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存在20年差距?我國能不能造頂尖發動機,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自2015年航空發動機正式被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工程,隨後在次年便成立了航空發動機集團以便統攬全局,集中資金和優勢力量從頂層針對國產航空發動機,以每年高達上千億的資金投入為我國五代戰機殲20,大型運輸機運20等研發大推重比國產航空發動機。正是由於航空發動機的研製需要紮實長久的技術積累,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從上世紀已經展開,其覆蓋的類型和領域堪稱全球之最,從小型的教練機到大型運輸機,如今數十年過去了可以說中國航空發動機即將迎來井噴時代!

還存在20年差距?我國能不能造頂尖發動機,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出品|國器

全世界僅英法美俄四國和半個中國掌握全系列的航空發動機

中國目前算不算得上是航空發動機製造強國?反觀全球有能力和技術製造航發的國家不勝枚舉,但對於幾乎覆蓋全領域的航空發動機,並且生產國產新一代戰鬥機的國家卻寥寥無幾,能數得上的也就僅僅是英法美俄四個國家和稱得上半個的中國。雖然我國航發基礎薄弱,但目前已經有能力自主製造多類航空發動機,而且中國也是繼美俄兩國之後,成功攻克大推力小涵道比渦發的國家,作為後起之秀我國還在太行渦扇和長江系列等處於全世界先進水平的航發上突破較大。

還存在20年差距?我國能不能造頂尖發動機,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中國航發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積累目前逐步邁入航發井噴時代

比如在太行系列發動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渦扇20,是為我國重型運輸機運20研製的大涵道比航空發動機,並且目前已經上機並試飛成功。而且第四代航發渦扇15正在緊鑼密鼓的試驗當中。除此之外在民用大涵道比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為國產大飛機C919量身定製的長江-1000A航空發動機技術逐步走向成熟。數十年時間一瞬即逝,中國航發在此期間一直備受詬病,但孰不知正是這段時間,我們一直默默無聞穩紮穩打,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不能一蹴而就。

還存在20年差距?我國能不能造頂尖發動機,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正式中美兩國在頂尖大推重比航發上存在20年左右的技術差距

因此在經過長期的磨練之後,中國各領域的航發已經陸續進入最後攻關當中,井噴時代或許在不久後到來。但我們仍然要正式與傳統航發強國的差距,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F110航空發動機,其推重比就已經達到8。而中國推重比8的航發是在21世紀初才誕生的渦扇10,如此說明中美兩國最為頂尖的戰機航發差距在20年左右。而且我國航空發動機最初的技術主要來源於沈飛,而沈飛的航發技術有一部分是從前蘇聯引進,從仿製到自主研製,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些問題。

還存在20年差距?我國能不能造頂尖發動機,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中國航發人高瞻遠矚踏實苦幹讓國產航發由弱逐步邁向強

正視不足才能彌補差距。我國在近幾十年也已經因充實的技術積累踏上了航發國產化道路,雖然目前在單領域航發上仍有缺陷,但這些都正常的,我們取得的成績足以證明中國已不再是航發弱國。殲10-B矢量發動機的誕生極大提升戰機的機動性能,最高達到五千瓦級的WZ系列渦軸發動機,隱身無人機的長續航航發,推重比達15的五代發動機提上研製日程。中國高端航發的研製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面對歐美的技術封鎖,中國航發人以高瞻遠矚的眼光、踏實苦幹的精神讓國產航發走的更遠,覆蓋更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