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方為上

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春風得意有幾許,力不從心常相隨。正當我又一次感到力不從心時,看到“新時代文學社”平臺推送的,劉興國老師《儘量不超600字——告圈內朋友書》一文。文章以“告朋友書”的形式,告知文友與讀者,因自己接近暮年,體力、精力、視力均有明顯下降,撰寫與閱讀長篇文章已感到較為困難,同時鑑於時下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閱讀習慣改變的現實,因而今後不再撰寫超過“600字”的文章。這是一個務實的決策。讀過這篇文章,我聯繫自己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的現實,舉一反三,聯想到另一個話題,即,量力而行。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先秦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說:“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量力而行,顧名思義,即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事,有能力則做,無能力則停,不勉強行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明智之舉。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透支”“虧損”傷身害體。然而,這個淺顯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並非人人都能理智地踐行。對此,本人具有深刻的感受。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攝影與寫作是我的兩個業餘愛好。寫作是在部隊政治機關從事二十多年文字工作的“後遺症”,攝影是後來產生的興趣,但轉業到地方後因諸多因素影響均未得到顧及。幾年前,從工作離崗上退下來後,我非常高興,感到從此獲得了自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享受個人愛好了。然而,事情並非像我希望的那樣。當時我已有了一個小孫女,後又添了一個小孫子,還有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的老人。幾代同堂的家庭,其樂融融,也忙忙碌碌。我雖已“賦閒”在家,但難以“獨善其身”,更不能隨心所欲。當攝友們約我一起外出採風時,因無法脫身不能同行前往;當坐下來想寫點東西時,小孫女會猝不及防地撲向懷抱,搞亂你的紙張;當走進“朋友圈”想聊上幾句時,繁瑣的“家務”又令你不得不即刻“關屏斷網”,而且這樣的現象並非偶爾,並非一次,而是經常、連連、常常……因而,我既感到有勁使不出,又感到力不從心。離崗前雄心勃勃的遠走高飛,遊山玩水,筆追過往,紙記當前的美好願望,眼看著就要落空。為此,我心中不快,鬱鬱寡歡。面對現實,我經過冷靜思考,感到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中,不是走進研究所,不是來到娛樂場,是走進了生活,走進了常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不能心裡只裝著自己的業餘愛好,必須立足家庭實際,量力而行。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量力而行,應客觀地看待“能力”。衡量一個單位的財力,不是看他的綜合稅收,而應看其可用財力。看一個人的能力也是如此。作為社會的人,家庭的人,尤其是“告老還鄉”,“賦閒”於室的人,不論能力有多大,都是家庭綜合能力的一部分,不可個人獨享。個人的愛好不論品位多高,興趣多大,都應控制在不影響家庭生活的範圍內。如果個人追求在現實條件下難以實施,說明你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者它暫時不適合你,理應暫緩或放棄。況且,你的追求不是職業,不是生計,僅僅是業餘愛好。想到這些,我果斷丟掉“幻想”,放平心態,並制定了一個個人服從“組織”,適當突出個人的生活方案。我堅持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到家庭上。近郊活動利用星期天,出遊外地按排在節假日而且儘可能全家一起行動。文字書寫與照片處理主要利用晚上及其它可利用的時間。近幾年,全家人已連續四個春節,利用長假一起在外地度過。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量力而行,應辨證地看待得失。量力而行,往往是資源配置的調整,是揚與抑的結合,是對“好高鶩遠”的抑制,是“拆東牆補西牆”,它必然會給失去的一方,帶來不快甚至痛苦,所以應以正確的得失觀對待這些調整。就本人面對的現實而言,主要是照顧老人孩子與喜歡攝影寫作,在時間與精力上的矛盾。時下常常看到這樣一種說法,“以孩子為中心會活得很累”,說的沒錯,累是不可否定的,其實“以老人為中心”也同樣很累,只是礙於敏感的“孝心”,不敢說罷了。長輩是生命的來源,晚輩是生命的延續。尊老愛幼如同要確保民族“香火”的傳承,復夢大計的實施,是一種義不容辭的使命與擔當。同時,東方不亮西方亮,也不失為一種補償。唯鑑於此,自已十分喜愛的攝影,雖因繁瑣的家務難以顧及,但當看到雙孫繞膝,其樂融融,“空中菜園”(樓頂上種的菜)瓜果飄香之時,心中豁然開朗:幸福其實就是一種“視角”所帶來的感受,換個角度看一看,“失之東隅,收之槡榆”,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當然,如沒有什麼牽腸掛肚的因素,縱情享受本屬高雅的愛好,更不失為愉快之舉。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量力而行,切忌跟風攀比。人的言行往往會受到環境及他人的影響。量力而行,必須排除各種來自方方面面的不良因素,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舉動。時下,就本人而言,深感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網絡社交的控制。網絡社交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已普及到家家戶戶及各類人群,成為人們拿在手上,帶在身上,說在嘴上,掛在耳上,放在枕邊的社交方式。它的便捷性和智能性所產生的誘惑力,幾乎控制了所有人。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被各類“圈子”“群絡”緊緊地“圈”在其中,“網”在其下。每一個深陷網絡社交的人,基本都是身入“眾群”、腳踏數船,高朋如雲,盛友遍地。每天在網上“見面”,“碰頭”、打招呼,發帖、點贊、寫留言是網絡社交者的基本工序和頻繁的勞務。如遇摯友或被摯友釣出,聊上一陣子,更是常有的事。為忙於“網交”,在車站、機場、商場、路邊等公共場所,隨時都可看到一個個、一夥夥、一群群的手機迷、社交祖。平時在家裡,於書房、客廳、餐桌、床頭、枕邊更是手不離機,眼不離屏。凡事有利亦有弊。由於新技術手段的運用,網絡社交相對於傳統的社交形式,雖然方便快捷,但對於人的精力體力的消耗要大得多。它對人健康的不良影響,雖然因人而異但應是不可否定的。年富力強者,可能會樂此不疲,而年齡稍長者,會感到力不從心。隨著網絡社交的日益廣泛,我們不難發現,由於長時間上電腦、看手機導致眼睛不適、視力下降、頭暈目眩、筋疲力泛以及時而耽誤正事等現象不少人都有感受。對此,本人已感同身受。長此以往,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其它更嚴重的危害不得而知。臺灣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說過:“如果你為維護人際關係,累到你已經感到我不是我了,你就應檢討你這個人際關係的態度。”蔡康永的這段話,很值得深思。左丘明在《左傳》中說過“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他告誡人們要衡量自己的德行來為人處世,計算自己的能力來行動辦事。可見,在朋友的交際上特別是時下的網絡社交上,必須端正心態,立足實際,不盲目跟風,不隨性攀比,當減則減,當斷則斷,防止搞得筋疲力盡,傷害身心。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毫無疑問,社交,不論是傳統的還是網絡的,都是人的社會性及感情性的必然體現,但是凡事不可無度。有人曾這樣形容朋友之間的關係,“互相惦記,彼此獨立,沒事各自忙,有事即聯繫,不見不遺憾,再見如初見。”像這樣既省力又可靠的友誼,應視為一種社交與交友的參考。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量力而行,更要揚己所長。量力而行不是一個保守的概念,它是科學務實地實施決策的理性指導,是一項“上不封頂”、“下可保底”、進退兼顧的優良舉措。你若能力高強,才華出眾,應量其偉力,勇往直前,創造出卓越的成果,利己、利人!我很慶幸也很羨慕,在自己的身邊有若干年富力強、老當益壯、才幹出眾的網友。他們在網絡平臺不斷推出的佳作,在聊天群裡經常聊出的佳話,即使你精力所限,不能及時跟著全部拜讀,有選擇的欣賞一下,也是一種享受,更如同一團團點綴生活的花絮,一桶桶健身養腦的蜂蜜,令你從中得到快樂,受到鼓舞,獲得向前、向上的力量!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總之,量力而行是一個務實的舉動,理性的體現,理應成為人們生活的遵循。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量力而行方為上

楊全華 在部隊服役30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後轉業到地方機關。愛好攝影、文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攝影作品、文章曾見諸多家媒體。


【精選留言】

雨晨

楊主任說得好,量力而行方為上。有一句俗話:有多大的肚皮,就端多大的碗。肚皮大了,端個小碗,就會餓死。肚皮小了,端個碗大,就會撐死。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做什麼事都要量力而行,不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好高騖遠,貪大求全,做出不切實際的選擇,最終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我們也不能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凡事都不敢大膽去做,這樣也終究會一事無成。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正確的做出自己的選擇,做力所能及的事。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找準自己的定位,不攀比,不羨慕,不懶惰,如果是一顆螺絲釘,就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如果是一根火柴,就發出溫暖的光。如果是一滴水,就滋潤著腳下的萬物。如果是一粒種子,就紮根廣袤的大地……只要我們每個人立足本職,盡心盡力,無私奉獻,就會為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置頂梨花雨(朋友)

我特別喜歡讀楊主任的文章,他的筆下任何題材都帶著深深的思想性。這一篇《量力而行方為上》,毫無懸念地延續著以往風格。但是,這一次拜讀楊主任的文章,我卻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我知道即使努力去看,我也看不進去。因為,我的目光、我的心以及我所有的歡喜,都被楊主任活潑可愛的小孫女、小孫子所吸引。主任,您找媳婦兒的時候,就掐了一個人尖子;您有兒子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德才貌”;您有孫輩的時候。就湊了一個“闔家好”。您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啊!


置頂水城人(楊全華)

因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又常常對此並不甘心,所以常常處於“既上不去,又下不來”的困惑之中。量力而行無疑是一把鑰匙,一個良方,一付良藥。但凡是良藥皆會苦口,做到量力而行決非輕而易舉,需要割捨,需要理智,但不論怎樣,最終做到了,就會符合實際,利益也就自在其中。十分感謝主編的辛苦編輯!


晴空萬里

@水城人(楊全華) :老戰友晚上好!剛才拜讀了您的《量力而行方為上》一文,精彩!在部隊時咱是搞軍事的,幹得比說的多。但是也愛聽各級政委們做報告。我很佩服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的口頭表述。那種有條有理,大觀點套著小觀點,大推論導出小方向,旁博引證和滔滔不絕確實一直在震撼著我。今讀您的文章,彷彿又聽了一次報告。學習了!學習了,才能有進步!


浪跡天涯(朋友)

順其自然實在高 全華戰友思維敏銳,感悟深刻。“量力而行方位上”既是來自於他的生活實踐,也是來自於他的理性成熟。 他是勤奮的。過去完成工作,現在含飴弄孫。目標方向明確,不勤奮不行啊! 他是認真的。舞文弄墨,意蘊豐富。打理家事,有條不紊,方方面面盡現周全,哪裡能夠疏忽? 他是量力的。生活裡的菜園子,旅遊中的拍片子。很是像模像樣,很是專業精深。自然量不算少,頗有力拔天地之勢。 他是慎行的。安排張弛有度,行為適可而止。做啥都到位,幹啥都挺好。既無蠻力強弩,也未半途而廢。 他說是量力而行方位上,我說他順其自然實在高。這兩方面都是對他當下生活的真實映現吧。


水城人(楊全華)

@晴空萬里  謝謝梁老師留言鼓勵!政委們做報告那是他們的職責所繫,如果該說說不出來那到有負使命了。不過我到覺得您身為軍事幹部,不僅乾的多寫的也很多,而且寫的功夫不僅眾多軍事幹部望塵莫及,相當的政工幹部也難以企及。向您學習!


三人行

楊主任富有哲理的文字,再現令人折服的功底;活潑可愛的圖片,那是人生幸福的盤點。


水城人(楊全華)

回劉同福 謝謝政委精彩留言,您的高度概括,已使量力而行這句話上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不過像我只能量其薄力,您應量其偉大,多出佳作,大家共享!


北風輕輕吹(朋友)

@水城人(楊全華) 全華的量力而行,實乃老年生活準則,說得透徹在理,引人思索。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依附於社會和家庭,作為退休老人,家庭就是自己的“組織”,對組織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量力而行,不單應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也應成為組織的的一條嚴格紀律,唯如此,家庭才有和諧,自己才有快樂,社會才有安寧。


水城人(楊全華)

首先感謝王老師對我寫字風格的肯定與鼓勵。不過,她說她對這篇文章看得走馬觀花,我並不相信,因為這不過是作家寫文章突出主題的藝術手法,否則,文中圖片中的幾個人物怎麼會跳出來呢!感謝王老師對我們全家人的褒獎!憑直覺,我感到王老師正在忙於一篇大作,期待中!


水城人(楊全華)

回浪跡天涯 朗夫老兄這番留言,可謂全方位立體式的表揚,雖大大言過其實,卻使我倍受鼓舞,當日後倍加努力,以表謝意。其實,在我心中您是一直令人羨慕的。您事業有成,教子有方,自己晚年生活充實而瀟灑,女兒在域外政治中心宏圖大展。此等人生,幾人能及!


水城人(楊全華)

戰友“老兵留言 @水城人(楊全華) 揚政委此文特好,真實管用,值得我們這代人學習借鑑。謝謝分享!為您點贊! 山東老夏留言 @水城人(楊全華) 好文章,拜讀學習了


水城人(楊全華)

回三人行 謝謝翟老師關注並留言鼓勵!


水城人(楊全華)

回雨晨 謝謝蘇偉的精彩留言。你的留言精彩之處一是用“揣碗說”形象通俗生動地揭示了“量力而行”的內涵,二是很好的解讀了我在文中闡述的量力而行“上不封頂,下可保底”的觀點,能力高強者,儘可量其偉力,展翅飛翔!你年富力強,有勇有謀,望大刀闊斧,努力作為,為家為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