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吗?

农夫也疯狂


俗语是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人们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悟出来的道理或总结出来的经验。

有些俗语虽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内涵却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农村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这句俗语咋一听好像有点不搭,却揭示了“天气变化和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剧烈变化的天气”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一些老人和孩子深受其害。比如季节交替的时节,一些老人和孩子更容易患病。

“七月中”指的是阴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传统的“鬼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元节”。

传说这一天地狱大门敞开,阎王爷把关了一年的各种鬼放出去透透风,由于阳间鬼魂出没,人就容易出事,所以这一天人们很少出门,到了晚上早早就睡了,避免碰到鬼。

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过古人发现,“七月中”去世的老人和病人比较多。比如清朝的咸丰皇帝就是8月22日去世的,这一天正好是阴历七月中。

为什么“七月中”是老人的一个坎呢?其实不是“鬼节”的原因,而是天气变化引起的疾病增多或者复发。“七月中”正处于闷热的秋季,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

农村有句话叫做“晚秋热死牛”,有时候秋热比夏天的热更厉害,一些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很难熬过秋天,。

“吃麦不吃秋”的意思是说,病人闯过了夏天,未必能闯过秋天,也就是说病人能吃上小麦,未必能吃上秋玉米。

另外在古代,秋天被看成是肃杀的季节,秋天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古人认为“秋风扫落叶”就是这种天气的这一时反应。

古代处斩犯人都在秋后,这是根据朱熹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而施行的,朱熹认为:秋季人的阳气逐渐衰弱,犯人秋后处斩,死后不容易形成恶鬼。

由上可以看,迷信的说法是“七月中”阴气太盛阳气衰弱,实际是闷热造成了老人和病人的去世。

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空调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状况,一些老人和病人都能安安享晚年。

“腊月半”正好是阴历大寒小寒季节,此时天气寒冷,按照迷信的说法就是阳气衰弱到了顶点,按目前的科学解释来说,“腊月半”天气寒冷造成血液不畅,很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一些老人基础病很多,加上古代御寒的条件很差,医疗技术落后,一些有病的老人就会在腊月里去世。

比如一些帝王也难幸免,清朝乾隆皇帝就是腊月里去世的,通过数据分析,冷和热两个极端天气造成老人去世的人数比较多,于是有了这句俗语,讲真这也是古人经过观察得出的结果,这句俗语到现在仍有一定的道理。


秉烛读春秋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一般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聊天的时候会说“阎王爷快要请我去了”,意思就是说自己快要去世了。老人说阎王爷要请谁去,就会派牛头马面来到人间把这个人的魂魄抓去,人没有了魂魄自然是没有了生命,所以说,这阎王爷要是请谁去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好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从字面上也不难理解,在一年当中这七月和腊月是去世人数最多的两个月份,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其它地区我并不知道,在我们这个四季分明的北方农村,确实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难道是这两个月份被下了魔咒吗?大家听我来给你们解释一下。




农历七月是三伏天,一年当中最闷热的季节,早晚温差也很小,让人整天处在闷热之中,晚上睡觉也会被热得出汗而醒来,特别是在我们这里,农村人很少有人家安装空调,多数人家也只是买一台电风扇,所以说这个夏天还是很不好过的,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一些不注意饮食的人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有的也会不幸去世。

去年七月份,村子里就有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突然发生脑出血,抢救无效最后去世了。这个人年纪也不大,身体也不错,只是因为进了伏天太热,整天找树荫下和别人聊天,上午还和别人聊天呢,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头疼呕吐,然后就昏迷了,用车送到医院,人已经不行了,医生说是天气热,活动量少再加上饮食过于油腻,很容易发生脑出血。所以在这个季节最好在早晚凉爽的时候做些活动,少吃大鱼大肉等过于荤的食物,多喝开水。


在腊月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天刚好是在腊月,在我们北大荒确实是这样,腊月对于我们北方来说真的是太冷了。以前有老人从南方搬到我们北大荒,几年后回老家探亲,跟老家的人形容北方的冷是这样说的,“出去撒尿要拿根棍,一边尿一边敲,不然就冻住了”,虽然这样的形容有些过分夸张,人们听了都会大笑,不过也可以体会到北方比南方要冷的很多。


在腊月寒风刺骨,人们除了谁家杀年猪去吃肉喝酒,没事的就在家里猫冬。这个季节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是个危险的季节,特别是有寒流等天气,心脏病人会感觉心脏不舒服,也会有心脏病突发去世的。还有就是这个季节容易发生感冒,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容易引起陈年旧病,所以在腊月里,如果谁家有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十分注意的,毕竟腊月距离过年没有多远了,谁家都想全家人高高兴兴的过个团圆年。

好了,以上是根据我们北大荒地区解释的这句农村俗语,不知道其它地区有没有这样的农村俗语呢?你们那里又该怎样解释的呢?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草原话三农


七月十五回老家去,因为我们这把七月十五叫“鬼节”,在农村还是很重视的,要祭祀先人的,因此这天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吃饭,饭间谈论起村子里的人和事,孩子叔就说村里最近去世了好几个人呢,有老也有少,我不禁想起了老人们常爱叨叨的那句俗话:“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还真应了这老话不成。



这里的七月和腊月都是指阴历来说的,其实老话只是说出了事实,但道理没细说。一般七月中,正是伏季刚过 ,季节交替的时候,也是容易生病的高峰期,蚊子还没有彻底消失,因此也是各种传染病最容易流行的时期,因为一个夏天太炎热,人们不是太爱吃饭,身体比较虚弱,特别是对于一些老人来说,一些老慢病更爱引发,季节交替可能更加重,而有些人就走过炎热夏季却走不出七月。


腊月也就是农历的十二月份,此时正处于一年当中最冷的时节,尤其是我们北方的一些地区,冬季气温非常的低,常常是气温骤降,对年迈加上身体非常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或许就是可怕十二月了,对于身体条件非常不好的老人来说就是一道很大的坎了。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免疫力也在不断的下降!在进屋和出门之间很容易引起感冒等病症,在加上老人都多有一些旧病,很容易复发带走老人的生命! 常听老人说“老马老牛难过冬”,寒冬腊月里,天气寒冷,路面湿滑,在加上身体本来就不好,很容易诱发一些陈年旧疾,这些都是酿成农村一些老人很难撑到新年的原因!


总之,七月中,腊月半,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身体,让自身免疫力争加,那就会减少老慢病及高发病的产生。特别家里有老人的,做子女也应该多回家看望照顾老人。


山村梅花


我是乡下小三哥,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在我们农村千百年来,老一辈的人总结出来各种农村俗语,虽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他们总结出来的俗语一直被我们广为流传至今,上面提到的“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就是在我们农村流传比较广的一句俗语。

但是“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三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农村,向我们当地农村的智者进行请教。

七月半

每年的七月半指的就是中元节前后,这段时间正是三伏天,也是刚立秋后的天气。每年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闷热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天气太过炎热。我们农村的老人由于年龄问题身体都比较虚弱,在炎热季节特别容易生病,由于天气闷热一生病就容易缓不过来。



腊月半

每年的腊月中旬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到了冬季村里的老人一般很少出屋,外面天气太冷而且容易下雪结冰,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是很少出门,在我们村每年冬天都有因为外出,滑倒住院住好长时间,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子骨已经不太灵敏,特别容易出事故,而且由于冬天长期在屋里,不出门在我们农村老人都是在屋里烧个炭炉取暖,特别不卫生灰尘特别严重,所以到了腊月天气老人极度容易发生意外。



每年的三伏天季节跟每年的腊月是我们农村老人,死亡率最多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两个季节村里的老人特别容易生病。每年这个时间段我们当地的医院都是饱满程度,根本找不到病房都是老人不舒服生病住院。

所以说“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这个俗语说的特别中肯,我是乡下小三哥,你们觉得是这种情况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乡下小三哥


在过去,农村住的是夏天热冬天冷的老式建筑,一般全家人都挤在一个大炕睡觉,到了七月这个酷暑难耐的季节,大人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来给孩子们降温,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全家人就到房顶上睡觉,前半夜蚊子咬,到了后半夜露水把盖的被子全打湿了。这时可苦了上了年纪的老人,炎热使一些老人中暑,严重的就住了医院……到了寒冻腊月,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全家人在大炕前生着一个小煤火取暖,偌大一个直通大堂屋说话都带哈气,小孩子们都是先穿着衣服暖暖被窝,等被窝暖热了才敢脱衣服进被窝睡觉!条件好点的找个输液瓶放进被窝脚底下,前半夜热后半夜就冰凉了!还有的家长没有把瓶塞塞好结果烫伤了孩子!年龄大的老人,不适应天冷气候,生病的特别多,一些长年生病的老人,病情加重有的就魂归西天……由于一年当中这两个季节亡故的老人较多,于是在农村流传下来“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这句话!现在这句话在农村已成为历史的传说,走进现在的农村,条件好的住进别墅式小楼里,夏有空调降暑,冬有天然气壁挂炉取暖!再也没有听说谁家夏天谁在家中暑、冬天在屋里冻干冒了!如果有那就是笑话了!随着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变,农村八、九十的老人健健康康的比比皆是……


海阔天空1644932973538


我家这个小区在小城边缘的城乡结合部。西吕家农村从前年开始搬迁改造,村里人的老少爷们不少都在这个老区租房子居住的。尤其老人居多。早晨,沉重的音乐由远而近,埋头读书的孩子抬起头来,妈,这是音乐怎么听着让人压抑?唉~我放下手里的烙铁和葫芦。这音乐在告诉我们,不知又是那家的老人去世了!这半月来,是第三次听到这种声音了!这夏秋交替的季节,很多农村老人抗不过去,真是应了那句农村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啊!


说起农村这些老俗话来,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记得去年腊月中旬回农村老家给公公过生日。闲暇和婆婆聊天,有听说起农村里谁家老人没有了,唠叨身边有四五家农村老人都不在世上了,有的我有印象,有的因为我们常年不在农村生活,已经淡忘了模样,很是感叹在农村,好像腊月里农村老人走的更多。婆婆说可不那地,咱村里下tan有个本家年龄其实还不太大,60多岁,老伴儿在城里给儿子看孙子,他着急回老家过年,腊月中旬就巴不得着急的回来收拾收拾房子,结果呢,第2天早晨大雪,邻居去敲门借扫把扫雪,咋喊也不开,等到叫人来打开,唉,人还在被窝里,身子都硬了,听说是心肌梗死,太突然了!


这两个鲜活的例子说明农村老人常说“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谚语是多么痛的领悟。为啥农村许多老人们都扛不过这两个月份的坎呢?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了:很多老人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身体血管老化,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尤其在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大多数农村老人是不懂的也不在乎养生之道的,它们不晓得,季节交替的时候,是非常容易in发很多疾病的,比如,如今很普遍的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动脉硬化等。一旦突发,就会懵逼,麻爪,耽误了抢救时间和机会。造成很多农村老人在七月半和腊月中间去世的不幸遭遇。

所以,在农村希望农民朋友们在辛苦劳动期间,也能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能够多关注一些健康方面的信息,在季节交替的关键时刻,多注意身体,劳逸结合,早睡早起,早晚注意保暖。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在陷入农村老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的命运中去。


艳阳之美


农村俗语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出来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语言。这个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七月中,腊月半”,这一般指的是阴历的日期。七月中,应该在七月十五左右,从天气上说,经历了酷暑难耐的夏季入秋。在生活习惯上还有按照夏季的一些做法,而到七月中旬的时候,按照二十四节气,已经到白露了,早晚已经有凉的感觉了。特别是老年人经不起由热突然冷。而同样在腊月半的时候,已经进去到三九四九冰上有的时候,有的老年人虽然经历了入秋的冷,但是腊月的冷是真的冷,老年人抵抗力跟不上,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容易发生大的疾病,如果救护缓慢,则容易发生人命危险。


朱振


“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这句话读起来很是朗朗上口吧,通俗易懂的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每年在七月月中,还有腊月的时候最容易出事,不用“阎王”请自己就去了,可见这两个月份有多不好。一年有十二个月,为啥就这两个月份最容易发病患去世呢?

七月中,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前后,也就是这个时候,说人们在这个时候容易发病死亡有点玄乎,按理说这个季节不冷不热,正是好时候,怎么还会易发病去世呢,有这么严重吗?其实倒不至于自己就去找“阎王”了,但是季节交替的时候确实容易引发旧疾,特别是从炎热的夏天向凉爽的秋天过度之时,温差一下子变化太大,很多体质不好的人就容易旧病复发。



比如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这类人的体质本来就比较敏感,天气变化对他们的影响也比较大,气候变化太大就引发了旧的疾病,过敏性的鼻炎和哮喘虽然不至于严重到致人死亡,但是犯起病来也很痛苦。所以要加强锻炼身体,才能顺利平稳的从夏天过渡到秋天。

腊月半也是老人去世比较多的月份,每年的冬腊月是比较冷的月份,冬半年比较寒冷,老人们的心血管脆弱,在冬天易犯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病症一旦发作就是大病,重的直接就一命呜呼,轻的也是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老人们在过冬天的时候都很艰难,一定要注意保暖,否则也很危险。



虽然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去世,但是老人们总结出来的这个7月份和12月份,确实是去世比较多的月份,如今正是七月半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保养,多多养生,在秋季多吃一些滋养、润肺、降燥、清淡的食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身体养好才是一切的根本,今天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进入秋天,大家可以小补一下了。


一品小十六


粗看似无理,细细一思又似有些理。俗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之说,现说,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前是说年龄老了,自然规律,果熟会落,叶枯会败,抗拒不了,正好我们的老祖宗有两大名人,孔子庄子逝于七十三,八十四,有代表性意义。现说的七月中,腊月半,指的关键时令节点,对人生命寿夭也有影响作用。

七月中,是指阴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人是有怕鬼心理的,人的心理情绪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影响的。特别身体有病疾,及心理不健康之人,在中元鬼节来临之时是会有心理作用的,关键时会影响生死的,所以要注意,做好心理思想安慰工作,不要让有心理问题的人在这时受到刺激影响,造成因此而滑向死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有患。腊月中是一年最后一次月圆,又是大寒前后,一年最寒冷之时,身体心理欠佳有疾患之人,这时都要警惕注意,要保暖不受寒,热涨尚可,冷缩问题就多多了,特易在这时出意外的。七月中是鬼节,主要是心理问题,心理不好对人的疾患影响,腊月中是天气自然的问题对人健康生死的影响。故提出来又夸大的说,以引起人的警觉及重视,避免因此多生祸患,生死是大事,忽略粗心不得。


树德汉硕


每个俗语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区域,像“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说的都是古代北方农村老人的自然规律。这两句俗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年四季为什么要说: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

我们北方有句俗话说得好,“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中伏里立秋,立秋的时间有的是在农历的六月,也有的是在农历的七月,七月中是刚立秋的时间,但是立秋后的天气,除了早晚有些凉意,这个时候还是非常炎热的,人们常用秋老虎的来形容此时的天气对人们的侵袭。特别是这个时候老人由于白天炎热,一早一晚带来的凉意很容易让老人偶感风寒,一些身体本来就不好的老人就会病倒。

加上七月十五是我传统中元节,老人们觉得从进了七月就是地府门开的时候,自己病着,在这个节点上心里觉得比较害怕,因此很多人真的在七月中阎王爷不请就自动去了。

腊月半正是三九,天寒地冻比较冷,过去的人们没有取暖设备,北方人放在屋里的水缸都冻成冰,那些七老八十体弱多病的老人,像哮喘病、气管炎、痨病,这样的老人在这么寒冷的季节稍有不注意,就会一病不起,没等过年就走了。所以“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说明这两个季节是老人们最难过的坎儿。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七十三,八十四是孔子和孟子的年岁。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虚岁是七十三岁。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八九年,虚岁是八十四岁。古代人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他们认为这样的先贤“圣人”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他们来说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因此,很多老人到七十三,八十四的年纪,在气候条件差的七月和腊月,除了身体难以抵抗外,加上总是揪着怕死的心,很多人真的就没有过去这道坎儿,阎王不请自己去了。


综上所诉:现在的社会,夏天热了有空调;冬天冷了有暖气,人们的生存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日趋老龄化,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