,就不能获得国际上的地位。解决贫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而且并不是不要发展尖端技术的理由。今天的技术可能不能立竿见影的换来大饼,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国家的发展也会上限很低。扶贫和发展技术,并不发生冲突。

第三,不要低估印度的决心和能力。

登月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大工程,失败了几次完全合情合理,也是不可避免。



当年美国、苏联刚刚研发卫星和航天载具的时候,一样是事故频发。技术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失败的教训中向前迈进。据解密,前苏联就有多位宇航员牺牲。雄心勃勃的印度一直想赶超航天强国。印度培养了不少专家,它们的技术基础还是有的,与美国等航天强国比,“月球2号”虽然不是非常先进,但也绝对不是别人口中的玩具。只不过是这次太心急而已。如果他们推迟一年再发射,很可能结局就不一样。虽然“月球2号”坠毁掉了,任务归于失败了,但是我估计“月球3号”很快就会出来。即使再失败,也有“月球4号”。印度的太空计划不会停!

从乔杜里先生自满骄傲、幸灾乐祸的言论中,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基斯坦这些年科技上没有任何创新了。


怀疑探索者


登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直接的展示。显然印度,以色列的实力跟中美俄比并不在同一个层次。

印度的大国雄心与它的实力并不匹配。从造航母,造飞机,再到航天工程,印度似乎总是差那么临门一脚的能力。比如印度航母比中国先开工建造,如今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已经完成七次海试,快准备交付使用了,而印度航母反反复复的折腾多年了还是只完成了一个壳,究其原因还是实力差那么一点点,才会出现不是差这样就是缺那样的囧境。

印度这次探测器登月行动,可谓是印度大国实力的一次绝佳展示机会。但是好事多磨,探测器发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数度推迟发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印度对这一计划准备并不充分,显得有点“急于求成”,有点“发射靠运气,着陆看缘份”的意思。所以官方证实着陆失败也并不让人感到惊讶。

最后,咱们也用不着嘲笑人家,必竟有能力把东西送上月球的国家也不过一手之数,凭这一点印度的实力也是不容觊的。


二黑和莽子


最新消息:据HSBD新闻网报道,印度失联的“月船2号”着陆器已被美国捕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最早在2017年5月,美国有关方面就着手布置捕获计划,在确定发射时间后,着手发射了一颗捕捉干扰探测器。它的工作原理是,探测到“月船2号”信号后,立即发射干扰信号,并在“月船2号”开始工作后,接近其并捕获。知情人士并未透露捕获后的相关情况。


大漠999999



一直关注印度这个登月器情况,甚至有些紧张。当知道此物失联、坠毁,不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哦,真的完了!看样子,老天还是公道的。

印度如果此次登月成功,那么它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完成航天器登月的国家,同时是世界第一个在月球南极登陆的国家。这样的情形,印度人的确有骄傲的资本。这些也让整个印度国内都开始欢腾了,就有印度网友表示:“月亮将是我们的了。”也太狂了吧!怎么不去登陆太阳,到时可以说太阳也是你们的。那里你们随便去,没有谁和你们争地盘。




最激动人心时刻到了,印度时间今天凌晨2:15至2点20分左右,印度“月船2号”着陆器开始降落到月球表面南极地带。在降到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的时候,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科学家们纷纷狂按自己的操作器,希望时间倒流,回到刚开始的时候。可惜一切都晚了,显然“月球二号”已经是坠毁了。准备的欢呼现在变成死一样的沉寂,航空中心瞬间好像成为一座坟场。亲临现场的印度总理莫迪最先缓过神来,看着呆若木鸡的一群什么家们也懒的骂了。只能鼓励大家说,“你们为航天事业付出不懈努力,为你们骄傲。让我们期待最好的结果。前路漫漫,我将与你们一道上下求索,继续努力。”



其实印度这次登月还是成功的。毕竟登月器已经在月球表面了,而且是在南极。总不是登到月亮之外的地方吧?只是,着陆时速度快了些,根据最后预报是60公里/小时,合16米/秒。我们的嫦娥号是3米左右,相差很小嘛。当然,即使这样,软着陆也就成了硬着陆,摔了个粉碎。它重达3850千克,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3个模块,携带了10多个各类研究装置。就这样全完了,可惜了!


如果说失败也对,甚至很正常。印度航空航天的特点就是比,还有就是买。比,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特别愿意和我们比,月球探测不就是这样吗?买,凡是能买来的,就自己不费力气去做了。这样,飞机✈️,舰船,甚至航母,都是一个字,买。这次航空行动不用说,里面很多都应该是买来的。之后,连接一起就用了。所以成本高,安全性差。比如我们的嫦娥号,总造价4亿人民币,它的这次登月器7亿多人民币。我们有自己全套制造业支持,安全肯定第一了。而且,我们往往宁可多走几步,也绝不冒险抢一步,最大程度保证了安全。三哥不一样了,只要差不多,就能拉上去抢头功了。有运气成分,火星探测器发射并实现到达目的地,就是这样。所以,有的时候也认为,佛祖还是保佑他们的。毕竟印度还是佛教故乡,虽然他们现在都不信了。

但天理轮回,不能总是幸运吧,这次就是如此。你都不信了,佛祖为什么总是保佑你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