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对“熟悉”的东西,人们通常会多一份信任,但也因此往往又会少一份警惕。于是,各种各样的危机便会趁虚而入,等它们突然亮相在人们面前,人们便会吃惊地发现,那些曾经“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特别陌生,并且越是“熟悉”,越是陌生;越是陌生,越是恐慌;越是恐慌,越是不知所措……整个世界就一下子陷入黑暗之中。“熟悉的陌生”和“陌生的熟悉”,十分突兀地站在人们面前,仿佛夺命的黑白无常,面对人们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比如,对“熟悉”的城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往往以为非常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哪里有公园,哪里有商场,哪里有美食,哪里有娱乐,哪个路口容易拥堵,哪个角落适宜约会……还有什么不熟悉?


然而,这就是城市的全部吗?


当可怕的传染性疾病来袭,人们突然发现,城市一夜之间变得陌生,原来在众声喧嚣的“地上城市”之下,还隐身着一个病毒狂欢的“地下城市”!凡是看过电影《老鼠危机》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老鼠大军如洪水般浩浩荡荡穿越地下道的场景,而可怕的鼠疫病毒正是从这里开始规模化传播的。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对“地下城市”中潜藏的危机,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城市的生活者,有多少人注意过?更不必说做好预案,提前应对。


比如,对“熟悉”的自然。每一个人都热爱自然,那些纵横交织的道路,那些汹涌澎湃的江河,那些高耸入云的大山,那些迎风盛开的花朵,那些展翅飞翔的生灵,那些自在游弋的水族,那些自由奔跑的生命……还有什么是人们不“熟悉”的吗?


然而,这就是自然的全部吗?


当高高的雪山突然崩裂,山边的城市瞬间被掩埋,曾经人声鼎沸的市场,一下子成了化石般的记忆;当温柔的江河突然变色,岸边的乡村瞬间被冲走,曾经锣鼓喧天的戏台,一下子成了水底的文物;当林间的动物突然被捕杀,曾经鲜活灵动的生命,一下子成了锅底的食物,却激怒了它们的守护神,一场针对人类的“疫杀”开始,你还熟悉自然吗?自然在你的面前,是一场春梦,还是一场恶梦?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比如,对“熟悉”的食物。人们对食物的熟悉,特别是富人对食物的熟悉,自然不必怀疑,那些藏身于深山的精灵,那些潜身于水底的龙族,那些高飞于天空的神使,那些奔跑于大地的信使……无论是有孕在身的母亲,还是呀呀学语的幼子……哪一样不能成为食物?


然而,这就是食物的全部吗?


当精灵发出诅咒,当龙族奋起反抗,当神使降下灾祸,当信使传递死神之令,一场接一场针对人类“围猎”的集结号吹响,病毒的大军攻城掠地,你还熟悉食物吗?从黑死病到大流感,从鼠疫到非典型肺炎,从猪瘟疫到新冠肺炎,哪一场无形的战争不是从食物引发?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人类食物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人类最核心的文明都写在餐桌上。那些杯盘盛满文明,那些碗碟装满文明,那些刀叉扎满文明,那些坛坛罐罐塞满文明,这些文明的高度,决定着人类生命的长度。很多人只知道食物的美味,可谁主动品尝过食物的死亡之味?


比如,对“熟悉”的行为。人们对身边的很多行为,比如城市的管理方式,市民的治理模式,信息的传播形式,社会的发展态势,仿佛都非常熟悉,因为人们参与其中,很多人更乐在其中。他们毫不怀疑这样的行为,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而然的。


然而,这就是“行为”的全部吗?


当城市的安全突然失控,仿佛每一个角落都传出死神的笑声;当市民的治理模式突然失衡,仿佛每一个家庭都陷入绝望的深渊;当信息的传播形式突然失明,仿佛每一个信息都被做了阉割处理;当社会的发展态势突然静止,仿佛每一条曲线都被拉得笔直……这个时候,你会觉得熟悉,还是觉得冰冷的陌生?熟悉的东西消失了,陌生成了你世界的全部,仿佛每一个生命的十字路口都亮起了红灯。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越是遭遇灾难,越容易发生这种似乎匪夷所思的现象,突然之间,你会感觉世界仿佛进入了末世,而实际上,你依然生活在你的熟悉的城市中,而你的城市却又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国家的缩影。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的问题?因为“熟悉”的另外一面,实际上是“麻木”,是视而不见,是见而无感,是感而无思,是思而无想,是想而不做。当你被“熟悉”蒙蔽,你的危机感就会丧失,表面上看似的安全,其实早就是危机四伏。所以,人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被“熟悉”蒙蔽,无论是身处一座城,还是身处一个国;无论是面对餐桌上的食物,还是面对向你微笑的人。


危机意识越强,安全系数越高,幸福指数越高。从阅读这篇短文开始,时刻警惕“熟悉的陌生”,你才能做到真正的“熟悉”:认识你的世界,认识你的国,认识你的城,认识你自己,认识你的心。


【即刻疫论之三十九】论“熟悉的陌生”

作者简介:曹保印,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处理专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与科技传播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食品牌研究院(CFBI)院长、即刻国际董事长。曾任《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传媒研究院院长,CCTV、CETV、BTV、CRI、CNR等50多家权威媒体时事评论员,著有《全球化生存》《中国社会建设》《总有一条路:新京报十年传奇》等60余部作品,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10多种国际语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