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垛子羊肉为什么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来了解一下垛子羊肉的来历,垛子羊肉的来历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是回民,受回民习俗的影响,朱元璋也喜欢吃羊肉。对于民间传说朱元璋也是回民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总之是朱元璋喜欢吃羊肉这是真的,要不也不会有垛子羊肉了。

柘城垛子羊肉为什么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故事是这样的:由于朱元璋爱吃羊肉,宫廷里的御厨们对于羊肉制作的蒸,煮,烹,炸等各种食用方式使用了一遍,难免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御厨中有个叫关景仁的厨师,他本来是做炒菜的,当他得知皇帝对羊肉不感兴趣的时候,私下里开始研究对羊肉的制作,结合老家煮羊肉的习惯加以改进,另加入各种调料。考虑到朱元璋年龄大,牙齿不好,他就把煮好的羊肉去骨,然后用布把煮烂的羊肉滤水用重物把羊肉压瓷实。这样制作的羊肉结合了各种调料的味道,用刀削片食用又不用担心吃到骨头,真是味道可口,使用方便。

柘城垛子羊肉为什么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一天,朱元璋在用膳的时候,看着桌子上的羊肉没有食用,他就借机把自己制作挤压过后的羊肉片呈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疑惑地咬了一口,细细咀嚼之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当即决定让其专为他做此种羊肉。

御厨关景仁50多岁的时候,告老还乡回到宁陵县东关居住。闲来无事,便给家人和亲友们做这种羊肉吃,大家吃后齐声叫好,就问这种做法的羊肉叫什么名字?由于是羊肉是垛在一起吃的就形象的叫做垛子羊肉了,后经不断地改善和结合老百姓的食用习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烧饼加垛子羊肉的吃法。

从故事里可以看到宁陵县的垛子羊肉虽然嫡传,但说到垛子羊肉,在河南乃至全国都会首先想到的是柘城垛子羊肉,主要得益于柘城县对垛子羊肉的推广。就像是凉茶王老吉虽是秘方拥有者,但推广者加多宝显然推广的更好。

柘城垛子羊肉为什么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柘城垛子羊肉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选材讲究,真材实料,制作方法,大同小异。

选豫东小山羊后腿部位,用清水浸泡1-2天,用食盐腌制1-2天,在高汤中煮10个小时以上,然后用重物压出水分压制成型,食用时用刀㓲成薄片,制作时间需要3-5天。

2制作时剔除骨头,食用方便,老少皆宜。

垛子羊肉色泽浅红,净肉无杂,质地瓷实,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

3推广冠以柘城垛子羊肉,和县城名字相结合。

宁陵垛子羊肉是嫡传,而柘城垛子羊肉推广得更好。柘城垛子羊肉之所以能推广的很好主要是柘城西关的回民人数多,在外出创业的时首先把垛子羊肉和县城名字一起出现在门头上,越来越多的为不同地域的人所熟知的原因。就像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一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的柘城垛子羊肉地方名吃的招牌。

食用方法:

凉调和直接加豫东高炉烧饼食用。

柘城垛子羊肉为什么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