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保障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外星尊者


從心理學角度,廣義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狹義上說,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無論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存在著利弊,我們要根據情況選擇對自己和孩子發展有利的內容進行學習和引用。各類知識泛化的現代,作為家長如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呢?

1、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避免自身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給自己和孩子都造成心理負擔;

2、對於孩子的評價要正確且具體,多以鼓勵為主,鼓勵要具體化,不要泛化,避免孩子形成自負、驕傲等心理;

3、和諧的家庭氛圍為一切發展的基礎,家庭和睦的孩子是大多具有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自信等良好心理素質;

4、尊重且平等的對待孩子,創建家庭良好的溝通環境,讓孩子有機會且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歡迎轉發、收藏或點擊@找心理 進行關注,每天接受心理學,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找心理


過度西化肯定不好,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最適合中國人,而且世界也需要向中國學習,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非常寶貴,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並且多多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楊老師1349


實事求是,順其自然,清靜無為,只有清靜方可正,人間就是宇宙皆講“正”!正既道,道中有法,法中自然,故“道法自然”,

心“正”,走“正”,看“正”,行“正”,路“正”,入道“正”,。

“正”字上面“一橫一”為老子之天得一以清。

“正”字下面一橫一為地得一以寧。

“正”字含上,有下,上下有度為止,意福患相依,知止不殆。故圓滿,周天,太極,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盡在其中。

知“正”字,皆知仁,義,禮,至,信,皆懂慈,善,儉。

“正”字苦懂,皆知巜易經》之理,皆懂巜道德經》之道,皆明巜黃帝內經》之術。

故此,老子《道德經》講“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故此應多向自然學習,自然既規律,規律既哲學,哲學既辯證,辯證為真理,真理既道。萬事萬物源於道,又總歸於道。所以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講“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無我,無形,無身”,所以下一代不要有為的夫做無為之事,因為巜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自然285589719


1、關於心理健康發展,我比較贊同人本主義流派的觀點:

人的內在核心是值得信賴的,且傾向於自我實現的,所以只要人處在一個讓其感到安全的、促進性的環境當中,那麼他將會自己引導自己實現自己的潛能。

打個比方,孩子就像一顆種子,父母師長需要做的是為他提供陽光、水和肥料,種子會自己健康成長。

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促進性的環境,而不必過分憂慮和干預孩子的自行成長。

2、關於西化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孩子們未來面對的世界必然是全球化的世界。他們需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才能夠未來與在西方文明中長大的同事共處。但是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必然是植根於東方文化的。立足東方,但是眼睛裡要裝得下西方。這是下一代人需要具備的能力。

3、另外再補充一點,孩子的深度思考行為,一定要選定唯一的一門語言進行承載,比如中文,或者英文,都可以。但是切忌一會兒用中文思考,一會兒又用英文思考,研究表明當孩子開始發展深度抽象思維能力的時候,語言的混淆會妨礙他思維深度的發展。


貓眼828


西方文化是一種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高度別評價個人自信,個人私生活和個人尊重,反對權威和個人的各種支配,這就是個人主義;

在個人主義心理基礎上可能的自我(我們夢想中的樣子,例如:富有、苗條、充滿激情地愛與被愛的自我,同樣害怕成為的樣子,這種自我會激發出一種我們渴望的生活,對我們能夠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或促使我們努力避免成為害怕的樣子)並相信具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會使你的生活富足。但在個人主義文化中,缺乏協調並支持所處的群體。而集體主義是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是個體要服從集體,並根據此來定義自我這種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這些文化中的喜好進行自我批評,卻很少肯定自我肯定。

世間萬物都有利弊,我們個體在今後的生活中與社會集體脫離不了軌道,息息相關的互動在一起。在保障下一代的心理上也不要盲目的過度西化的個人主義,更好的可以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中取長補短,二者兼而有之。


尋覓迷迷糊糊的自己


這個問題實在夠大,足可以讓國家專門立項,成立專門的小組進行專門的研究。

我在這裡試做一個概要性的回答,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一般來說人的心理健康決定於我們的教養方式和我們的學習工作及社會環境。且在兒童和青少年期間就基本上穩定,其中以嬰幼兒及兒童期間尤為重要。成年後所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一般都是應激及創傷造成的。

據於以上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向是要重點考慮的。

第一就是國家要考慮建立一套符合我們國情需要的從嬰幼兒開始到青少年的心理培訓教育大綱。以此為基礎制定各方面的培訓內容和認證方法。

第二個方向是對即將成為父母的家長進行培訓。主要內容應該集中在嬰幼兒的特點及撫養方式。

第三個方向是對幼兒園老師進行嚴格的培訓,讓兒童心理知識培訓成為幼兒園老師入門門檻。

第四個方向是對中小學老師、至少對中小學班主任進行嚴格兒童發展心理學培訓。

第五個方向是政府應該引導社會組織在社區進行更多的心理服務。以儘快適應目前家庭問題多發,兒童問題,青少年問題等的心理服務需求。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


素心塾素心先生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它的影響因素是很多的,很複雜的,包括遺傳、環境以及個人的努力,並且他還要受到他所處的當時當地的情境的影響。所以下一代是否能夠心理健康,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給你保證,但是我們可以盡我們的能力給一些可能的條件。我們可以在婚前做好充分的調查和檢查,儘可能的保證不將不良的遺傳素質傳遞下去;其次,在孩子生長的過程當中,盡大可能的給予寬鬆的環境,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然後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養成良好的個性,能夠正確的面對自我、社會和他人。如此發展下來,心理健康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所以我們不能保證其心理健康與否,但我們可以保證儘量避免對他造成不健康的條件。


精神家園001


怎麼保障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就是內心強大的人,敢於面對困難,抗打擊,抗挫折能力強,不但不容易出現心理疾病,並且遇到困難挫折不灰心,容易做出成績來。

心理不健康,性格敏感多疑,受點刺激打擊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心理問題,容易焦慮,也會容易形成一些慢性病,所以搞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第一是培養自信,從小鼓勵孩子多做,多體驗,接觸得多,成功得多,自信心就強,自信心強的人,內心就強大,抗打擊能力就強。

第二是培養比較好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強,記憶的知識多,分辨能力也會提升,面對發達的網路,可以分辨哪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正確的知識在大腦運行的多,就不容易焦慮。

能實施這兩點,需要眾多的父母,夫妻,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家長不斷成長,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霍體清


要保障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就要從父母做起,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什麼樣的行為和思想就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告訴孩子面對什麼事情積極的面對,不退縮,保持陽光的心態。

一、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逃脫

要告訴孩子,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的,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要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的去面對。人生就是一個個奮鬥的過程,自己就是過程,只有經歷過挫折和困難,你才能成長。挫折和困難正是你人生的寶貴經歷,一份經歷,一份成長。

二、失敗了重新站立起來

教會孩子失敗了不要緊,人有失敗,就會有成功,有成功,也就有失敗。這次失敗了,你要以平常的心理去面對,失敗乃成功之母。對孩子說:“一百次的失敗就要從一百零一次站立起來,努力的爭取下次成功”。要做到輸得起,也要贏得起的心理,不要害怕失敗。

三、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學會調節好的心情。

人生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換個角度去想。當不能改變的時候就要接受不能改變的,能改變的就要去改變,不要讓不開心的事情籠罩著你。告訴孩子:遇事不要鑽牛角尖,積極的思考,學會駕馭好自己的心情。

四、不要跟別人比較

教會孩子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越是和別人攀比,就會出現了一種懸殊差距,如果你比別人差勁了,你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比別人優秀了,你就會讓自己沾沾自喜,比較後,只會讓你退步。父母要教會孩子與自己比較,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要戰勝自己。

五、讓孩子樹立自信心

一個有自信的人在學習中,生活中、事業中或者在人際交往中都會很出色,因為內心相信自己,所以面對一切事情,都會努力的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父母對自己要有自信,孩子就會跟著自信,和孩子說:一切都要相信自己,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

六、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生活和學習中,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摺疊衣服,掃掃地、整理東西,不要太過於小心的去呵護孩子。所以,如果父母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去嘗試,去做,孩子就會喪失了自理能力,以後出社會就不會有出息了。

七、凡事以良好的心態面對

教會孩子,面對一切心態一定要積極,遇到不能如你所願的事情就要換個角度去想。當你不能預測未來,但是你可以珍惜現在,努努力力勤勤懇懇,你的人生就會是美好的。讓孩子明白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於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心態好了,命運就好了。

八、做事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

做事有自己的主見,認為是正確的就繼續去做,認為是錯誤的事情就杜絕去做。教孩子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聽風就是風,聽雨就是雨,要根據自身出發,不要因別人的話語影響了自己判斷事情的能力。

九、凡事不要依賴別人,靠自己。

教孩子遇到難題時,不要總想著依賴別人,自己積極獨立的去完成。別人一次兩次可以幫幫你,可是一旦你失去了他,你就失去了自我,什麼你都是做不到的。讓孩子明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才是最大的保障。

十、不斤斤計較,心胸開闊。

教孩子不要斤斤計較於別人,你計較得越多,失去的就會越多,心胸要開闊,你才能活得坦蕩,自在。父母在平常生活中要給孩子好的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是一個心胸開闊,胸懷浩渺的人,自己也就有這種胸懷。

總結:以上就是保障下一代心理健康的標準,父母要給孩子好的榜樣,孩子就是好榜樣。做父母的對孩子要多點耐心,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只有不優秀的父母。


樂享視頻大全


心理健康的根本是原生家庭的健全以及健康!家庭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儘可能的弘揚科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有效溝通以及正確的經營親密關係~如何正面管教孩子!家庭教育的完善孩子的心裡就會健康~孩子的心裡健康還在步入社會才會完整,對社會對孩子未來的家庭都是健康的!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正自己的行為人讓家庭和諧社會和人類的文明才會從根本上健康積極!社會才會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