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蒼鷹105350496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導語:

公元前841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其次這一年在歷史上開始有了所謂的“歷史性確切紀年”。

事件一:共和執政

周厲王在位時,非常的殘暴,他的殘暴不在於所謂的“好色”“酷刑”,而是在於“錢”,這是什麼意思呢?

周厲王提出了“專利”概念,將國家內所有的山川,河流歸於國有化,這些東西其實在之前都只是屬於民間自由利用的東西,那麼也就是說周厲王的“專利”目的在於大肆增加國家收入,增加收入後供他周厲王揮霍。

這一“專利”實施後,瞬間就激怒了民間百姓,王權貴族,可謂是得罪了全國的人,當時啊,民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這周厲王一看不行,立馬派人鎮壓及監視民眾。

雖說周厲王在鎮壓,但是群眾的力量還是偉大的,公元841年,國人被激怒至極點,遂發動暴動,大家衝進皇宮趕跑了周厲王。

那麼《史記》中說,周厲王跑了後,朝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共和執政”,周朝的諸侯衛武公帶兵趕到了宮裡。宮裡說得上話的大臣們推舉衛武公暫時代“周厲王”執政,召公和周公等一群大臣組成小團體進行輔政。

共和執政後記

這便是最著名的“公元前841年共和時期”事件,這個事件意義重大,前無僅有,也是周厲王自己將自己推下了臺,可惜的是這群大臣在重立周宣王後20年,周宣王再次陷入了昏庸執政的局面。

事件二:歷史確切紀年

司馬遷在寫史記前曾翻閱大量的資料,但是他發現“周厲王共和一年”,就是所謂的公元前841年,這一年之前的歷史記載都只是有大約的時間,沒有確切時間,其次很多事件記錄模糊,各有一詞。

與此同時他發現公元前841年之後的事件既有確切時間,又能連在一起。

司馬遷思索良久,他認為作為一位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既要對歷史負責,又要給未來人一個交代,所以他絕對不允許“大約時間”“模糊事件”的出現。因此司馬遷只能以公元前841年為開始編訂紀年。

所以公元前841年是歷史上意義最為重大的一年,這一年之後的事件在時間上,記錄上,都是非常確切,非常連貫的。

結語:

公元前841年,周厲王咎由自取,親手將自己趕下了臺,親手開創了“共和執政”;同時巧的是,正史《史記》又因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事不能連貫,從而確定這一年為歷史上的“確切紀年”。


老泰迪講歷史


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確切紀年。之前只能是模糊推論。哪怕96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也是自公元前841年開始前推。但是斷代工程依舊只是自說自話,畢竟很多東西需要時間來進行驗證,也需要考古等東西來發掘,比如以前西方不承認商朝,現在則是不承認夏朝,原因就是如此,沒有文物對照也沒有歷史明確記載的時間。

話回過來說。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件事:西周厲王胡,被國人(自由民)暴動逐出首都鎬京。

周厲王性格殘暴,大肆佔有山川河流與公共財產,利用巫蠱特務禁止百姓議論,國人在街上話都不敢說而只能用眼神交流。

暴動發生後,周厲王下令調集軍隊鎮壓,但大臣軍官們說,國人就是我們的軍隊,如今國人暴動,哪找士兵來呢?

厲王無奈逃去了彘(山西霍州),太子靜躲到召穆公家中躲避,國人包圍,召穆公被迫以自己兒子代替。《竹書紀年》說:國人執召公子殺之。

國人被勸說解散,衛武公帶軍到首都,召公請共國君主和執政,代行王權,衛武公、召公、周公輔助,當年稱共和元年。到共和14年(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繼位,是為宣王,共和行政結束。

此後,中國歷史就能對應具體時間了 。


四川達州


公元前841年,即周厲王37年,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值得所有中國人都必須記住!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周厲王被趕跑,周王朝進入“共和行政”時期。

公元前841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正式進入“信史”時期,也就是說,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的歷史事件才開始有了準確的紀年。在此之前,中國歷史是“斷片”的,給中華文明的起源研究,帶來極大困難。


也就是說,公元前841年,是中華文明歷史研究的一個分水嶺,由此向前的歷史斷代學,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課題。

周厲王失國與共和行政

周厲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暴君,不過說實話,他是一位被抹黑的國君。周厲王即位的時候,周王朝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民生凋敝、政治腐敗、王室大亂。

為了擺脫困境,周厲王決定改革,首先在用人上,他以榮夷公和虢公長父為輔政大臣;在經濟上,他將山川水澤收歸國有;在權力結構上,他試圖走王權獨裁之路。周厲王之所以這麼做,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井田制的崩潰和諸侯國不盡義務,經濟改革非常迫切;

其二、改革核心必然觸及權貴利益,只能從山川水澤邊緣經濟開始;

其三、王權受到舊貴族掣肘,利益階層的弄權,導致王權旁落

儘管周厲王採取了儘量迴避觸及權貴階層的核心利益,但是依然與他們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改革僅僅三年,以召公和周公為首的舊貴族,挑起國人暴動,將周厲王驅逐。

周厲王逃往於彘地後,王位空缺,周王朝進入衛武公代政,召公和周公聯合輔政的階段。衛武公又稱“共伯”,名“和”,所以歷史上將這段歷史稱為“共和行政”,時間起點公元前841年。

史書中第一次出現了“共和”紀年,公元前841年就被稱為“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周厲王病逝於彘,周宣王即位,“共和”時代結束。

“共和”紀年,開創了獨一無二的以大臣稱號為紀年的歷史。

歷史的年輪從此開始

當然,公元前841年開始的“共和行政”,雖然是很重要的歷史事件,但是卻不是它最重要的歷史價值,最為歷史精確年輪的開端,才是公元前841年最有價值的光輝點。

我們經常講,中國有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歷史,在周王朝之前還有商朝,商朝之前還有夏朝,《竹書紀年》裡還記載了虞朝,再向前推還有三皇五帝。不過,在相關史料與出土文物驗證之前,這樣的記載不能當做“信史”,而只是傳說。

遺憾的是,中國準確的歷史紀年並不算遙遠,它的起點就是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為我們留下這個寶貴遺產的,就是司馬遷。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從共和元年開始,中國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有了準確的時間節點,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歷史事件都丟失了歷史的年輪。確認時間節點的最重要文獻,就是《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它記載了共和元年,對應各諸侯王年表如下:

宋釐公十八年,周厲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齊武公十年,陳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魯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衛釐侯十四年,晉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

司馬遷在解釋紀年缺失時說,自黃帝以來,中國就有紀年,可是由於他所看到記載並不一致,加之資料的缺失,已經無法判斷真偽,只好如實記錄。

為了找回丟失的歷史年輪,我國曾在九十年代組織了一次“夏商周斷代工程”,力圖將史書中斷裂的年表續接上。

據當時的研究成果說,他們將武王伐紂的時間,準確地找到了,即公元前1046年,由此將歷史年輪準確到了夏朝。可惜這個成果後來遭到了很大質疑,不知所終。


尋根拜祖


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公元前841年是周厲王共和元年,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這一年對中國歷史很重要,當然要感謝司馬遷。

這一年發生在周厲王姬胡時期。

先介紹一下週厲王這個人吧,周厲王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改革家。他在位時,西周其實已經不咋地了,權貴過多,封地多,尤其是南方的楚,在周厲王父親的時候就自立為王了。繼位時,國家應該是滿目瘡痍,沒錢、沒勢。於是他要改革,就有了動作。

在國家管理上:他廣納賢才,有特長的人當官進行管理,其實就是搞錢,改變周、召二公“世為卿士”的慣例,這樣就得罪了權貴;

在經濟和農業發展上:他想把權貴門霸佔的山川菏澤收回或者進行收稅,他甚至賣爵位;農業上鼓勵生產,農業進步很大;

國家法律:高壓政策,為了保證自己的改革成功,使用一些非常規手段很是必要的,當然也就得罪了權貴。

軍事上:為啥周厲王要搞錢,就是為了強大國家,軍事上還是很成功的,首先南邊的楚看見周王室強大起來了,“王”的稱號自己不敢要了;其次幾次親征四周反叛的部落,保衛了周王室;最後親臨戰場擊敗了淮夷。

但是他失敗了,因為他面對的是強大的舊貴族,改革的牽涉到貴族人的利益,以至於貴族不滿,甚至連“國人”也反對。於是他成了周厲王。他的國家被共和者周、召二公共同管理。

公元前841年為啥能成為確切紀年,就是因為“共和”。這是沒有出現過的事情,匪夷所思,大家都能清晰的記得是這一年發生了這件事,之前的記錄就很模糊了。就像我們現在大部人都記得1840年鴉片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等事件。

司馬遷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資料都清楚的記得“共和”是公元前841年,所以為了歷史的嚴謹和準確性,他以這一年開頭編訂紀年。


熾熱的小丑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我國是一個有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但是為何國際上只承認我國3000年的文明史,商朝以前的概不承認?為此我們的公眾有些憤憤不平。

其實,這怨不得別人。按照一般的國際慣例,都承認信史時代以後的歷史,其他的就稱之為傳疑時代或是傳說時代,這個時代一般是不予承認的。

我國最有力的證據是商朝出現了大量的出土文物,這裡頭記載了當時社會的情況,而商朝之前的夏朝,因為沒有充足的證據,所以被存疑。

但是,有了這些文物,我們只知道有這麼一個時代,但哪年哪年都幹了些什麼,由於記載的混亂很不連續,我們根本無法捋出頭緒來。

什麼時候,我們才對我們國家的歷史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做到有據可查了?

那和夏商相隔就比較遠了,是西周的周厲王時期。

確切地說,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有了比較準確的編年史,中國的歷史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為何這一年這麼特殊,到底什麼原因促成的?

因為這一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大事,從而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為重要的一頁。

發生了什麼?

那還得從周厲王做太子說起。

周厲王姬胡,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2年。

周厲王繼位後,貪圖財利,對百姓十分苛刻。他不但霸佔了山川河流等自然資源,還不許百姓私下議論,否則就格殺勿論。

從此百姓都不敢說話。

不說話是不說話,但日子還得過呀。可是,在這麼殘酷的統治下如何生存?

最後這些百姓不幹了,他們奮起反抗。

公元前841年(周厲王三十七年),百姓不約而同的起來反叛,他們襲擊了王宮,周厲王一看大事不妙,匆忙中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

周厲王的腿快,他跑了。可是他的兒子,太子姬靜卻沒跑掉,他一看出城來不及了,就躲到召公家裡。

憤怒的百姓沒有抓住周厲王,正後悔得捶胸頓足呢,一聽太子躲在大臣召公家裡,馬上把召公家給圍了個水洩不通。

這一下讓召公為難了,因為此前他曾勸諫過周厲王,可是他不聽,所以才釀成今日的大禍。但如果讓老百姓殺害了太子,那以後如何給周天子交待?

實在沒辦法了,只好用自己兒子頂替太子,把他交給了百姓。召公的兒子剛交到百姓手中,不一會就讓憤怒的百姓肢解了,由此才保全了姬靜最終免遭殺害。

天子跑了,太子年幼。那麼國家誰來治理呢?

現在大權落到了周定公和邵穆公的手裡。

但周朝是個非常講“禮制”的朝代,他們二人雖然握有實權,但不能臨朝聽政。

那時的人思想觀念,天子就是太子。上一任天子死了,由太子來繼任,還沒有改朝換代這一說。

這時周定公和邵穆公左右為難了:周厲王只是逃跑了,還沒有死;另外太子姬靜年歲尚幼,又不能處理國政。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否則天下豈不大亂?

思來想去,只能在“姬”姓的本族人中間先找一個人來暫時頂替了。

於是他們選定了共伯和來替代這個角色。一來共伯和的年齡合適,二來衛國在各個諸侯國中的爵位最高,和周天子在血緣最近。

雖然名義上攝行天子事,實際上沒有實權,也不改年號。

關於這一段史實,歷史上有爭議。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史記·周本紀》)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竹書紀年》)

《史記》上說,是召公、周公兩位丞相共同治理朝政。

但《竹書紀年》中卻明確說明,由共伯和代行天子之職。

相比較來看,《竹書紀年》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原因如下:

《竹書紀年》是周人自己的記載,自己記載和轉述整理相比,可信度更高一些。此書被長期埋在地下,躲過了許多的人類浩劫,實屬難得。

《竹書紀年》的干支紀年,和各位君主在位的時間是完全吻合的,和《史記》中的歷史大事的記載是吻合的,說明它是一部嚴謹的編年體史書。

所以,在此處我們採信《竹書紀年》中的說法。

即共伯和做了代理天子,召公、周公輔佐行政。這個過渡政府一共存在了14年,到了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逃走的周厲王死於逃亡地,此時太子姬靜也成年了,於是共伯和光榮“卸任”,姬靜正式繼位,是為周宣王。

但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無意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共和元年。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有了確切的紀年。

歷史學家司馬遷寫《史記》,雖然是從三皇五帝開始寫起的,但確切的紀年是從公元前841年開始的。

共和行政以前有沒有歷史記載?準確的說,有。

但是此前的記載不但混亂,而且斷斷續續。司馬遷當年整理史料的時候,把頭都搞大了,也沒有徹底弄清楚。所以,為了嚴謹起見,公元841年以前的紀年他一概不用,從此以後才開始逐年記錄。

其實這也不能怪司馬遷,因為要把這個之前的理順,那可是一個“跨世紀工程”,司馬遷一個人根本搞不過來。

直到過了兩千年之後,於1996年5月16日,國家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此項目被列入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

經過170多名科學家,4年多的艱苦努力,於2000年9月15日,才算完結了此項工程。將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070年這段時間的紀年基本搞清楚了。

所以,司馬遷以公元前841年作為紀年元年,來記錄中國古代的歷史,也就不奇怪了。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承認,公元前841年,的確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從這一年開始,我們國家的歷史,才有了令人信服的準確紀年。

就這個歷史貢獻來說,應該在歷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老衲侃春秋


發生了什麼大事,倒也不要緊。無非是一個國君暴政,被攆走了;兩位(也有人認為是一位)大臣賢明,被大家推舉出來,代理朝政。

雖然是國家最高權力的移交,但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也屢見不鮮,這國家內部的權力更迭,有什麼稀奇的?

這一年在歷史上如此重要,是因為一件更小的事,小到當時看來,幾乎不值一提的小事:史官開始紀年了。

也就是說,從前的史官(和巫官是合二為一的)記事,只說某月某日發生某事;從這一年開始,史官們在“某月某日”前面加了個“某年”。並且這“某年”,還一直排了下來:共和元年,共和二年,……

史官加了這一筆可不要緊,幾千年以後人們研究歷史,就有了明確的紀年,一年一年可以連接起來。不用再“很久很久以前”或者“遠古的時候”,沒有時間可依據。

一件小事,改變了歷史。


棲鴻看紅樓


公元前841年出現了西周共和,也就是國人暴動,周厲王逃走,周定公和召穆王共同執政,清華竹簡說是諸候共伯和執政,史稱共和元年,直到十四年後周宣王復位。

司馬遷的巜史記》編年也始於公元前841年,此前史料不連貫。



曹宗國


公元前841年,又被稱之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國王一個人說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來拿主意割韭菜。

這個事情意味就很深長了,過去大臣們都是打工仔,國家收上來的韭菜,只有國王一個人可以享用,最多從牙縫裡摳一點出來,賞賜給做事有幹勁的大臣。

可是共和元年這一年,大臣們表示,不幹了!他喵的,每天都吃國王牙縫裡的韭菜,這回他們要平均分了這些韭菜。

01周厲王是個狠人,各種跟貴族不對付。

  • 經濟上:

俗語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西周時期的貴族集團,早就把山林水池全都給承包了,也就是說百姓想要在這些地方找吃喝,就必須要向貴族交稅。

百姓們世代都在這些山川旁邊生活,靠著山就要去砍柴、打獵,靠著水就會去捕魚,沒想到突然之間就被收了人頭稅。能夠擁有山川水池的普通人,微乎其微。

周厲王覺得,這可不行,光貴族收稅,自己不收稅,那哪成呢?於是乎周厲王頒佈法令,霸佔這些山川的貴族們,都需要向國家交稅。

這下子這幫貴族可就炸了毛了,本來可以全都入自己的腰包,沒想到現在還要跟周厲王分攤,這引起了貴族們的強烈反對。

  • 政治上:

此外,周厲王在政治上,不願意沿用過去周朝的老辦法。過去周公、召公的後人世世代代都是卿相級別的大人物,這一職務幾乎被這兩家人給霸佔了。

周厲王覺得這可不行,所以周厲王開始重用懂經濟的榮夷公和懂軍事的虢公長父。這件事遭到了貴族們的一致反對。

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記》

周公和召公的後人,自古都是國家的執政者,他們代表著周王朝開國貴族的集體利益。現在突然穿插一個其他人進來,誰知道他們會有什麼么蛾子呢?

所以說周厲王是因為得罪了這幫貴族,才會被趕下臺的。整件事跟百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共和與否,百姓都還是要向朝廷交稅的。

  • 言論上:

當然,周厲王本身也有問題,百姓過去是可以議論周王執政好不好的,就算大庭廣眾之下說也沒關係。

可是周厲王覺得很難受,所以他找人到民間監視百姓,只要敢說他壞話,立刻抓回來宰掉。其實百姓才不會議論,真正懂得議論的,還不是那些讀書識字的貴族麼。百姓忙著種田打魚交稅呢,哪有這個閒工夫扯犢子呢?

02共和元年,不代表就真正共和了。

公元前841年,因為周厲王得罪了一幫不該得罪的人,所以他們以百姓的名義發動了一場暴動,最終將周厲王給趕跑了。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覆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史記》

這個時候周厲王並沒有死,只是跑出了鎬京而已。所以這幫貴族們也沒有再立一個周天子,而是換了一種執政方式,也就是共和執政。

所謂共和執政,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一起把持朝政,別想了,跟你小老百姓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其實本質是沒有變的,只是這一段時間沒有天子執政,而是由貴族臣子來執政。

  1. 其實周厲王之前的數百年裡,西周王朝,基本上也都是這兩家貴族在相互執政,周天子實實在在只是一個無足輕重之人。
  2. 周公旦、召公奭輔成王的確高尚,可是誰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家的後人,能夠世世代代把持朝政,這可就不簡單了。
  3. 過去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後人們,在卿士的位置上,把控著國家的命脈,周天子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真正該怎麼實行,其實周天子真的管理有限。

共和元年,周定公和召穆公索性就把周天子給拋棄了,其實不要天子國家一樣可以轉起來。共和這個年號一共用了14年,14年後,周厲王在彘去世,他的兒子太子靜便接替了周厲王的位置,

也就是周宣王,這才宣告了共和這個年號的結束。

03此共和非彼共和,共和的概念,只在貴族腦海中初具規模。

不得不說,人心深似海。早在公元前841年的時候,古人就已經揣摩出共和制度。也就是廢除君主,由臣子們來共同執政。

這種模式有點類似後來的共和制度。可是這裡的共和只是一個年號,而形式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史記》

我們現在所談到的共和,那是所有民眾都參與進來一起執政的制度。而當時那個共和,只是一個年號,為什麼用共和這個年號呢?

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便是因為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執政,所以稱之為共和。還有一種說法是共伯和代行天子的事務,所以稱這一時期為共和。

  1. 不管是哪種原因,我們會發現,由臣子共同執政的概念,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公元前509年,西方便出現了著名的羅馬共和國。
  2. 同樣是驅逐了君主,可是當時的羅馬平民拒絕向貴族妥協。在平民的壓力之下,這才出現了共和政體,也就是由平民和貴族共同執政。
  3. 這種思想在西周時期,我們也出現過。但是隻出現在了貴族的思想層面上,他們是永遠不可能將這些思想,傳達到民間的。

西周的貴族,掌握的不僅僅是財富和權勢,還有一項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們擁有讀書認字的條件,可是平民不具備。

因此那個時代即使出現了共和的雛形,平民也根本就沒有這種意識,去參與到整個國家的建設當中來。而這種對貴族來說可怕的思想,很快就被貴族們扼殺在了搖籃裡。

總結:公元前841年,重不重要?很重要。

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是因為這一年是共和元年,而是因為西周的共和思想被扼殺在搖籃裡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狀況,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就算先進的思想擺在你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

而貴族集團,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貴族集團,那是因為他們重視了這些思想。對他們有好處的,便會大肆宣傳,對他們有壞處的,那就會扼殺在搖籃裡。


江湖小曉生


公元前841年對我國意義重大,雖然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但是明確紀年是從公元前841開始。

其實並不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而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從這一年開始有了明確紀年,並且證明是準確無誤的。司馬遷是一個很嚴謹的史官,他是編寫史記的時候,公元前841年之前的紀年要麼模糊不清,要麼相互矛盾,所以他只把紀年推到了公元前841年。

我們一直試圖把明確紀年向前推,但是困難重重,前幾年搞的一個“斷代工程”,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公元前1046這個周朝建立的時間還是一個假設,目前明確紀年還停留在公元前841年,將來有了新的考古發現,肯定可以確定更早的明確紀年!


加菲喵miao


今年是黃帝紀年4718年,黃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了共和制,為中華民族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中國的共和從此開始,以後就是三國上說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從黃帝共和元年開始中國有了世界上唯一的最長的不間斷的歷史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